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時代也是一個新舊交替、動能轉化的時代,可以預計,未來隨著5G、IoT、AI的進一步落地,信息通信行業將爆發出蓬勃發展的力量,整個行業也將以煥然一新的面貌,踏上新的征途。而5G、IoT、AI則將成為拉動整個行業增長的“三駕馬車”。
5G:變不可能為可能
從5G概念提出之日起,業界就在思考一個問題:4G網絡已然能夠滿足大部分用戶需求,那么留給5G的關鍵應用是什么?形象地比喻:超高速公路修好了,上面該跑什么車?這是個不得不面對的話題:它關系到能否說服用戶埋單,能否刺激運營商建設升級網絡,以及調動產業鏈全力以赴投入。隨著5G商用腳步的臨近,這一問題變得愈發突出。
尋找問題答案,需要歸根溯源。與4G網絡相比,5G具有高帶寬、低時延、大連接、低功耗、高安全等特性,而這些特性正是物聯網所需要的基本特征。
例如,遠程操作方面,在現有4G網絡條件下,由于時延較長,當對某一機床發出“停止”命令后,機床還要再轉動幾圈才能停下,但有了5G網絡,操作更加精準,幾乎沒有時延。在VR應用方面,雖然VR已經出現數年,但是其良好的體驗需要時延降低到20ms以內,而現在4G網絡的時延一般為數百毫秒,容易造成眩暈感,5G到來后,眩暈、不適、體驗差等問題都將得到解決。上述只是4G不能、5G可以的兩個案例。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5G將與多個垂直行業相結合,提升傳統產業的效率和質量,正所謂“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
目前中國、美國、日韓的運營商制定了積極的5G部署計劃。全球范圍內,大多數5G網絡部署將從2020年開始啟動。愛立信預計,到2023年底,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5G用戶數將超過10億,占移動簽約用戶總數的12%,由5G帶來的流量將占移動數據總流量的20%。
IoT:破解人口紅利消失之魔咒
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18年7月我國移動用戶規模已經超過15億,移動電話普及率超過109.7%,未來繼續增長的空間十分有限;家庭市場雖然被三大運營商紛紛看好,但是目前三大運營商在有線寬帶價格戰方面打得焦頭爛額,對于智能家庭業務的拓展非常有限。
未來增長何在?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物聯網提供了新的空間。
2017年,三大運營商在物聯網網絡建設方面展開了“軍備競賽”,進入2018年,運營商積極建設物聯網基站,同時部署平臺、業務等環節。例如,中國電信目前已經建成40余萬個NB-IoT基站,物聯網用戶規模超過8000萬,近期發布了由連接管理、應用使能和垂直服務組成的新一代平臺;中國移動通過部署云、管、端、硬件、方案等各個環節,實現了物聯網用戶的快速增長,截至2018年6月,中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達到3.84億,物聯網收入同比增長47.6%,遠遠高于2.3%的整體通信服務收入增長水平;截至2017年底,中國聯通物聯網連接數已突破7000萬個,其中物聯網基礎平臺連接數已到達5700萬個,承載企業客戶超過1.2萬家,2018年中國聯通制定了物聯網連接數突破1.3億個的目標。
目前已經被挖掘的只是物聯網巨大蛋糕的一角,未來在業界的共同拓展下,更大、更誘人的蛋糕將擺在業界面前。正如近日召開的2018世界物聯網博覽會無錫峰會上,中國電信董事長楊杰表示,2017年各種制式的物聯網連接數已超過20億,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突破70億。
AI:賦能通信行業
進入2018年,人工智能驟然升溫,各種人工智能大會接連不斷,從側面反映出了人工智能的熱度。而在信息通信行業,人們普遍認為,人工智能與信息通信業的和諧共舞已是必然。那么,人工智能與信息通信行業如何結合?
在此方面,三大運營商目前已經牛刀小試,并且已經初見成果。
目前來看,人工智能與運營商結合最成熟的領域是智能客服。例如,中國移動已經在服務系統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當用戶撥打10086時,有部分電話是人工智能回復的;即便是人工回復,也由人工智能技術首先進行語言語義理解,然后到知識庫調取相應信息,再為坐席人員提供幾個參考回復答案。據悉,今年8月,中國移動機器服務的比例已經提升到了20%。
人工智能賦能電信行業,更加的價值體現在網絡運營維護方面。再以中國移動為例,中國移動現網運營維護的復雜度近年來呈現幾何級數增長,基礎網絡“四代共生”(2/3/4/5G),核心網演進“十域并存”(CS/PS/IMS/物聯網/國際網等),現網運維工作面臨量強度大。人工智能技術能夠突破自然人的限制,隨時監測、自動預警網絡故障,并實時作出處理,或者給出處理建議,有效解決人工維護耗費人力、處理不夠有效、反應不夠及時等問題。
5G、IoT、AI三駕馬車拉動,信息通信行業將踏上新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