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7月3日從中國民生銀行了解到,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已經成為其防范信用風險的重要手段。
中國民生銀行信息科技部工作人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民生銀行結合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構建了數據分析決策和機器學習等平臺。
在信用風險領域,這些平臺可以提供反欺詐、貸后預警、催清收等數千個指標及數十個模型支撐。例如,運用機器學習算法分析銀行的風險數據,進行惡意客戶的篩選。具體方法是通過歷史上積累的一些黑名單客戶,去擴散尋找可能是惡意客戶的其他客戶。這樣在處理貸款申請時,可以對這些客戶重點關注。
此外,民生銀行科技大數據管理部開發中心何鵬介紹,民生銀行從2014年開始使用人臉識別技術,2016年在手機銀行上推出了虹膜支付,它們可以在線上和線下進行客戶身份的驗證。
除了人臉識別、虹膜支付,聲紋識別也可以為誠信建設助力。記者從科大訊飛了解到,這家人工智能公司聯合中國銀聯、徽商銀行推出了“聲紋+人臉”融合認證個人轉賬應用。該方式將“聲紋+人臉”的統一生物認證系統成功應用于金融安全領域,能夠有效防范圖片或視頻回放的欺詐風險。
推動社會誠信建設,我們每天都要“掃一掃”的小小二維碼也在扮演重要角色。記者從華云數據集團了解到,該公司為一家產品包裝生產企業提供數字服務,在原有包裝上印制二維碼,同時提供對產品的溯源和防偽查詢服務。而這些溯源查詢服務的背后,是云計算平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