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絡之所以會成為社交網絡,是因為用戶和用戶之間能夠像蜂巢的巢房一樣,相互連接并不斷擴大,只有當用戶量達到足夠量級,且相互之間形成連接,這個“蜂巢”才會越來越大。微信能夠有如此之多的用戶,得益于從手機QQ和手機通訊錄的用戶轉移作為微信的基礎用戶,這是其他移動社交產品所望塵莫及的。
2013年,阿里巴巴為了強推來往,利用內部員工的社交關系,試圖以此來拓展來往的用戶體系,奈何移動社交并不是少數用戶的專利,它自身需要有足夠的用戶基數,足夠的活躍用戶,才能保證產品的活力。
用戶與用戶之間在社交網絡上是連接的,也是綁定的。用戶之所以離不開微信,是因為微信上承載著其多名社交關系的用戶在上面,更換其他社交工具的成本非常高,首先得這數十名用戶都是其他移動社交工具,其次還得其他的社交工具能夠好用、透明,這些都是其他移動社交產品難以做到的。只要用戶自身的這些熟人社交用戶不更換社交工具,用戶自身是沒辦法主動更換的,這就奠定了微信在移動社交領域第一梯隊的地位。
“第二梯隊”戰場火熱
以“微信挑戰者”的姿態來挑戰微信的,都沒有成功,馬云不行,三大運營商也不行,嘗試者目前都是以“慘敗”收場。第一梯隊是沒有辦法去挑戰了,從手機QQ“COPY”過來的用戶體系,是其他移動社交工具沒辦法做到的,而再造新的用戶體系,只能從微薄、通訊錄等入手,用戶體量也無法和手機QQ相比。
所謂的“第二梯隊”指的是,除微信、手機QQ外,用戶量達到千萬級別以上的移動社交應用,如易信、陌陌、來往、百度貼吧、微聚等。相比較微信而言,移動社交“第二梯隊”要爭的是,除微信這個基幾乎相當于“通訊錄”功能的另外一塊地盤。
熟人社交有熟人社交的好處,用戶能夠與熟人之間進行熟人社交。微信是不適宜陌生人社交的,首先一個手機是只能使用一個微信的(特殊方法除外),既然只能登錄一個ID的話,它得先滿足社交這一需求,里面是熟人圈子居多,其次熟人和陌生人是不宜同時出現在一個地方的,特別是朋友圈當中。
熟人之間的關系在社交網絡上有時候是很生分的,比如用戶在朋友圈當中發布的有些話,可以給陌生用戶看到,但是肯定是不能讓熟人用戶看到的。所以,繼微信之后,必須有一款移動社交應用能滿足用戶解決“陌生人社交”這一空白需求。
“第二梯隊”的產品在屬于他們的戰場上打的不亦樂乎,易信、陌陌、來往、百度貼吧、微聚他們都在打著除最基礎的社交功能之外的產品屬性,移動社交反而不是現在他們喊的最響亮的口號,比如易信的拼車族功能、陌陌的群組等。
差異化才是未來
“第二梯隊”的產品并不在少數,易信、陌陌、來往、百度貼吧、微聚,基本上都是財力雄厚背景復雜的產品,特別是各自的渠道能力非常強,他們想要成長為微信級別的產品幾無可能,而依靠渠道,并坐擁千萬甚至億級用戶量是沒問題的,接下來就是保證用戶的活躍度了。
要想保證產品的活躍度,一方面是做好基礎的社交架構,這個時候產品屬性就很有優勢了,比如陌陌、百度貼吧,另一方面需要做到的是,除社交外的另一個隱性需求,比如基于O2O的服務、讓社交更有趣等等。
從功能屬性上看,易信擁有問一問、拼車族、朋友地圖、火車票四個功能;陌陌擁有群組、貼吧、到店通三個功能;其余幾款“第二梯隊”的移動社交產品也大多都擁有與微信以及其他產品不同的功能屬性。
不過無論是推出何種功能,我認為移動社交產品的差異化,必定是基于其社交屬性上面的,非分散的功能屬性,更多的還是類似于社交網絡一樣,以網狀為結構形成病毒式擴散,并以此擴展到更多的移動社交平臺,在用戶量級上,也能比現有的用戶量級有所提升。
在“第二梯隊”之后,還有諸多“第三梯隊”的產品,用戶量級在數百萬左右,比如主打匿名社交的比鄰、吐司、陌陌等,還有類似的遇見、友加、微米等。
如此之多的競品出現在某個行業當中,實屬罕見,更多的是看見移動社交領域的“人口紅利”,但是對著用戶對移動社交領域需求的“疲軟”以及用戶的重疊,預計下一波移動社交產品的倒閉潮也將會出現,或是因沒有持續的資本注入,或是因自身盈利乏力,都會成為他們的“葬送者”。
不少中小型創業者已經將步伐伸進“第二梯隊”中去,一方面是因為微信相關政策的打壓,一方面也是因為用戶對微信上泛濫的“小廣告”難以接受。“第二梯隊”反而成為了中小型創業者們最佳的選擇,既沒有人數限制,也沒有嚴格的政策紅線,只需要適當的拓展自己的社交關系,能夠為其帶來不菲的收入,他們當然很樂意。
不過,這種短期的“紅利”是暫時的,“第二梯隊”的政策紅線短期內沒有出現是因為需要有大量的用戶加入,一旦用戶量足夠以后,他們肯定會考慮如何處理產品上流傳的或真或假的產品營銷等賬號,至于擦邊球紅線,總有一天會到來的,放任虛假信息傳播,沒有哪個平臺能夠經得起這種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