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產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面臨著寶貴的機遇窗口期。”中國通信企業協會副會長兼副秘書長武鎖寧于近日在京召開的中國信息通信業發展高層論壇上直言,但這個機遇期是有時間性的。對通訊業來說,參與工業互聯網創新是其實現持續發展的新藍海,“把握好大有可為,把握不好稍縱即逝”。
工業互聯網趕上“四有”利好
何出此言?武鎖寧將其歸因為“四有”利好:產業有需求、體制有優勢、網絡有基礎、全球有機遇。
“全世界推進產業互聯網都要具備兩個條件,工業是基礎,信息化是手段,只有這兩個條件都具備,去推動它才有基礎。中國目前現狀如何呢?應該說,我們現在已經是全世界(范圍內)走在前面的工業大國。”武鎖寧說。這就給我國工業互聯網創新提供了產業基礎。
“而且,我們有得天獨厚的體制。工信部管工業也管通信,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有這樣的條件。”武鎖寧表示,工信部目前重點著手的兩個“中心”,一個是制造強國,一個是網絡強國,“制造強國的核心就是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這離不開網絡和信息化。工業強國和網絡強國這樣一個珠聯璧合的結合,給中國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創新帶來了全球絕無僅有的好基礎”。
武鎖寧直言,無論是我們的固定網還是移動網,規模都是全球第一,基礎網絡走在世界前列。工業互聯網直接相關的網絡,如智能管道、窄帶物聯網(NB-IoT)、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等也在加快步伐。
“互聯網創新是全球網絡創新的前沿和方向,固定互聯網領域的創新我們至少晚了十年以上;移動互聯網我們很努力,但實際上比世界先進水平至少晚了3~5年。但是,工業互聯網的創新,我們處在全球同一起跑點,甚至還要略微超前一點。”武鎖寧說。
那么,在這樣一個時間窗口里,通信業參與工業互聯網創新的機會在哪里
讓應用網絡架構在寬帶上打通
過去,工業領域是謀求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主戰場”。隨著通信網絡的發展,通信業在其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武鎖寧表示,“在互聯網時代,我們要把網絡打通在一個寬帶上。隨著互聯網從媒體類應用、信息類應用到電子商務應用,然后到各種行業應用,最后到工業應用,需要的元素越來越多,要從充分開放逐步通過管放結合實現有效的閉環管理,網絡就要發生變化,智能管道(運營商引入智能技術提供差異化業務)建設必須啟動。”
通信業既是智能管道的“設計師”又是“泥瓦工”。換言之,未來的網絡如果是三個架構的話,通信“寬帶”在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層、PaaS(平臺即服務)層、SaaS(軟件即服務)層均有巨大的賦能價值。
“首先在IaaS層,通信業就是搞基礎設施。”武鎖寧表示。網絡在變化的時候,網絡架構也發生了新的變化,武鎖寧將這個變化描述為“通過平臺在(智能)網絡上再構建一個智能架構”。
運營商不僅在IaaS上有機會,在平臺能力(PaaS)上也有機會。武鎖寧說,用戶不能直接“消化”網絡元素,所以要把這些網絡資源集成起來才能吸引用戶的需求,“網絡其實從移動互聯網后期已經悄然發生了這樣一個變化,即將來可能有一種應用就有一個平臺”。
運營商進入這個領域晚不晚?武鎖寧直言,不晚。“運營商跟BAT沒辦法比,但是工業互聯網帶來的變化千萬萬萬,帶來的需求也千千萬萬,運營商是有機會的”。
所謂SaaS層,就是以軟件技術為代表的服務層。武鎖寧表示,這個是運營商原來不擅長的領域,但是要實現數字化的能力提升,通信業在這個領域不可或缺。
“實際上,網絡化是穿透整個軟件環境的。如果不懂軟件能力很難理解用戶的需求,平臺也做不好,后面的智能管道也不知道如何穿透,所以通信業在SaaS層也要積極參與。”武鎖寧表示,通信業在數字化轉型任務中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提高數字化服務能力。
節點“數據孤島”變“智能通途”
說到工業網絡,中國電信政企客戶事業部副總經理孫健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傳統工廠有工廠外的互聯網,有工廠內的局域網,還有生產線的控制網,這些網絡雖然都叫‘網’,但其實都是割裂的”。
“原來從需求的角度講,也沒有特別考慮為什么要把它們都連在一起,而現在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更加智能化的技術發展,大家發現數據如果沉淀在一個具體點上是沒有辦法充分發揮價值的。”孫健說。
孫健分享了自己去工廠車間的親身體會,“在這些車間里,即便是非常現代化的大型工廠,它的數控機床本身的智能化程度很高,但是因為不同的數控機床在不同的生產環節,它就沒有辦法把每一個環節形成的數據都收集起來,再進一步跟其他環節產生的數據匯在一起形成智能”。
這就出現了一些問題,原來的以太網等網絡從帶寬到穩定性都有差距,工廠內、工廠外,不同現場的網絡怎樣把數據安全可靠地集合在一起?工廠外網如何把不同的工廠、同一工廠的不同分廠上下游打通?
這些問題就需要通信業發力解決。無線網絡是通信行業的老本行,中國電信算是最早做NB-IoT等無線網絡的運營商了,在這方面,孫健似乎更有發言權。
“現在有30多萬的基站已經開通了NB-IoT。”孫健表示,像這種窄帶的新的物聯網技術,主要應用于智能產品,“也就是說,我們能夠遠程看到這些智能化產品的運行狀況,看到運行狀況不是目的,重要的是看到它的運行狀況后實現商業模式的轉型”。
與窄帶物聯網不同,5G因其大帶寬,特別是低時延的特性可以在工業場景得到很多應用。以AGV小車(工業應用中不需駕駛員的智能搬運車)為例,“之前工廠里都是靠Wi-Fi技術支撐其運作,但現在可以用5G技術一攬子解決工廠的問題。”孫健說。他認為,5G真正商用后,大量應用可能就出現在工業互聯網領域。
工業“云”上建構開放化產業生態
“5G的網絡雖然更加扁平、簡單,但又有其更加豐富的一面。它確實是太軟件化了,所以可以實現足夠的開放化。”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張云勇表示,“所有開發商都可以在上面進行低門檻、低周期的開發,產業生態將會非常繁榮。”
這就意味著5G本身的網絡架構是云化的架構。正如孫健所言,工業互聯網的架構實際上不是傳統的“網絡”的狹義概念,而是從終端采集到連接云平臺及應用的全體系。以此為背景,“云”便成為通信業參與工業互聯網創新過程中可以“大展拳腳”的地方。
孫健表示,原來的工業計算很多都發生在工廠內,是工廠自己的私有計算,但是隨著工業互聯網的興起,一個企業不可能完全脫離互聯網,它對外的或者跨地域、跨企業協作的成分越來越多,因而具有更多的互聯網需求。
“一旦有了互聯網需求,‘業務放在云上’這種模式就越來越成為它的選擇。而且,工廠一定從私有云到混合云,再到公有云這樣逐步演進。包括將來大數據也需要云的聚合和計算能力,所以現在工業企業逐步上云。”孫健說。
武鎖寧認為,通信業既要從中小企業上“云”抓起,也要看到“云”在垂直行業應用的巨大機會。對于垂直的私有云,尤其是需要私有云和公有云兼用的混合云,這是一個機會,所以,“要從這個領域去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