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網D1Net》8月7日訊
早上,在環球的 89 層樓,看著整個上海,心思真的就會變得很廣闊,視野就會很遠。我被問到了一個問題:看看最近的網絡效應的案例,比如微博,比如 Draw Something,比如 Zynga,甚至比如 Facebook 自身,都出現了疲軟或者下降的態勢。原來網絡效應理論,就是一旦形成,很難被顛覆的預期是不是出了問題?百姓網也是網絡效應,如何證明不是曇花一現呢?
這還真是問住我了。也是呀,Facebook,這種網絡效應為王的應用,怎就一下子就變得不那么酷,而變成“上一代使用的”呢?還有微博,按道理有了幾億的用戶在上面,怎么會說不用,就不用了呢?說不行,就在一年之間不行了呢?
在經歷了和 Sanjay 和 Mike 較長時間的頭腦風暴以后,我忽然意識到一件事,社交網絡不是網絡效應!這個結論聽起來驚世駭俗,但仔細分析,這或許是我能解釋為什么這么多各種類型的 SNS 迅速走紅而迅速衰落的原因。
什么叫網絡效應?
就是當一個用戶增加的時候給另外的用戶提供了價值?;蛘哒f,當網絡效應存在的時候,這個網絡的價值跟在這個網絡上的人的數量有關系。用的人越多,就越好用。
從這個定義上來說,SNS 是典型的網絡效應,而且每個用戶和上面的用戶,還是相互認識的朋友。而問題,就恰恰出在了,SNS 的用戶,正在使用 SNS 之前,就已經認識了。這一個“認識”,就出了大事了。
對于市場性質的網絡,比如百姓網這樣的分類網站,正是因為上面所有的人都是陌生人,我作為一個個體,無法在其他地方找到買家或者賣家,這就形成了:這里有多少人在這里交易的最基本的用來判斷這個網站是不是好用的判斷。如果人少了怎么辦?我作為用戶毫無辦法,因為正是因為他們都是陌生人,我無法去找到他們并且讓他們來用這個網站。
SNS的便利
SNS則有一個便利,就是說如果我覺得一個網站功能好用,即便我是第一個在這個網站上的人,因為是一個熟人社區,我至少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或者手機等方式一個個通知我認識的朋友來使用這個服務,而網站都提供了這方面的功能讓這個過程變得一個確認就可以做到。SNS 并不根本上改變我的社會關系,而僅僅是把已有的社會關系放到了網站上。
這樣用戶的獲取當然容易了,但是真正的網絡效應反而丟失了。打個比方,一個小房屋中介,其實也有網絡效應,買家賣家單獨找,好辛苦;有聰明的中介,邀請所有已經接上頭的買家和賣家來這里辦交易。結果,只要有一個人過來,另外一方自動就被拉上來了。這生意真好做。但很快的,他就發現,作為中介,他的價值從原來幫助買家賣家找匹配,變成了純粹的幫助辦理手續,變成了一個工具。這個例子是要說明,網絡效應是一個生人社區的名詞,套用到了熟人社區,其實質不是網絡,而是工具。設想一下一個菜市場里面所有交易的人都是老同學,菜場管理者其實要擔心了,因為它提供的價值不再是發現新的賣家或者買家,而僅僅是一個場地而已。如果有更好的場地,所有人會在一兩天之內轉移過去的。
我和我的朋友至少有一兩種最基本的聯系方式,比如電話,電子郵件。但是不是很方便,我們試一下一種”工具”,注意,是工具,叫做 Facebook,用來組織我已經存在的社會關系網絡,如果有更好的“工具”,注意,還是工具,而非“網絡”,我們就會一起遷移。社會網絡本身是網絡效應,而社會網絡軟件或服務(SNS),不是。
至于搭建在 SNS 之上的任何服務,比如你畫我猜這樣的軟件,和網絡效應具體更遠,就像 SNS 借用了真正的人際網絡一樣,他們僅僅是借用了 SNS 而已。
回顧百姓網的生意,我總算找到了百姓網不做 SNS,也對于 SNS 集成不那么熱心的一個新原因了:網絡效應的價值在于連接陌生人,而不是熟人。熟人需要的,僅僅是工具,而不是網絡。
D1Net評論:
對于社交網絡的網絡效應,有其必然發展與消亡的規律,我想任何企業都要順規律而行,這也是統一通信企業能夠長遠發展的永恒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