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網D1Net導語:人剛降生的這個世界上時,在接受別人的服務,在離開這個世界時,還要接受別人的服務,那么,人生的過程,也是一個接受別人服務和服務別人的過程,從微信的誕生和發展來看,都體現著這一點,現在,微信正在不斷集成服務,把人和服務連接起來。
連接人與人的平臺之外,微信要做連接人與服務的平臺。哪些是它能承載的?哪些是它不能又不愿意的承載的。
馬化騰在WE大會上告訴外界,微信是一個連接人與服務的平臺。
事實正是如此。11月18日,騰訊微信在廣州首次舉行“微信·公眾”合作伙伴溝通會,提出“平臺化,公開化,自助化“的理念,展示微信開放體系的初步框架。
自2012年8月上線,15個月來,微信公眾帳號已超過200萬,每天信息交互次數過億。
這樣的定位黑豆并不意外。從趨勢上看,互聯網正在將一切裹挾其中。相比更廣泛的線下真實生活,互聯網公司最大的商業機會就來自于將線下的一切連接到網上,這樣的機會,作為巨頭,騰訊自然不會放過。
從態勢上看,連接服務又是騰訊相對容易做的事情。線下那些能被簡單粗暴的“搬遷”到線上的,已經被“搬”的差不多。各種信息最早被搬到網上,如果用戶需要做選擇,海量信息面前百度已經積累了搜索優勢。線下的實體商品容易搬遷的,又已經被阿里巴巴以及各種電商搬得差不多了,只剩下諸如生鮮等受限制極大的品類。
如果另開辟一番天地,只剩下“服務”這塊處女地。但是服務必須在線下完成,所以騰訊能做的只是“連接”。
不過騰訊做這些是比百度、阿里巴巴有優勢的,即便沒有微信,它也優勢很大。因為服務離不開人,BAT中騰訊恰恰運營用戶關系鏈起家,對“人”的研究更透徹。微信又幫騰訊完成了一輪進化,PC時代QQ上主要是用戶的虛擬關系。有了手機和手機背后的號碼、地理位置等信息,微信給騰訊用戶建立了真實關系。于是,在微信擁有2.719億合并月活躍賬戶后,一切水到渠成。目前騰訊擁有的這張龐大用戶關系網,已經和真實社會相差無幾。
2011年1月微信發布1.0版本時,其定位還是像QQ那樣,連接人與人。只不過一直喜歡挖掘人性的張小龍,已經用搖一搖等產品的成功證明了他的猜想,“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
目前的服務平臺,是“生活方式”的具象化。但黑豆覺得,微信服務平臺這個目標還處于“工具”范疇,等用戶把各種服務工具運用的純熟了,微信還會有下一輪進化,真的變成能承載小資、白富美、屌絲等各種個性化“lifestyle”的平臺。
附微信公眾平臺發展時間軸
2011年1月26日 微信1.0版本發布
2012年2月3日 微信公眾平臺立項
2012年8月17日 微信公眾平臺上線
2012年11月9日 微信公眾平臺消息接口發布
2012年11月21日 微信公眾平臺開放認證
2013年2月6日 微信公眾平臺審核注冊上線
2013年8月5日 微信公眾平臺分為訂閱號服務號,微信支付推出
2013年10月29日 微信公眾平臺新測試版上線,推出九大高級接口,以及更安全嚴格的認證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