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一些技術進步構成了威脅。在最近一次對Irakli Beridze的采訪中,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能被用于模擬的人工智能的例子。這最終可能導致完全自動化的欺詐行為。
在談到新加坡的活動時,Beridze說:
“我相信,我們正在采取關鍵的第一步,為未來的執法工作搭建一個平臺。 這樣的舉措將幫助我們為未來可能出現的犯罪做好準備,并利用技術進步為執法提供新的有效工具。”
讓警察了解這些新出現的威脅至關重要。來自13個國家的約50名執法人員參加了這次活動,與私營部門和學術界交流他們的專業知識。
人工智能在執法方面的一些潛在用例令人著迷。討論的內容包括進行虛擬尸檢、預測犯罪以優化資源、檢測可疑行為、與區塊鏈技術相結合的可追溯性,以及巡邏車輛的自動化。
國際刑警組織創新中心主任Anita Hazenberg說:
“創新不是警察的問題。有必要在所有利益攸關方之間建立強有力的伙伴關系,以確保警察能夠迅速適應未來的挑戰,并制定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當然,在這些想法被使用之前,在技術上和社會上都有許多障礙需要克服。 一個主要的問題是人工智能的偏見。特別是在面部識別和行為檢測等方面,有可能出現自動的種族定性分析。
NIST和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的研究人員在2010年進行的一項研究已經發現,在東亞設計和測試的算法更善于識別東亞人,而在西方國家設計的算法則更準確地檢測出高加索人。
在這次活動中,包括虛擬通信、面部識別、事件預測和響應優化系統在內的私營部門公司進行了幾次現場演示。 警方正計劃在人工智能領域大舉投資。例如,新加坡警方已經部署了巡邏機器人,并在會議期間與他們分享了他們的經驗。
接下來國際刑警組織的議程是無人機。該組織將在8月舉行一個無人機專家論壇,以進一步協助警方了解無人機如何成為一種工具、一種威脅和一種證據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