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深度影響保險行業
復旦大學中國保險科技實驗室發布的《人工智能保險行業運用路線圖》(以下簡稱《路線圖》)指出,人工智能保險行業發展的時間軸可劃分為三個階段:2006年起,我國保險業開始進入電子化時代(2006-2015),隨之是自動化時代(2015-2018),直到2018年開始進入智能化時代(2018及以后)。智能化時代又需要跨過弱智能(2018-2020)和中智能(2020-2030)兩個階段,最終達到強智能時代(2030及以后)。
《路線圖》指出,人工智能深度影響保險行業,主要會給保險行業帶來三方面的影響:
其一,人工智能對保險客戶服務的影響。從用戶接受服務的角度來說,保險行業的服務流程主要包括產品設計、銷售、承保、投保、理賠、售后服務等;從保險公司持續健康發展的角度來說,必然離不開精算、風險控制、保險資金運用等工作環節。在這些服務流程和工作環節中,人工智能正逐漸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其二,人工智能對保險核心業務的影響。人工智能對壽險、非壽險及再保險業務也具有不同的影響。借助基因檢測,可穿戴智能設備等技術和手段,搜集被保險人全方面健康數據,并將收集來的信息與人們生會變化規律相結合,推算出被保險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和生命周期特征,從而有利于調整考驗產品結構、對被保險人健康狀況進行主動有效的管理,讓壽險產品的融資功能和保障功能實現有機融合;在非壽險領域,人工智能主要改變了原來的風險管理和風險識別的手段,拓展了保險覆蓋范圍,也催生了大量基于各類場景的業務形態的出現;對于再保險公司來說,人工智能在身份識別管理、自動化保險理賠及反欺詐等領域的優勢,將增強再保險公司的風險分析和索賠管理能力,從而降低再保業務的審定難度,提高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的溝通效率,未來還可能依托區塊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打造再保險交易平臺,將對傳統再保險市場形成不可忽視的替代作用。
其三,人工智能對保險從業人員的影響。人工智能正逐步滲透到保險業的方方面面,保險公司在享受人工智能帶來的效率提升的同時,世界各地的保險從業者也將面對人工智能可能對就業帶來的沖擊。
不過,《路線圖》還指出,目前的人工智能技術的局限性還很大,許多技術還處于弱人工智能階段,還不能像人類一樣互相溝通、主動學習、有自己的思想,因為一些專業性的操作還需要專人來完成。未來,隨著AI技術的進步,智能化程度的加強(從弱智能向強智能轉變),人工智能在保險各個領域運用的深度和廣度都會增大。與此同時,專家預測保險行業將在2030年步入強人工智能時代??梢灶A見的是,再過十年,有AI技術加持的保險公司無論在基層服務領域還是高層運營管理方面,都會進一步選擇用機器代替人工,人工智能對保險業就業的沖擊已不可避免。
《路線圖》還指出,雖然人工智能技術與保險行業相結合所帶來的前景十分廣闊,不僅提升效率還降低人力成本,但就目前來說,人工智能替代大量保險從業人員還為時尚早。
保險業人工智能還需跨過幾道坎兒
雖然人工智能運用前景無限,單就目前來看,在保險業的運用仍存在障礙?!堵肪€圖》中指出,專家的意見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政策監管障礙。眾多保險公司、科技公司都在涉足人工智能保險相關領域,但整個行業沒有統一的標準。監管層面上,目前暫時沒有對人工智能在保險行業的運用制定明確的監管法規,監管的空白使得人工智能保險行業的運作秩序得不到保障。
第二,數據障礙。目前保險行業的數據庫缺乏廣度和深度,歷史數據在質量和數量上遠遠達不到大規模運用人工智能的程度,數據孤島現象嚴重,產品銷售端和服務端往往無法獲取,影響人工智能質量。
第三,市場障礙。首先,人工智能將會對保險代理人群體產生沖擊,這個群體十分龐大,利益相關者短期可能會阻礙人工智能與保險的結合;此外,傳統保險公司的經營理念桎梏是一個潛在問題,我國保險行業本身潛在市場還很大,大眾接受正常的保臉產品尚且不易,接受人工智能保險產品則更難。最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深度不夠,除了特定領域,比如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等方面,其他領域運用并不廣泛,只有全行業廣泛應用的風潮到來,保險行業才會迎來質的發展。
第四,研發或技術障礙。人工智能目前處于發展階段,技術研發成本高,研發期長,雖然目前人工智能在感知智能層面越來越成熟,但是與真正運用到實業,和保險深入契合,還存在一段距離。同時保險是一個多學科知識結合的學科,需要全方位的知識,面目前人工智能只能支持單方面的智能,還難以做到和人類一樣多方向思考。
第五,信息安全問題。人工智能保險運用中需要考慮投保人的信息隱私保護問題和安全問題,即保險公司獲取投保人某方面的信息是否合法合理,是否存在泄露的風險。目前,保險公司在建設安全壁壘、保護好客戶和保險公司的數據信安全方面存在不足。
保險科技的痛點和焦慮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保險科技在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問題。
在安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康為看來,伴隨著中國消費者消費需求的增長,還存在很多有關消費者的痛點沒有解決,消費端需要教育,其中最根本是急需打破信息壁壘,尤其是保險產品服務和用戶的產品需求。人工智能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第一步就是讓用戶做更好的識別,人工智能和保險結合是有很大的空間,尤其是在智能保顧方面,對于用戶怎么買保險會有很好的指導。
華東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軟件工程學院副教授姚俊杰從計算機從業者角度詮釋了保險科技的應用狀況。他表示,AI在計算機場景下的解決能力并不強,冗長的工作鏈使得現在很多國內AI獨角獸公司的估值較高但落地能力受限。從技術角度來看,仍需進一步探索如何通過更智能化、更技術的指導來降低人力。
OK車險CEO齊石將保險科技比作一個現象,他認為,需要關注保險行業與科技是怎么樣結合,怎樣做風險管理。對于生產力提升的技術更容易從大公司落地,生產關系改變的技術更容易從小公司落地。比如區塊鏈能夠提升整個風險共享的效率,使得更多社會化的資本可以進入到保險行業里來,進入到風險的交易和對沖的環節里來,是把保險行業底層更加社會化的方式,有助于中小保險公司實現彎道超車。
AXA實驗室(亞洲)創始人兼CEO Frank Desvignes認為,保險行業必須要與客戶進行高品質互動,并為其提供高品質保障。技術可以讓產品變得更有活力,并且為每個人所用?;ヂ摼W保險解決方案與市場非常接近,可以通過互聯網與保險的融合來服務消費者,為其提供最好體驗,并為保險業態帶來新活力。另外,有關AI、大數據、區塊鏈等的知識產權將成為下一代保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保險科技浪潮來襲,保險高管們是否會產生因自身技術不足等所帶來的焦慮?在他看來,沒有必要感到焦慮,只需要保持將保險做得更好的初心,將技術融于產品。
中國保險學會會長姚慶海表示,人工智能領域與保險的結合創新具有廣闊的前景和巨大的潛力,將給保險業注入新的活力、帶來全新的面貌。在數字化時代,保險業應抓住科技創新的機遇,從各環節入手實現產品創新,成為高科技行業,保險科技應以企業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將人民利益作為行業發展的立足點與歸屬點,解決百姓的風險保障問題。另外,他指出,科技發展的同時也存在風險,保險業作為管理風險的行業,對科技帶來的風險還要做深入的研究探討,包括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的風險,未來各類創新層出不窮,同樣帶來巨大的風險,對保險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