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軟件斷供才是釜底抽薪
沒有國產可靠的芯片,國產基礎軟件研發沒有方向,如果僅有自己的芯片,而基礎軟件的供應鏈安全問題更有可能造成釜底抽薪的現象。中國在基礎軟件領域的市場份額非常小,據網上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操作系統、基礎軟件領域里,美國業務收入 0.81 萬億美元,占據全球 4/5,中國業務收入只有 0.036 萬億美元,僅為美國的 4%。
沒有足夠國產基礎軟件體系支撐,中國龐大而繁榮的應用軟件市場就會形同萬丈高樓建在散沙之上,芯片等半導體硬件產業的建設也會失去根基。可見,國產軟件是安全的基礎,是打贏科技競賽的決勝所在。
隨著IT架構進入云計算時代,以虛擬化為代表的云基礎軟件負責對數據中心存算資源進行高效的調配管理,并合理分配給上層應用,實現“軟件定義數據中心”,成為云計算時代重要的基礎設施。
在全球云基礎軟件的發展歷程中,誕生了美國公司VMware等云基礎軟件巨頭,全球 500強企業中,有98%都使用 VMware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80%以上。而我國信息技術起步較晚,雖然國內的云宏和幾大廠商做了云的基礎架構的軟件,但關鍵領域仍被國外公司的技術產品所壟斷,包括金融、運營商、國企、民企等的底層技術、信息安全、數據保存方式都存在被限制的風險凸顯。
計世資訊曾分析認為云宏信息科技是國內最接近實現“中國的VMware”這一目標的廠商,但作為中國最早啟動虛擬化軟件獨立研發的張為杰看來,“雖然在國家推動信息技術創新進程打開了政策空間,使用者對國產虛擬化軟件逐漸有了信心,有超過一千家企業還有黨政、軍工機構敢于采用云宏的虛擬化產品進行數字化升級。在未來,中國虛擬化軟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即便不考慮 VMware的存量市場,僅增量市場2020年中國服務器市場出貨量為350萬臺,這么巨量的市場如何更平穩的過渡,是一個很重要的安全問題,國產虛擬化軟件需要到更多的應用場景中去打磨。”
據了解,中國虛擬化軟件廠商在鼎盛時期有20家企業,而現存企業寥寥無幾。中國市場重硬輕軟的情況比較普遍,從中美信息化投入數據比較看,中國信息化投入70%多都是硬件,軟件和服務的部分小于30%。美國正好倒過來,超過70%是軟件和服務,20%多是硬件。
基礎軟件發展需要突破四個核心問題
秦海林認為:“推動產業發展更多要考慮安全的問題,產業安全、虛擬化安全問題是放在根本性原則上的。虛擬化的軟件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符合綠色發展的理念與 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相吻合。”
“在沒有虛擬化之前,服務器的使用率只能達到10%到20%之間,而虛擬化可以把一臺服務器虛擬成多臺服務器,甚至于這種整合比可以高達1比兩位數,可以充分地利用服務器的計算資源,能夠達到60%-80%以上的利用率。”王冰峰介紹說。
曾有文章宣稱所有VMware 客戶一年所節省的電力成本,可以為像丹麥這樣規模的國家提供10天的電力。
很多國際的科技企業之所以能夠成功,具有超過27年跨國企業管理經驗的王冰峰認為:“第一是技術的創新,第二強大的市場能力,第三是資本的支持,第四是它所建立的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極其強大,做了大量適配工作,除了硬件生態以外,更大的是市場生態、技術生態、資本生態。”
現在網絡安全邊界已經蕩然無存,云,軟件定義徹底改變了基礎架構,容器,DevOps這些敏捷開發也徹底改變了應用的開發、運行方式。現在大量的安全軟件公司做出來的產品不僅要應對新的安全挑戰,同時也必須要基于現有的云基礎架構環境,如虛擬化,打破了原有的計算格局,大量安全公司解決方案,必須要架構在新的虛擬化環境下,才可以做到更好的防護。
對比國內外軟件的發展經驗,吳海表示:“虛擬化軟件要發展,需要在四個方面突破,第一會計處理制度力求創新,主要解決軟件價值和價格問題;第二行業技術標準和資質要求要更清晰聚焦;第三形成有利的市場,讓基礎軟件企業去應用場景里面打磨;第四在資本助力和政策支持要有協同性安排。”
與會專家對于兼容、適配、穩定等技術專業性問題和政策、資金引導,以及計價的體系標準等問題都進行了深度討論。歡迎更多的業內外人士提供線索、建議,共同推動中國基礎軟件發展。
另外,從成本角度來看,目前我國虛擬化軟件廠商的技術短板正在逐漸補齊,本地生態資源和服務能力更佳的部分國內廠商已經做到了比國外產品更高的性價比。
從安全合規角度來看,我國虛擬化軟件廠商對國內政策、用戶需求的理解程度遠高于國外廠商,這也是國內廠商的優勢所在。
從產品角度來看,目前我國已經擁有自研虛擬化軟件產品,在性能上可達到VMware標準。
隨著國內IT基礎設施技術持續快速發展,除了市場采用中國云產品的需求日益迫切,當數據中心有新建、擴容需求,或是基于業務風險角度希望對原有架構進行升級時,用戶也會優先考慮國產方案。
對行業用戶而言,在進行信創升級,選擇虛擬化軟件時,產品構成、生態兼容性、安全性、物理資源成本、人力運維成本等,都是重點考量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