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推出類Kik免費即時通訊服務應用程序“微信”,公開叫板運營商的短信業務,進一步挑戰運營商的利益底線。
綜合媒體1月25日報道,騰訊近日推出類Kik免費即時通訊服務應用程序“微信”(weixin.qq.com),用戶可以通過微信與好友進行文字或圖片消息的傳送。
據介紹,微信具有零資費、跨平臺、拍照發給好友、發手機圖片、移動即時通信等功能。同時,可以顯示對方實時打字狀態,以實時掌握對方的響應情況。
與短信不同,微信發消息不按短信計費,其中產生的GPRS流量費由運營商收取,1M流量1元錢,可以發幾千條文字消息。騰訊官方信息稱,針對網絡通訊和數據傳輸層進行過專門的優化,因此微信只會產生很少的必要通訊流量。
目前,微信已經發布iPhone版,Android、S60V3版于近期發布,S60V5版將在年后推出。如果手機通過GPRS或WIFI的方式接入了網絡,即可以免費的下載和使用。
在使用方面,可以通過查找好友微信號的方式找到好友,系統也會發消息告知有哪些好友正在使用微信,只要回復消息即可將他們添加到好友列表,在退出微信以后也能收到消息。
“推出微信,騰訊在進一步挑戰運營商的利益底線。”1月24日,業界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事實上,由于在傳統PC客戶端、手機終端中,騰訊的即時通訊軟件QQ以及附帶的視頻、語音聊天功能,并擁有龐大而粘性的用戶群體,騰訊一直有著“中國最大的虛擬運營商”之稱。
據騰訊方面介紹,微信通過走GPRS流量,1M流量1塊錢,可以發上千條文字小消息。相比之下,目前運營商的短信標準收費為每條0.1元。基于上述優勢,騰訊在其官網中公開叫板運營商的短信業務,稱“短信是一種功能有限的舊有傳訊方式,并且每條信息都會產生費用”。
“如此敏感的業務,騰訊選擇在此時推出,著實讓業界感到意外。”易觀國際分析師胡志輝表示。多玩網副總裁林軍在受訪時則分析,騰訊推出微信業務,更多的出于“戰略防御”的考慮。
2010年10月19日,一款功能簡單到極致的跨平臺基于手機通訊錄的即時通訊軟件KIK,在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上線15天后,即吸引了超過100萬用戶下載。
很快在中國,2010年12月末,國內知名應用開發團隊小米科技,研發的類KIK應用--米聊正式上線,并遭遇智能機發燒友的熱捧。
“不斷涌現的類KIK模式,讓騰訊在手機客戶端,這個未來的戰場上,感到巨大的威脅。”林軍分析,騰訊推微信業務的初衷,并不一定是針對運營商。但微信上線后,客觀上對運營商的短信、彩信、飛信業務的沖擊不可避免。
不同于新興的小米科技,擁有龐大手機客戶端基礎的騰訊,此番涉足KIK模式,勢必會對運營商的短信、飛信等多個業務構成威脅。
而在過往,騰訊與運營商的博弈由來已久。由于在國內手機終端中極為普及的手機QQ軟件,大量采取流量包月的用戶使用方式。作為運營商的中國移動,一直抱怨騰訊手機QQ業務占用的流量資源與其對運營商貢獻的收入并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