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信息安全組織“雨襲團”發布的WiFi安全報告顯示,在南京機場、火車站、旅游景點等近兩萬個WiFi熱點中,有超過6成的熱點并不安全。其中有14%為寄生蟲熱點,8.5%為釣魚WiFi。業內人士提醒,對于沒有專業知識的普通市民來說,不要隨意連公共場合的免費WiFi。(《現代快報》10月4日)
南京樣本其實也是全國現狀,超過6成的熱點并不安全,這難免會讓手機用戶有“處處是陷阱”之憂。然而,公共WiFi安全性本身是一個國際性問題,加之其準入的門檻較低,而突破安全的防線又極度容易,再加上各種非法信號的混雜其間,極容易讓安全意識不強的手機用戶上當。相關安全軟件機構發布的《2015年中國WiFi安全綠皮書》數據顯示,每年因蹭網給人們帶來網銀被盜、賬號被盜等經濟損失多達50億元,引發的個人信息泄露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國內WiFi產業的這種野蠻式增長,其安全性問題也就如影隨形。與快速增長的勢頭相對應的是,其安全防范與監控還處于極低的層次。首先是用戶普遍對免費WiFi的安全意識不足、防范能力欠缺。另一方面,在公共防范體系上,依然存在著主體不明,責任不清的問題。公共WiFi安全性究竟由誰來防控,怎么防控,當前還缺乏一個有效的運行機制。由于免費WiFi市場時下缺少統一的服務標準和行為規范,基礎安全能力往往被忽視,免費WiFi的安全隱患日益凸顯,且不便于監管,但這并不代表公共機構就無所作為。
通過安全風險的提示與提高公眾防范能力,就屬于“大有作為”之處。相關機構通過免費WiFi安全性的基本介紹,教會公眾對各種免費WiFi的安全性的驗證。只要遵守了公共場所應有的安全規則,那么即便是免費WiFi也并不代表必然有風險。對此,有專家認為,“公共WiFi就像一條馬路,很多人很多車,你說上馬路安不安全?只要你走好自己的路,開好自己的車,就是安全的。”因而這就需要,公共管理機構要為這條馬路提供相應的安全提示設備,而行人則要遵守基本的交通規則,彼此配合才能避免發生意外。
其實,公共WiFi安全最大的威脅不在技術上,而在安全責任與安全意識上。讓公眾的安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已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公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