基于此背景,城市大腦應用而生。城市大腦通過視頻識別交通事故、擁堵狀況,融合互聯網數據及海量多元數據,并進行規模化處理與實時分析,構建即時全面的城市交通數據底盤。在此基礎上,可以真實反映真實世界城市交通運行狀態,為城市大腦及其他智慧交通業務應用提供融合的、統一表達的、高質量的交通參數服務,進而幫助政府快速作出最優交通決策。
阿里巴巴機器智能實驗室副主任華先勝表示:“通過普通的攝像頭,城市大腦能夠讀懂各種車輛及行人的運行狀態和軌跡,這一視頻數據處理的規模全球罕見。城市大腦的應用場景是許多技術研究的起點,研究成果也將幫助到城市大腦落地,是人工智能領域的‘登月計劃’。”
在過去,城市運營狀況有很多信息系統視頻,各行各業數據都在建,但是信息之間并沒有溝通,而且最核心的一點就是這些數據的價值并沒有真正發揮出來。阿里巴巴城市大腦人工智能技術負責人華先勝舉例說明:“第一個,盲人摸象。現在有很多局部的感知手段,例如線圈,卡口相機、GPS軌跡等,但是這些感知手段都是局部的、殘缺的。而視頻數據,作為對整個城市的非常全面的感知數據,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第二個,城市里部署的攝像頭里面,有非常大的一部分沒有智能功能,即使是有智能的,受其計算能力和算法能力的局限,對城市的感知理解也非常有限。第三個,對城市的感知無法發現事件背后形成的原因,所以稱為霧里看花。實時的、全局的視頻信息沒有被運用起來,這是主要的原因。”
而城市大腦的價值就在于能很好地解決上述提到的問題,能進行多維度數據的融合和落地,比如交通、消防、安監、環保等等。目前,城市大腦已經在大出行領域取得階段性成果,在北京,通過信號燈配時優化,機動車通過路口的平均延誤下降了6%、停車比例降低了3%;在上海,針對南北高架各路段交通狀態所建立的神經網絡模型的預測精度提高了10%。
城市大腦,是人工智能在城市級別中的最大規模實踐,也是未來城市的樣子。之前人們無法達到的管理能力通過人工智能得以實現,而實現后又帶來了新的管理認知的提升,帶來了更多的技術化需求和改進空間,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整個城市的數字化管理水平也就會呈現出螺旋化的上升,最終一個未來城市也就呈現在我們眼前了。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城市大腦不僅是科技創新,也是機制創新,加速了從數據封閉到數據開放的觀念轉變,通過打通城市的神經網絡,對整個城市進行即時分析和研判,讓數據幫助城市思考、決策和運營。上世紀60年代的登月計劃催生了通信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一系列重要創新。今天,互聯網在中國已經成為基礎設施,我們擁有了空前的計算能力和數據資源,城市大腦不但能夠造福百姓,也會像登月計劃一樣,成為機器智能未來10年最重要的研究平臺。
結語:交通治理只是起點,希望未來通過城市大腦,城市能成為一個與人有機互動、自我調節的智能生命體。解決今天僅靠人腦無法解決的城市發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