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CT領域,一項新生的技術趨勢,很可能在學術界和產業界面臨著截然不同的命運。究其原因,還是技術與價值的分歧——傳統的研究機構(學術界)更多的是關注技術本身的潛質,而產業界則更加關注其所能創造的價值。當然,如果能夠同時獲得學術界與產業界的認可,那么該技術趨勢的前景將不可限量,而軟件定義網絡(SDN)正是其中之一。
在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共同推動下,SDN在近兩年飛速發展,并已進入了相對成熟的階段。縱觀整個SDN市場,已出現三大類較為成熟的SDN實現方案:即基于專用接口(Network API方式)、基于開放協議(SDN Controller方式)、以及基于疊加網絡(Virtual Overlay方式)。而在“互聯網化”熱潮的推動下,這三大類SDN實現方案更是已經打造了多個成功案例!
已有的SDN實現方案并不完美
清華大學作為學術界的代表之一,早在2009年就已開始了針對SDN的研究工作;并于同年與ONIC(伯克利大學和斯坦福大學聯合成立的開放式網絡研究中心)展開了全面合作。2010年,OpenFlow提出者Nick McKeown教授更是代表斯坦福大學訪問清華大學,雙方也進一步簽署了關于SDN、及未來網絡研究的合作協議。
據清華大學網絡科學與網絡空間站研究院研究主任畢軍教授介紹,雙方的合作始于擴展OpenFlow支持IPV6(用于“真實源地址驗證”這一研究課題),目前已經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隨著合作的深入,畢軍教授發現基于OpenFlow的SDN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特別是在支撐高校的網絡創新方面。在畢軍教授看來,真正的SDN應該是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可提供不同的構架和設計,即通過靈活、敏捷的網絡架構,支撐網絡創新課題、項目、應用等的研究與驗證。
而作為產業界SDN領域的代表之一,華為同樣看到了已有SDN實現方案存在的問題。華為認為,目前基于SDN理念的方案雖具備可編程、集中控制、網絡能力開放、網絡虛擬化等特性,但仍不夠完善。例如僅就可編程這一特性來說,因為傳統交換機的包轉發面功能在出廠時已經固化,無法真正實現底層硬件設備的可編程;雖然通過軟件方式可實現控制面的部分功能升級,而新功能一旦涉及到轉發面時,傳統交換機將無能為力。為此,華為在2013年就推出了創新的“敏捷網絡”,其在SDN的理念基礎之上又實現了三大創新:全可編程、質量感知和平滑演進。其中全可編程實現了業務對包含底層物理網絡在內的整個網絡功能的自由地定義;質量感知則第一次讓IP可以感知到業務的質量;而平滑演進則展示了華為敏捷網絡出色的兼容性!
“SDN不是敏捷網絡的全部,而僅僅是一個組成部分”,華為企業網絡產品線副總裁馬云特別談到:“華為的敏捷網絡側重的是客戶價值!對于可以實現客戶需求快速響應,提高企業創新效率,改善用戶體驗的技術,均可納入敏捷網絡的范圍。”
華為敏捷網絡向全領域拓展
2013年,華為敏捷網絡的問世,是業界第一次讓SDN真正落地(園區網);而在2014年的華為網絡大會上,華為又將敏捷網絡拓展到了分支和數據中心領域,打造了敏捷分支、敏捷園區、敏捷數據中心、敏捷廣域四大解決方案,并正式推出了這些解決方案的核心——敏捷控制器(Agile Controller)。
其中,敏捷數據中心“云聯接”解決方案的問世,第一次實現了ICT的云端融合管理,實現了與云平臺的無縫對接,大幅度提升了云計算的部署和管理效率,讓物理網絡和計算存儲資源一樣,成為云的一部分;與此同時,網絡和計算相互協同,相互可視,讓云計算變得更簡單。
而敏捷分支解決方案的問世,則第一次將移動分支和物聯分支納入網絡架構,第一次實現了零本地維護的融合ICT分支,通過敏捷控制器的集中控制和敏捷網關的虛擬架構,讓隨時隨地的人聯和無所不在的物聯成為可能。
作為華為“敏捷”系列解決方案的核心——敏捷控制器構建了全網智慧的大腦,將網絡從以設備和技術、連通為中心,變為以業務、用戶和體驗為中心;更好地實現整網協同,實時感知質量,動態自動配置和軟件定義;同時實現了上層業務對到物理網絡定義、控制和管理的全自動化。對此,馬云特別介紹到:“華為敏捷控制器提供了人性化的管控界面,用戶不需要專業的技術同樣可以輕松駕馭,因為它已經將底層做了一個完全屏蔽,即無論底層應用的是何種協議(IP或非IP協議),對于用戶來說呈現的效果都是一致的。”可以說,敏捷控制器就是敏捷網絡的業務與控制中心。
讓敏捷網絡架構更開放
敏捷控制器的問世,還使得華為敏捷網絡的架構變得更加開放——通過開放的南北向接口,進一步加速了企業的創新和新業務的上線速度。而這種開放性,也為敏捷網絡在未來的平滑演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馬云舉例談到,目前SDN主要分為ONF和OpenDaylight兩大流派,但在華為看來,這種流派之爭還屬于傳統的思維,已經不符合互聯網時代的特點——注重客戶價值。為此,華為并不會綁定具體的協議標準(原則上更關注OpenFlow標準),而是根據用戶的需求提供靈活的支持,不僅是OpenDaylight,即使是一些私有協議,華為同樣可以實現完美對接,因為華為的敏捷網絡實現了控制面+轉發面的全可編程(以太網絡處理器ENP+協議無感知轉發POF)。
華為眼中的未來網絡
既超越了SDN,又打造了多個業界的“第一次”,如今敏捷網絡似乎已經成為了“未來網絡”的代名詞。但在馬云看來,未來網絡是很難用一個技術框架來定義的,它應該是一個覆蓋廣泛、能適應客戶價值的個性化系統。馬云表示:“未來網絡如果存在的話,一定是能夠快速響應客戶個性化訴求,能夠快速的、不受拘束的進行創新,能夠讓連接變得更加便捷,能夠大幅度提升企業效率...等等,即需要從價值角度來定義未來網絡,而這與敏捷網絡的理念是一致的——所有能夠用于實現這一未來網絡目標的技術趨勢,都將被內入敏捷網絡。”
自由、簡單、高效的溝通是未來網絡發展的大方向,而華為敏捷網絡正在這條前行的道路上不懈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