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多一點時間 多一點空間
12月1日,韓國三大移動運營商集體推出5G服務,這將是全球首例5G商用服務,韓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個進入5G時代的國家。
2018年被稱為“5G元年”。目前,全球運營商正在緊鑼密鼓進行5G商用部署。據媒體報道,截至2018年11月,全球已有182個運營商在78個國家進行了5G試驗、部署和投資。根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的規劃,中國計劃到2020年實現5G網絡正式商用。
中國5G建設情況如何?5G何時來到你我身邊?5G如何影響生產生活?業內專家表示,5G應用的成熟還需要一些時間和空間。
網絡時代的基礎設施
商用近在咫尺,普及仍需等待
5G,可謂是2018年的一大熱詞。“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已成為業內共識。
如果說3G開啟了移動端流量的大門,那么4G則開啟了移動視聽時代。而與3G、4G技術升級主要為手機等移動設備服務的目的不同,5G的技術本質并不是讓我們可以獲得更快的網絡,而是通過低時延、高穩定性、海量設備接入等一系列性能提升讓我們得到以往3G、4G所不具備的能力。
在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大中華區戰略合作總經理葛頎看來,從1G到4G,主要解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而5G將解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溝通,5G將成為網絡時代重要的基礎設施。
據介紹,5G具有高速率、大容量、低時延的特性,這使得5G技術在物聯網、智慧家居、遠程服務、外場支援、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領域有了新的應用。更高的速率和更好的業務體驗,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技術前提,5G將真正實現移動信息化與社會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
“5G不只是2G、3G、4G的進化,而是未來所有產業網絡化的新的基礎設施。”寬帶資本董事長田溯寧表示,過去的網絡是解決消費者互聯網的問題,到了汽車聯網、電力聯網、工業制造聯網,必須有高可靠、高安全、低時延的網絡,5G因此成為產業互聯網的基礎設施。
那么,5G離我們還有多遠?5G商用何時能夠實現?
今年6月,5G的第一個完整標準R15出臺,意味著面向5G規模商用的網絡設備、芯片、手機以及各種多樣化的智能硬件可以生產了。葛頎預測,基于這樣的標準,全球范圍來看,5G商用將在2019年出現。同時葛頎坦言,5G商用僅僅是5G服務的開始,要實現大規模的5G應用,還要在商用之后兩到三年時間。
“從過去2G、3G、4G的發展經驗來看,只有低價終端出現并成為主流,產生規模效應時,5G網絡的服務才會迅速普及,而5G要更好地服務于產業、社會,發揮作用,還需要長期的過程。”葛頎說,“當然,對消費者來說,2019年下半年或者2020年享受到5G服務,還是很有可能的。”
中國加快5G部署
從“一無所有”到第一大市場
通信世界的演化日新月異,幾乎10年就是一個時代。
1987年,“大哥大”首次進入中國,蜂窩移動通信系統正式啟動;1995年前后,2G在中國落地,手機也可以上網、發短信了;2009年,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獲得3G牌照,用戶從單一語音時代走向多元體驗的時代;如今,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4G移動通信網絡,超過10億中國消費者享受著高速、豐富的移動應用。
經歷1G、2G時代的一無所有、3G時代登上舞臺、4G時代基本并跑,5G時代,中國已成全球5G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創新的重要參與者和支持者,據GSMA預測,中國到2025年,中國將成為第一大5G市場。
“回顧通信行業發展進程,從國產設備市場空白到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發揮重要作用,注重研發和創新是中國通信企業最重要的經驗。5G建設中,中國企業要打開門,與國際企業一起搞合作,共同做好標準化、協同化。”葛頎說。
如今,中國正在加快5G部署,一些龍頭企業也在5G技術和應用上取得階段性突破。
運營商方面,中國移動在5G技術方面已經申請超過1000項專利,成立了5G聯創中心,在全球建立了12個開放實驗室;中國電信主導了5G國際標準立項30余項,同時聚焦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將5G的技術特性與云計算、物聯網等相結合,實現與垂直行業的跨界融合;中國聯通成立了5G創新中心,發布16項5G相關產業白皮書,成立并推進了多個產業聯盟。
設備廠商方面,相關報告顯示,華為已成為全球最大電信設備供應商,已與全球42家運營商合作開啟多張5G預商用網絡;中興目前已申請專利超過1500件,首創的Pre5G產品已經在40多個國家60多張網絡中實現部署;紫光展銳將在2019年推出5G芯片,實現5G芯片的商用,2020年會進一步推出5G單芯片,同時會完成高端和終端全面產品布局。
除了5G本身的技術研發和應用部署,加快與4G協同發展也將為產業發展儲備機遇。工信部提出,將加強4G與5G協同發展,著力打造完整產業鏈,深入開展全球5G合作,共同打造開放融合的5G產業生態,釋放5G應用潛能。
5G改變社會
提高產業效率,讓各行各業獲益
很少能有產業像移動通信產業這樣深刻地從各個層面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5G的到來,將迎來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
業內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將4G比喻為“修路”,5G可以看作是“造城”。5G將帶來隨時隨地身臨其境的極致體驗——
醫生通過屏幕就可以實時、全景看到遠在千里之外的救護車上的情景,并直接進行心電圖檢測;人們家庭中冰箱可以根據用戶購物習慣,自動地向超市購買生鮮食物;汽車可以在復雜天氣下正確識別路標并始終精準導航……
“如今,5G的應用場景更多的出現在工程師的構想里,出現在廠商的展臺上,如何讓這些場景為行業所接受,給企業帶來盈利,才是關鍵。”葛頎認為,5G具有很強的經濟溢出效應,更多地賦能企業、社會,把5G作為通用技術提升社會生產,讓各行各業獲益,是5G建設的關鍵。
“5G革命將支撐產業互聯網的發展,當所有產品都能被5G連接的時候,將大大提高產業效率。”田溯寧說。
那么,如何更好地建設5G?葛頎認為,5G的成熟應用需要政府、運營商、各行各業共同的努力。“5G的建設,運營商是主力,但只有運營商是不夠的。”葛頎建議,政府層面要從立法和管制上給5G更大空間;各個行業要積極擁抱數字化,促進互聯互通;運營商要理解企業客戶訴求,把客戶需求變為技術規范和標準,用開放的心態建設5G。
如今,各行各業都在期待未來在信息“零”時延體驗、千億設備智能互聯之下能獲得低成本高質量的服務和產品。葛頎認為,5G市場是否成功,除了客戶數量、基站數量等指標,更重要的是到底有多少行業和企業在使用5G作為生產的通用技術。“我希望5G的發展更像是‘滴灌’,是精準的、長期的過程。”葛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