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鐵副總工、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參加河南團分組審議。他表示,不同意高鐵裝WiFi。WiFi用起來會影響機車信號、通信信號,而且手機上網也影響很大。“大家好好看看兩邊的風景多好,搞那(WiFi)干啥。而且也沒這必要,年輕人都成低頭族了,到高鐵上還低頭?”
王院士一番說辭有理有據,著實不無道理。可是,在“落座必問WIFI”的當下,這套說法注定是不討巧的。王院士直言“不同意高鐵裝WIFI”,為此他還從技術、成本、情懷三個層面,給出了自己的解釋:技術層面看,WIFI會干預機車信號、通信信號,故而不能裝;成本層面看,高鐵WIFI造價高昂且極易損壞,所以不值得裝;再說“情懷”,WIFI讓低頭族錯過了車窗外的風景,實在是不應該裝——可惜的是,雖然王院士給出了一套完整的解釋,輿論還是僅僅抓住了其中關于“看風景”的那部分論述。由此,這一正經嚴肅的話題,難免變得情緒化了。
可以想見,在高鐵要不要裝WIFI 一事上,所謂“情懷論”的影響本就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說毫無影響。高鐵遲遲無法裝上WIFI,絕對不是為了督促年輕人多看窗外風景,而是受制于客觀條件還不允許。比如說,在技術環節未曾設計出可靠的方法,來徹底杜絕“WIFI所引發的安全風險”;再比如說,沒能找到科學的籌資渠道以及商業化運作路徑,來分攤高鐵WIFI的不菲成本……
其實,在討論高鐵WIFI時,各方完全可以再坦誠些。一方面,鐵路系統應該意識到,高鐵已然成為商務出行的流行方式。出于優化基礎服務的考慮,的確有必要裝上WIFI了;另一方面,公眾也得承認,在鐵總“經營壓力持續加大”的大背景下,動輒要求其出資安裝WIFI或許也有些強人所難了。只有明確了種種既定事實,才能消除偏見與誤解,一同探討出解決方案。而從某些鐵路局有限的嘗試來看,此事的出路無非還在于,引入社會資本和市場化的技術力量。
換一個角度看,WIFI 一事實則也是個難得的契機。它提供了一個機會,讓鐵路運營者與市場、資本深度接觸,在解決具體問題的同時,也能拓展運營思路、豐富經營手法、找到合作伙伴。而所有這一切,恰是我們必須看重的“車窗外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