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向來是媒體的“戰場”,今年也是如此。隨著新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的迅猛發展,今年兩會上,各類“黑科技”得到空前應用,不僅讓媒體報道更智能化,也讓兩會安保、會務服務更精準、更高效。
新聞生產更智能
“全國兩會,您最關注什么?”這是歷年全國兩會前后媒體最關注的話題之一,以往媒體們需要做大量社會調查,如今這項工作交給了人工智能。
兩會前,新華社發布消息稱,其和阿里巴巴公司共同研發的國內第一個媒體人工智能平臺——“媒體大腦”,從5億網頁中梳理出兩會輿情熱詞,并生產發布了全球首條關于兩會內容的MGC(機器生產內容)視頻新聞。該消息還稱,“媒體大腦”具有15秒產出新聞內容的能力。
“媒體大腦”對最近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比后發現,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出現了一些新表述:比如,“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被提及5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提及4次,在新表述中最為醒目;“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今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新華網還使用一款名為“Star”的智能機器人,用一套數據模型描繪出觀眾在聽政府工作報告時的“情緒曲線”;新華社客戶端則推出了增強現實報道,用戶掃描二代身份證就可以用更具科技感的方式瀏覽政府工作報告。
內容制作成為媒體報道兩會的作為高科技“秀場”。據統計,兩會時間尚未過半,已有20多款高科技產品參與到兩會報道中來。包括大數據、H5、AR視頻、3D立體動畫等。
山東電視臺聯合浪潮集團運用機器人策劃推出節目《機器人“小閃電”的大數據時間》,通過發揮浪潮的大數據分析和AI技術優勢,實時收集兩會大數據和兩會熱點,通過篩查和分析,實現人工智能分析和機器人新聞播報。
安保識別更精準
兩會安保一直都是高科技應用的展示舞臺。今年兩會安保上線的“黑科技”更加溫馨、高效。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想要迅速發現、識別危險者、犯罪分子,靠人力往往十分吃力。不過,依靠一款名為“天網”的動態人臉識別實時預警系統,今年兩會的安全保障有了更重的砝碼。
該系統可以通過動態人臉識別,在數秒內識別20億人。在硬件計算能力保證的前提下,可實現每秒比對30億次,2秒多就能將全世界的人臉就比對個遍。
實時預警系統開發單位負責人之一,深醒科技聯合創始人袁培江表示,該系統結合了AI、大數據、云計算優勢,可實現全幀人臉檢測、近紅外人臉識別、支持大年齡跨度識別、多數據源綜合研判、自定義預警規則。
除了“天網”,記者采訪今年兩會時發現,各式智能裝備也在大量運用。例如,在對進入會場的人員進行查驗時,民警們除了人工對比證件和本人是否相符外,還會采用一款類似POS機的移動警務終端來“刷臉”辨認。在代表委員的酒店駐地或會場,“刷臉”“刷證”進入成為標配,既減少了代表委員和記者的排隊時間,又極大提升了安保能力。
在天安門廣場四周巡邏的警犬身上,如今都配戴著一個長方形盒子——執法記錄儀。它有前后雙“魚眼”,前后左右各個方向均可實時拍攝;經過重新編排程序,還能復原成正常人眼觀察的畫面。這些畫面能通過WIFI實施傳輸到民警佩戴的虛擬現實(VR)眼鏡上,幫助民警隨時發現異常情況。
會務服務更高效
此次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表決通過憲法修正案時,細心的觀眾會發現,今年的計票速度和結果出爐時間明顯加快。其實,這是源于本次大會采用了新的電子計票系統的緣故。
據了解,這套系統不僅統計收回票數速度更快,而且做到精準。在投票過程中,如電子計票系統出現故障,工作人員還能啟用備用電子計票系統。
近年來廣泛運用的二維碼在兩會上也頗為受寵。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中央預算報告中,二維碼運用更為廣泛,每份報告中的很多相關信息都有了二維碼。而在“代表通道”“委員通道”“部長通道”旁邊,記者們還能通過在現場掃一掃二維碼,提交自己關心問題,由主持人匯總后直接向代表委員、部長們進行提問。
此外,人大各地方代表團工作人員、代表委員們也開始利用二維碼、H5等形式宣介家鄉和自己。在貴州代表團提供的記者采訪聯系卡上,掃描二維碼便能觀看用H5制作的宣傳貴州美景的內容;很多代表委員名片上也出現了二維碼,掃一掃便能快速加微信號,或閱讀提案、議案,讓記者們與代表委員們的溝通更為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