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發硅谷銀行行長兼硅谷銀行亞洲總裁蔣德(Dave Jones)表示:“科創企業面臨的挑戰無處不在。但產業升級、消費升級、技術革新這一系列潛在的利好因素勢必會為2018年中國的創新經濟帶來無限生機。中國的科創企業在快速成長的同時,也正在迅速與國際接軌。在世界的創新生態圈里,中國力量已經不容小覷。”
硅谷銀行中國投資人關系管理董事總經理吳昊表示,美國和中國都處在科創投資流動經過剩的周期,去年中國市場的VC(風險投資)的金額第一次超過了2000億人民幣,募集的金額也超過了3200億人民幣,中國的市場處在非常強勁的周期里。
吳昊稱,現在的市場的流動性非常的充沛,但是大量的資金還是投向了頭部的10-15家公司,但對于科創體系非常重要的早期企業來說,他們融資成功的概率是不是會出現大幅度的下滑,是值得關注的。
報告顯示,35%的中國科創企業表示他們的資金來源將是風投,20%則表示資金來源是私募,還有14%的公司會選擇天使,或者是小額的VC作為資金募資的來源。
吳昊稱,這意味著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更早期的階段就啟動融資,這也反過來印證了他們對市場樂觀的看法。
浦發硅谷銀行預計,2018年會是科創企業IPO的大年,因為需要為股東創造流動性和退出通道,一般來說,一家公司距離上一輪融資的時間離現在越久,公司進行IPO的壓力就更大,現在這樣的公司為數不少。但報告也出現了一個新情況:有超過1/4的公司傾向于做一個非上市的公司——26%的科創企業則希望保持私有,這個比例比前一年增加了8%。
調查顯示,盡管受訪的中國企業家對于今年的商業環境持續保持樂觀,但融資和人才招募依舊是困擾他們的“兩座大山”。88%的科創企業主認為融資困難,同時有66%的受訪企業認為招聘到合適的人才十分困難。而超過三分一的受訪企業則表示國內日益上漲的生活成本是影響企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
“從長遠來看,對于這些科技企業來說,最大的瓶頸還是頂尖人才的競爭。很多的指標中國已經是非常的高了,但是在AR的頂級專家的人數上,中國只有美國的6%,即使把在美國工作的華裔AR專家加在一起的話,也就相當于美國的16%。如果未來中國的公司要打造一個全球性的平臺公司,怎么樣吸引本地人才之外的海外人才,這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吳昊表示。
對于2018年最吸引人的創業領域,參與問卷調查的企業高管中超過1/3選擇了人工智能,排在第二和第三的分別是醫療和大數據。
對此,火山石投資管理合伙人,曾經在IDG主導過對攜程、如家、康輝醫療等公司投資的章蘇陽表示對新醫療更感興趣。他關注的主要是基因組學,蛋白組學和微生物組學,“這兩年來基因技術的發展非常快。我們原來的醫學是循證醫學,就是從三千年開始把所有經驗積累到現在,雖然現在有這么高級的檢查,CT、核磁共振、血液的一些最新的檢查,但和四五十年代確診手段差不多。但是現在只要做一個基因的檢測就可以了。比如說拉肚子,到底你是什么菌的感染,那只要對你的大便做一個測試就可以了,培養的話,要五天。”
對于現在大熱的區塊鏈領域,章蘇陽直言:“純粹的投區塊鏈的東西,也不一定賺錢,什么時候賺錢也不知道。區塊鏈現在唯一賺錢的就是炒幣,但是要到凌晨三點,那人也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