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工業的創新方向也向控制成本方面發展,并且研發中心也向低成本的國家轉移,如何高效低成本的提高開發效率。7月14日,中軟國際IIG集團執行總裁劉剛先生就在由企業網D1Net主辦的2018汽車行業CIO論壇中分享了關于《聚集生態資源,提速研發創新,助力產業升級》的主題演講。
以下是演講實錄:
【中軟國際IIG集團執行總裁 劉剛】
劉剛:大家好,非常榮幸能夠參加范總組織的這次汽車行業CIO高峰論壇。中軟國際實際上是一個IT企業或者說IT服務企業,根據最新的工信部發布的全國100強的IT企業來講,中軟國際是排第七,排在前面的是華為、中興這樣的企業。作為IT服務企業,我們目前是在全國排第一。其實我們最主要的是跟各個行業的一些領軍的企業做IT服務,包括我們的政府、金融、制造等。
一些大的客戶像最左上角的微軟,我們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跟微軟簽了一個戰略合作協議,2012年之后又跟華為簽了戰略合作協議,2014年是匯豐銀行,2015年、2016年是騰訊,基本上我們看到一些國內比較大的企業都與中軟國際簽了IT服務的戰略協議。我們在這些領域里面其實主要是跟這些企業或者政府提供需要的平臺或者是需要相關的IT技術服務。簡單講一下中軟國際的一些情況,因為很多領導對我們IT企業方面可能還不是特別熟悉。
總的來講,我們在中軟國際在汽車行業的一些也不能叫思考,因為實際上我們在制造領域里面,前面看到我們與政府和煙草,我們最早接觸制造是煙草,全國的煙草基本上都是中軟國際做他的IT云平臺。所以我們也是從煙草出發,去年我們跟政府簽了一個中軟國際的智能制造園區,這是在去年8月份簽的。緊接著我們在智能制造園區里面思考了一些智能制造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我們跟海爾、徐工以及現在跟國外的和國內投資的品牌進行合作,因為國家在強調智能制造2025,我們也是緊緊跟著國家的步伐走的。
像這些我不展開講,因為大家都是在這個行業里面的龍頭老大,我就不再班門弄斧了??偟膩碇v,我們的IT方面實際上在汽車領域,我們認為有四個“化”:第一個是智能化,這是毋庸置疑的。第二個是綠色化,因為我們現在的新能源包括混合動力的汽車一直在突破,前兩天我們也在跟一個咨詢公司探討,當時交流的時候氛圍比較輕松,他們問我們一個問題,今天我們是不是買新能源汽車最好的時候?我們當時覺得是從車牌的角度考慮,比如說在北京、上海、深圳這些地域,我們買一個車牌可能少的也要8、9萬或者上10萬。從牌子的角度來講,我們覺得可能買新能源的更好。
但是他告訴我們說,如果單純買一輛新能源的汽車,你的投資回報率比你當初買一輛汽車的汽車,可能7年買一個汽油的汽車才能回本。一般我們的汽車可能開個3、5年就差不多了,7年根本達不到,所以現在還不是買新能源的時候??赡苓@個時候買混合動力是比較合適的,因為你的回本時間在7年,我覺得這個反正我們也是在交流。所以無論怎么樣,綠色發展一定是要發展下去的。
同時我們從管理上來講,我們的可視化很重要。剛才重汽的領導也講了很多關于可視化方面的一些創新和改造,我們在汽車的創新領域里面,我們的模擬化必須要跟上。這個我不詳細講了,因為隨著我們的產業升級,我們的產業組合對于任何一個企業都是面臨著下一輪競爭的風波,誰能踩著智能制造的大浪進一步的走到最后,就是業界領軍企業的排頭兵。
中軟國際我們先講一下,也講一下我們中軟國際的“解放號”,為什么我們會做一個“解放號”的平臺呢?先跟大家講一下,上面的左邊就是我們的需求方,我們叫做雇主,也可以叫做企業,也可以說是我們的CIO。當你們收到一個領導提到的一個需求的時候,今天我想看一看車間的良品率、需求怎么樣。這個需求提出來之后,我們在全國有差不多20個城市有會員基地,我們會發展各類供應商的會員。他們在這個平臺上進行采購發布,我們通過平臺來選擇優選供應商,進行雙方的接洽,最終形成一個訂單的交易。整個平臺對IT生產的全鏈條服務、全鏈條過程,提供一個全生命周期的保障,這就是我們提供的硬件服務。
首先我們為什么有這么一個平臺,因為我們中軟國際實際上是1998年左右成立的,到今天差不多20年的時間了,我們也經歷過一個企業、一個客戶有需要的時候,我們跟咨詢專家或者IT高手過去之后,一下子幾千萬的項目就過來。幾千萬的項目做完之后就開始交付了,一期、二期、三期、四期,沒個一年半載甚至兩個年是交付不成功的。而往往這個項目交付到最后就變成爛尾工程,錢也拿了,事好像辦砸了,最終誰得益了,好像沒人得益。這是我們過去在整個中國IT市場里面面臨的問題,這是很普遍的,也不是說只是我們一家這么干,所有人都是這么做的。
所以我們發現今天企業其實需要的不是一個IT系統,或者說他不需要買一個IT系統,他可能需要的是你出一個IT系統。但是往往我們的銷售隊伍說,當你需要租兩天或者租一個星期的時候,我給你賣了,好你用吧,行,看起來好像還是能滿足他的需求,但實際上他空置了很長時間。同時我們也發現過往這些企業養活的下家也是不公開、不透明的,也是這樣的一種情況。
我們“解放號”發生的時候是2013年,真正的是在2015年的時候做了正式的上線和商用發布,我們這幾年在線上也積累了差不多有1萬家左右的企業,幾十萬的工程師,所以我們在各地找一些小而美的企業,有激情、有活力、有思想、有創意、有創新,把這些企業實際上帶到我們的企業平臺上來,更好的為我們的企業提供服務。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在給微軟、匯豐銀行、甚至是給華為、騰訊這樣的企業在做服務的時候,一方面我們的客戶培養了很多IT交付、IT管理的經驗。另外一方面我們自己也成立了很多工具平臺,我們把這些東西移植到我們的平臺上。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平臺管理,能夠讓甲方更創新,把業務交到“解放號”上來管,交給我們“解放號”的會員。另外一方面通過我們的平臺,供應商和服務商的企業能夠自主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更進一步的獲取甲方的信任。我們剛才講了第一個想法,我們以前有過度銷售。
第二個想法,為什么會有這個想法呢?因為基于現在的產業來講,不一定是我們的汽車行業,從大的產業來講,我們差不多有2000萬家企業,當然這2000萬家企業基本上沒有軟件定制的。因為在國內所有的企業、所有的老板都認為我是最強的,我的想法是最好的,所以我們國家的軟件定制化的需求是非常非常多的。國外完全不一樣,國外一個工業4.0真的很多東西都是自動化,有一個中間層,再往上走的時候全部都是機器人,所以軟件的定制化需求一定會非常多。至少從現狀來看,軟件的定制化需求一定非常多。
當然2000萬家企業不是每個企業都像今天與會的大企業一樣都能做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IT服務團隊,他們自己可能更多的是只有一個人、兩個人,當然大企業的產值規??赡芎驮谧钠髽I差距是非常大的,我們看差不多2000家企業左右基本上都是在2000萬左右,到上億的甚至上十億的會比較少。像這種2000萬的企業,還在為自己的生產、為自己的銷售在忙碌的時候,不太可能有IT需求。最極端的是雇一個司機,所謂的IT需求可能是明天我的電腦壞了或者我的軟件用不了了,這是大部分小企業面對的現狀。
所以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夠在自己的企業做非常專業的IT服務,甚至我覺得就算我們一個企業有專門的一支上百人或者幾千人的IT隊伍的時候,在整個企業里面也會面臨生存空間被擠占的問題。因為你要協調領導,還要協調提出的需求。所以我們認為,在我們的定制化需求更多的時候,其實我們希望通過“解放號”來凝聚更多的廠家解決甲方的問題,來解決和釋放甲方在生產過程當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把我們這20年的一些體驗及功能和服務的經驗,能夠帶到我們的企業里面去。
最后是我們的軟件協同管理,我就不展開講了。從我們的需求、整個開發過程、驗收、測試、上線的過程中,我們也有一套管理方法。這是我們在汽車制造領域提的一些想法,最主要的是我們在模擬仿真、現場管理與服務、運維等幾個領域。從仿真來講,其實我們也構建了一個模擬仿真平臺,最底層的是智能化的管理,上面的是CD、CE。這樣的一個平臺實際上我們能夠服務更多的領域,幾乎是全領域,包括飛機碰撞仿真、座椅的、虛擬制造的、虛擬現實的、虛擬材料的以及汽車仿真。
通過這樣的一個平臺的構建,我們希望能夠通過仿真維度,給我們的企業提供一個仿真的環境。因為像這樣的一個仿真環境,一方面我們是在跟政府去談,政府會出資,在一些制造小鎮或者是在一些汽車產業園專門布局這樣的一個模擬實驗室或者模擬云實驗中心。同時我們也愿意跟我們的企業一起構建聯合研發中心,來做這樣的一個技術服務,促進我們企業在研發領域的創新和實施。
這個平臺在技術運維平臺方面,是因為我們每個企業最終還是面臨銷售的,從過往的線下到現在大家比較熟悉的線上+線下的模式,其實包括了技術的平臺,也包括了技術運營的平臺。我們在幾個地方都希望能夠建立這樣的平臺,給大家提供一些技術服務,如果大家有需要的,我們也可以相互去探討。
我剛才講的那些實際上是我們從四個方面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服務的,第一和第二個方面其實都是跟政府相關的,因為我們現在也在跟政府談數字孿生工業園區。這個仿真的平臺最近也在落地,重慶、廈門各地政府也都在談。同時我們也希望建立聯合研發中心以及行業組織,能夠通過私有云的形式也行、公有云的形式也行,能夠給企業提供我們模擬仿真平臺的服務。
這是我們的一個實際案例,因為我們在做私有云的時候,跟卡斯特(音譯)簽了戰略合作協議。在這個戰略合作協議的背后,實際上卡斯特在這個領域里面是屬于行業龍頭,因為他們實際上占了國內的70%到80%的份額,在國際上實際上也就占了將近50%左右的份額,所以也是國內的一個龍頭企業。他們有他們的專業方向,我們也有我們的專業方向,我們兩方面來進行結合。這個業務模式創新,我們簡單講一下,因為卡斯特包括我們的一些后裝市場,比如說剛才講的重卡的后裝市場,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甚至包括市場如何管理的問題。
其實我們通過雙方之間的交流溝通結合之后,我們也是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一個碰撞,我們一起有一些管理上的創新,包括IT上的創新,能夠給卡斯特帶來一個新的業務突破的機會,也讓中軟國際的競爭力更強。結合卡斯特,在未來的中國制造2025帶來的浪潮下,我們也希望中軟國際能夠作為一個專業的IT服務企業,通過我們的“解放號”、“仿真云”,能夠給我們的各位企業、各位領導帶來我們的服務,也希望我們一起在中國制造2025方面一起發出我們的聲音。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