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芳
“全世界的趨勢都是專注于自己的優勢,所有(領域)都在做的,只有中國的華為和中興。”2月10日,諾基亞西門子大中華區總裁張志強在媒體溝通會上說。
華為和中興確實更像“全能選手”。在網絡設備市場,它們覆蓋了無線到固網、GSM到LTE等細分領域,如今還開拓出終端和企業業務。
張志強說,未來諾西將專注于移動寬帶領域和相關服務。過去一年它確實落實了思路:裁員1.7萬人,出售了WiMax等非核心資產。
全能的華為、中興能否挑戰專注的洋巨頭?
排名的背后
截至目前,三大外資設備商都已公布2011年業績。雖然華為和中興年度財務尚未正式披露,但五大設備商新一年的實力格局已略見一斑。
愛立信去年全年營收約合340億美元,同比增長12%,其中凈收入約18.9億美元,同比增長也是12%;諾西去年營收為140億歐元,同比增長14%,利潤2.25億歐元,較2010年幾乎翻倍,中國區銷售額占比11%。
張志強說,截至2011年第四季末,諾西過去8季,已連續7季實現非IFRS(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營業利潤。當然,如按IFRS標準計入改組費及一次性運營費,諾西每年虧損達10億歐元。
阿朗去年營收近157億歐元,同比增長1.9%,凈利10.95億歐元。CEO本·韋華恩(Ben Verwaayen)表示,阿朗業績已連續2年強勁增長,并在合并后首次實現全年凈利增長。
華為業績一般會在4月公布。不過記者從華為內部獲悉,粗略估算,2011年合同銷售額約420億美元,按過去多年實際銷售額約占合同銷售72%~76%計算,華為去年實際銷售額應在319億美元上下。
中興2010年營業收入約703億元人民幣。2011年11月一次采訪中,中興通訊總裁史立榮預計年度增長率約30%。據此計算,中興2011年收入約145.37億美元。
如此,前五大設備商排名將是:愛立信、華為、阿朗、諾西以及中興。而2010年收入排名則是愛立信、華為、諾西、阿朗及中興。
不過,一位通信行業人士不太認同這種對比方式,理由是大家產品線和業務范疇不太相同,總體收入排名不合理。
比如,張志強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從全部電信企業所占市場份額看,愛立信18%,華為12%,諾西11%,分列第一、二、三名。而具體落到移動基礎設施和服務市場上,則愛立信依然為第一,諾西第二。
張志強說,專注于移動寬帶及服務,可讓諾西競爭力得到明顯增強,“進入全球前三可能性非常大”。
正在分裂的競爭
這也能明顯體現出設備商戰略差異。
對比愛立信和華為更明顯。愛立信收入分五部分:網絡設備、電信專業服務、多媒體及兩家合資公司ST-Ericsson和索尼移動;華為收入由三部分構成:運營商網絡設備、企業業務和終端。由于愛立信已賣掉終端合資公司股權,唯一具有可比性的就是運營商網絡設備收入。
路透社前不久報道稱,愛立信2011年網絡設備市場收入為198億美元,華為網絡設備收入約210億美元,因此華為2011年的網絡設備收入已超過愛立信。但因加強專業電信服務是愛立信重要方向,如將此收入(約125.7億美元)考慮在內,愛立信來自運營商網絡市場的收入達324億美元,遠超華為。
一位外資設備商高層由此不贊同華為和中興的多元化模式,強調它們不過在走西方設備商的老路。之前,愛立信、諾西及阿朗都曾全面多元化,涉足了包括手機在內的多條產品線,但多種業務共同發展造成集團資源調配不足,導致互相制約。
在華為和中興眼中,愛立信仍然保持領先,但諾西和阿朗都已衰態盡顯,無力與自己展開全面競爭,只好收縮戰線。根據諾西戰略,到2013年底,公司每年開支將再減10億歐元,阿朗預計2012年底再節約2億歐元固定成本及3億歐元可變動成本。
但這一判斷可能充滿風險。盡管諾西兩家母公司已不再注資,但前不久它仍與巴克萊資本銀行、花旗等15家銀行簽訂約13.1億歐元貸款協議。
諾西傳言中的“獨立上市”似乎邁近一步,對已難自保的諾基亞而言,將虧損的諾西剝離出去計劃已久。
“投資者有權選擇自己的投資組合,而不是將各種業務都放在一個公司內,幫助投資者完成組合選擇。”一位諾西人士說,一旦諾西和諾基亞完全分離,諾西將如愛立信一樣,朝更專業的方向發展,與華為、中興漸行漸遠。
因此,華為、中興的多元化擴張,重蹈覆轍還是繼續前行,還有待考驗。一切充滿了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