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NHK報道,本月初,日本埼玉縣政府建立三所官方相親中心,并使用人工智能為適婚單身青年匹配合適的對象。
根據埼玉縣政府的介紹,該相親中心正在招募會員,招募對象為20歲以上的未婚男女,注冊費用為1.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920元)。
注冊會員需要填寫一份含100多項涉及自身價值觀、性格等相關內容的調查問卷。隨后,人工智能將通過分析推薦合適的相親對象。
埼玉縣政府將從10月開始舉辦相親和婚介活動,并表示希望3年內能招募到至少7000名會員。
政府花式催婚
其實,這并非日本政府第一次催婚了。
根據各縣的少子政策科介紹,日本47個都道府縣中有23個推出了官方相親支援項目。
福島縣早在2017年2月就使用人工智能進軍婚介市場,并促成了兩對夫妻。
千葉縣曾為從事農業的單身青年們推出“田地相親”活動,讓單身女性深入田間一睹務農男子的風采。
今年2月初,東京政府制作了一段名為“2020年你和誰一起看奧運?”的視頻,并在地鐵線、各大影廳和街頭反復播放。
視頻中,主人公穿越時空看到了祖父母在日本第一次舉辦奧運會時相識、結婚并組建家庭的經過,于是跟戀人約定一起看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
東京政府表示,制作這段視頻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未婚者結婚。
安倍政府更是將婚嫁視為“國家大事”。2014年,日本政府在生育津貼中安插了一筆名為“地區少子化對策強化經費”的“催婚費”,協助地方舉辦相親活動。
可以說,日本政府為了催婚是相當“賣命”了,這是為啥呢?
政府著啥急?
因為日本男不婚、女不嫁導致的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
日本男性和女性人口中到50歲時仍然未婚的比例已達到23%和14%,短短25年內分別增加了3倍和2 倍以上。
未婚人口的增加對日本的生育率也產生了一定影響。據統計,日本全國女性的平均生育率為1.43。
從2007年開始,日本出生人數一直低于死亡人數。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人口動態統計,2017年日本出生的嬰兒為94.1萬人,死亡人數為134.4萬人。
為何不結婚?
不結婚的部分原因是,日本越來越多的女性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具備在經濟上養活自己的能力,同時也不認為結婚才是過上充實生活的唯一途徑。
但引領亞洲潮流的日本還有一些不同之處,即許多人想結婚但結不了婚。
據產經新聞,接近九成的未婚者結婚愿望迫切,但聲稱難以找到合適的對象。日本國家人口與社會保證研究所發布的一項調查也顯示,絕大多數日本人最終仍希望結婚。
對此,《經濟學人》給出的理由是“男性青年們太窮了”。
報道稱,日本女性希望尋求有經濟能力的男性作為結婚對象,而男性也希望能提供經濟保障。
但是,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尤其是男性青年陷入做兼職和臨時工的經濟困境,不得不將婚姻不斷推遲。
然而,女性則相反。全職的未婚女性比非全職的未婚女性更多。這是由于,在傳統的家庭角色分工中,大部分的家務和育兒工作仍然由女性承擔,這使得她們難以兼顧家庭和工作。
這種現象在大城市中尤其常見。據《大西洋月刊》,東京的一家婚介公司Zwei常常聚集單身女性舉辦烹飪班等活動,這些活動旨在讓單身女性對東京以外的生活和男性感興趣。
據《經濟學人》,隨著終身雇傭制的減少,員工與公司間的緊密聯系也逐漸松動,青年中依賴父母的“啃老族”數量也有所增加。中央大學社會學家山田正弘說:“我擔心這些人父母死后該怎么辦。”
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18歲至34歲的日本人中,近70%的未婚男性和60%的未婚女性沒有談戀愛。
山田正弘表示,如果年輕人不結婚也不約會,他們必須通過其它方式來滿足對親密關系的需求,比如妓女、養成類游戲、偶像或寵物等。他正在研究這會給日本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或許,日本政府的相親活動能夠對“結婚難”的現狀有所補救,但要解決更深層次的經濟和文化影響,還是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