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Conspire,但你應該用過或聽說過 LinkedIn,全球最大的職業社交網站,擁有超過 3 億用戶。LinkedIn 現在已經成為精英人士擴展人脈、尋求職業必去的一個網站了,而一家初創公司 Conspire 正躍躍欲試從這位業內巨頭手上分一杯羹。
不同于 LinkedIn,Conspire 通過用戶的谷歌郵箱,利用大數據分析平臺挖掘出用戶想要認識和建立關系的對象。這種新型的社交關系建立方式不僅僅關注用戶在互聯網上誰可能認識誰,更關注用戶與用戶間相互認識的熟悉程度,以達到更好的為用戶提供社交對象的推薦、建立人脈聯系等業務。而這一切的實現,都將依靠分析用戶的郵箱數據,甚至是分析用戶在短信、FaceBook、推特等平臺上的社交數據來完成。
Conspire 認為 LinkedIn 在用戶擴展人脈上是存在弊端的。在 LinkedIn 上,用戶可以查看朋友的檔案(一度聯系),還可以通過朋友的朋友查看目標用戶的檔案(二度聯系)。在沒有二度聯系的情況下,還可以向無法查看檔案的用戶自主發送建立聯系的邀請。
用戶通過一個一個的間接對象,可以達到接近最終目標用戶、建立強大的人脈網絡等目的。
但這種模式存在的弊端是,許多用戶在一段時間后很有可能擁有了一大堆他們其實并不認識的朋友,甚至是從來沒講過話的朋友。隨著這種 silence friend 的增多,用戶的活躍度必然會受到影響。這就像人們進入某一個興趣群,一開始積極的參與討論,快速拉入了許多朋友,爾后越來越多不熟的人出現在群里,部分用戶開始興趣索然,一個活躍的大群慢慢分裂成一個個的小團體,最終這個群也逐漸消亡。
不同于這種模式,Conspire 感興趣的是,用戶與用戶之間關系的強弱程度。在 Conspire 里,只有二者關系達到 Strong 的標準,才會為用戶推薦、建立聯系。并且用戶無需,也無法自己發送建立聯系的請求,這一切都將通過后臺的大數據分析郵箱聯系的頻率、最近的互動、互動響應的時間以挖掘關系的長度和深度來完成。
Conspire 同樣提供通過間接用戶來建立新聯系的渠道,用戶最多可跳躍建立聯系的最大步長是 3 步,即在用戶和目標用戶之間還可以有兩個間接用戶,也就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這比 LinkedIn 上的二度聯系來的廣,但加上只有關系強度足夠強才能建立聯系這一條件,Conspire 又比 LinkedIn 來的安全可信任。
現今社交工具的缺陷在于,面對一個在 party 上認識五分鐘的朋友和一個在深交了 4 年的大學同學,他們往往無法區分這二者的區別。而大數據分析使 Conspire 能夠做到這一點。
Conspire 的設想其實很棒。社交工具在互聯網上的地位一直很高,也因此人們對社交工具的要求更加挑剔。社交工具在為用戶提供一扇社交大門的同時,又要站在門邊嚴格把關,不能讓用戶接觸到太多不感興趣的人,同時又不能把門完全關死讓用戶無法接觸到想找的人。
其中進行權衡的選擇不僅要依靠更準確、更高效的算法,同時還需要大量真實可靠的數據。
而后者對 Conspire 其實是不利的。
盡管 Conspire 聲稱不會拿用戶的郵箱數據做其他事情,分析數據時也只會對消息的標題進行分析等等,許多的用戶還是無法輕易的交出自己的郵箱權限。畢竟,在這個互聯網在人們日常社交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的年代,個人隱私從來都是用戶考慮問題的首選。在 Conspire 上,郵箱權限很有可能成為 deal breaker。
Conspire 據說在其分析網站有 1300 萬人的數據資料,而用戶群遠小于這個數量級,只有 10,000 人左右。我認為郵箱權限就是其中的癥結所在。Conspire 想要跨過 LinkedIn 這座大山,并不是沒有機會,最大的問題或許在于,面前還橫著另一座叫用戶隱私的大山。
Conspire 同時也獲得了來自 Techstars 孵化器的 250 萬美元的種子期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