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中國移動低調推出“企業飛信”,為企業提供協同辦公整體解決方案。“企業飛信”的推出,吹響了中國移動進攻企業級IM市場的號角。
飛信推出以來,在與微信等互聯網產品的競爭中處于全面劣勢,如今幾乎被人們所遺忘。此前,互聯網巨頭早已開始布局企業級IM市場,例如企業微信和阿里釘釘。如今,企業飛信的推出,究竟能給中國移動帶來些什么呢?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企業飛信究竟能否存活呢?在中國聯通推出了針對企業社交的“藍信”之后,中國移動的“企業飛信”,再次把業界的目光聚焦到運營商的互聯網轉型上。
飛信瞄準企業級IM市場是正確的戰略選擇
作為運營商探索互聯網的代表作品,飛信的發展雖然并不成功,但它仍是中國移動“互聯網+”大連接戰略的重點一環。而此次中國移動推出“企業飛信”,在筆者看來,也是飛信發展至今順理成章的選擇。只要飛信未死,拓展企業市場,就應該成為其未來戰略的重要內容。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推動,企業級IM可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的優點逐漸顯現,國內企業級IM很快變得格外活躍,今年已然呈現出爆發之勢。騰訊發布企業微信,阿里釘釘進行重大升級,并不斷有新的創業者涌入。可見,企業級IM市場的潛力是被普遍認可的。
不過,這個缺口能否被填滿,就要看目前市場的產品能否滿足企業的真實需求了。目前,在這一領域的競爭者主要是互聯網巨頭。例如阿里巴巴和騰訊。對于阿里巴巴的釘釘來說,背靠阿里的資源優勢,在to B市場方便獲取有價值的客戶資源。而對于騰訊的企業微信來說,在消費類IM市場積累的用戶資源和IM技術、經驗等是最大的優勢。
互聯網巨頭的進入,加速了企業級IM市場的成熟。不過,這一市場的體量巨大,況且目前仍處在市場培育和跑馬圈地的階段,因此,對于新進者來說 ,仍存在不小的發展空間。
此前,中國聯通的“藍信”已經瞄準了企業級IM市場,它不過不同于微信的私人屬性,針對的是企業員工內部的社交網絡
相比消費級IM市場,企業級IM市場更規范并且更重視渠道,而這些正是運營商的優勢所在。中國移動2015年就成立了互聯網公司,其并不甘心于管道的身份,仍將在互聯網領域與OTT進行競爭。此次中國移動推出企業飛信,恰恰瞄準企業級IM市場,而這也是其探索互聯網的重要一步。
運營商在體驗、速度、生態方面已處于下風
那么,同樣是企業級IM產品,電信運營商的產品與其它產品有什么差異呢?
以中國移動此次推出的“企業飛信”為例,運營商擁有通信網絡,因此具有獨特優勢。一方面,“企業飛信”可獨享專線網絡的電話會議。電話會議,作為企業溝通較為常用的功能,自然也出現在企業飛信1.0版本中,更重要的是,“企業飛信”專門為每一個企業用戶都提供專線獨享的網絡,這使得企業飛信的電話會議出奇的穩定,音質非常清晰,完全沒有其他產品出現的雜音、斷斷續續的情況,進入會議室后,即可進行通話交流,整個過程很順暢。
另一方面,“企業飛信”包括“企業雞毛信”功能,能夠實現不裝APP的消息互通。這是運營商獨特的優勢 ,支持短信與消息的上下線互通,也就是不用裝app,也可以收到信息,也可以完成企業內部溝通。
可見,中國移動將“企業飛信”產品與自身的網絡和自有業務相結合,打造產品的差異化。然而,企業級IM市場競爭激烈,相比互聯網巨頭,運營商在產品體驗、推廣速度、生態建設方面,目前已經處于全面下風。
今年4月1日,阿里釘釘2.8版上線,而這已是釘釘自測試
而作為釘釘最大的競爭對手,企業微信于2016年正式上線,其最大的優勢無疑是微信積累的6億用戶,企業微信有望與騰訊的其他產品之間打通,為用戶提供更多的便利。目前,企業微信把提升開放能力當做下階段的工作重點。在2016IT領袖峰會上,馬化騰就表示,企業市場一直是騰訊的重要戰略之一,騰訊在這個市場的策略是慢工出細活兒。騰訊決心用十年甚至二十年做好企業社交市場。
不難看出,不論是阿里巴巴還是騰訊,都認準了企業級IM市場,馬云和馬化騰等大佬紛紛表態絕不放過企業級IM市場,這體現了互聯網巨頭們的決心。因此 ,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如果想在企業級IM市場有所作為,將面臨最強大的競爭,未來的發展之路注定十分艱難。
缺少互聯網基因仍是最大的掣肘
此次“企業飛信”的推出,是中國移動對于互聯網的又一次嘗試,而這也折射出電信運營商探索互聯網的縮影。此前,不論飛信、易信還是藍信,都未能達到預期,沒能在與互聯網巨頭的競爭中占到半點便宜。究其原因,還是最本質的問題,運營商似乎與生俱來的缺少“互聯網基因”。
曾有就職過中國移動的互聯網人士回憶到:“以前有很多想法和思路,就是沒錢,做不了,于是去了運營商。結果發現運營商里除了錢多,什么都沒有。”這也許是運營商發展互聯網的真實寫照。面對互聯網的超高速發展,通信業內持類似觀點的人已經越來越多。運營人越來越感覺到:自己的機體里缺乏那點基因。
正如某業內專家所說,無論是內部管理機制,還是外部輿論環境,無論是對事還是對人,經過多年多輪的嘗試,運營商始終沒有找準互聯網的感覺。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不看好運營商能轉型成功,或者定位只做管道,或者干脆舉旗投降,敬而遠之。
“企業飛信”的推出,表明中國移動并沒有完全放棄對于互聯網的嘗試。最近幾年,中國移動陸續成立了十幾家專業公司和機構,包括互聯網公司等,試圖以全新的機制,向互聯網的陣地發起新的沖鋒。
而在筆者看來,盡管中國移動已經做出體質調整,并且在RCS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但要真正做好“企業飛信”這樣的互聯網產品,“互聯網基因”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在這方面,中國移動相比阿里巴巴和騰訊這樣的企業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企業飛信”的前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