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谷歌集中向外界釋放了將要重返中國的聲音。
谷歌聯合創始人、現Alphabet總裁謝爾蓋·布林10月28日暗示:公司近期重組的做法將使部分業務可以更早進入中國市場。Alphabet執行主席埃里克·施密特11月2日也在北京表示,“我們是希望能給中國提供服務的,會繼續和相關部門溝通此事。”
但業界對谷歌重返中國的前景并不看好。《華爾街日報》稱,重返中國可能會讓谷歌的高管們遇到“谷歌是什么”這樣災難性的問句,因為谷歌搜索等主要業務離開中國已經5年。
一位互聯網分析師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即便谷歌真能重返中國,其核心業務在中國也已經無力回天,搜索業務早就是一片“紅海”,視頻、郵箱、社交、云計算等,更沒谷歌什么事了。
一位Android應用開發者表示,雖然中國手機廠商都在Android操作系統上包裝了一層“皮”——也就是所謂的ROM,但底層核心仍被谷歌操控,基于Android操作系統在中國開展應用市場、移動搜索等業務,是一個機會;問題在于,這樣勢必分走手機廠商的“蛋糕”,谷歌與手機廠商的和諧關系將被打破,得失難料。
較樂觀的受訪者認為,谷歌通過重組正在無人機、機器人、智能家居、生命科學等諸多前沿領域發力,未來可以另外的面孔出現在中國市場上。
與中國的愛恨糾葛
率先暗示谷歌重返中國的謝爾蓋·布林,實際上從一開始是反對谷歌進入中國的。
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How Google Works》一書,對外披露了谷歌在2004年進入中國以及在2010年退出中國的決策過程。
谷歌2004年進入中國之前,百度和雅虎在中國的成績,已經證明中國搜索市場可以取得商業成功。但謝爾蓋·布林不想進入中國,埃里克·施密特等基于商業上的考慮希望進入中國,谷歌另一位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則站在埃里克·施密特一邊。
很快,谷歌決定進入中國,并在北京建立了辦事處。谷歌進入中國的前提條件是,同意遵守本地的審查政策。
2010年1月,谷歌認為其遭到中國黑客的攻擊,謝爾蓋·布林覺得應把攻擊事件公開,并作為對黑客事件的回應——谷歌停止審查搜索結果。而停止審查,也就意味著要退出中國。
《How Google Works》一書披露,謝爾蓋·布林2010年1月10日下午四點再次重申立場:停止審查搜索結果。埃里克·施密特認為,退出中國,意味著接下來幾十年上百年都無法再參與這個市場,因此建議集體投票,也有人同意這一看法。但這次,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站在一邊,且谷歌絕大多數內部人士的觀點是——有朝一日中國會改變,等到那時再說不遲。
谷歌在2010年1月12日對外宣布“停止審查搜索結果”的最終決定,2010年3月關閉了google.cn,并撤走在中國大陸的服務器。
實踐證明,一切都太遲了。過去5年,中國成長為一個巨大的互聯網市場,中國市場成了大部分科技巨頭最重要的目標市場,特別是智能手機普及率的爆炸性增長,讓中國市場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風潮引領者,資金雄厚的中國本土企業,已足以提供與谷歌相媲美的產品和服務。
在此背景下,還沒有等到“幾十年上百年”,谷歌就想著重返中國了。2013年初,埃里克·施密特訪問朝鮮,曾經借道中國——從那時起,谷歌意圖重返中國的傳言就沒斷過。
到2015年10月中旬,中國移動語音搜索——出門問問宣布,作為C輪7500萬美元融資的一部分,谷歌將獲得該公司的少數股份。這是2010年基本退出中國以來,谷歌首次直接投資一家中國初創公司。業界普遍認為,這是谷歌希望重新在中國建立影響力的表現。
投資出門問問之后,谷歌重返中國的聲音突然大了起來。
2015年10月28日,謝爾蓋·布林在回應谷歌是否正籌劃在中國推出Android應用商店的采訪時表示,“Alphabet的每一項業務都可以自主決定在哪個國家運營”。
11月2日,埃里克·施密特在Techcrunch北京國際創新峰會講臺上表態,“我們是希望能夠給中國提供服務的。”言外之意,谷歌確實想重返中國。
而谷歌新CEO桑達爾·皮采則表態,希望追逐下一個10億用戶的市場,“我并不認為中國市場是個黑洞。這是一個巨大的機遇,而我們可以扮演一種支持平臺。未來,我們也有機會提供其他服務。”
對于試圖“歸去來兮”的谷歌,業界人士的評價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主營業務難以重返中國
2015年8月份,谷歌出人意料地對外宣布重組計劃,新成立的Alphabet成為谷歌的母公司,Google X等非核心業務部門成為與新谷歌并列的Alphabet子公司。
重組以后,Alphabet的整體情況是:囊括了搜索、廣告、地圖、Youtube視頻服務和安卓系統的新谷歌負責為整個公司賺錢;而那些“不務正業”的項目,比如,Cal-ico(抗衰老生物技術)、Nest(智能家居)、Fiber(光釬寬帶服務)、Google x(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等部門)負責花錢、并做前沿研究布局。
谷歌前中國區總裁李開復認為,重組使谷歌品牌專用于互聯網業務,別的業務也有別的品牌,降低了谷歌之外領域對主營業務的負面影響。
2015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Alphabet的營收和凈利分別同比增長13%、45%,雙雙超出市場預期。受此影響,Alphabet股價在第三季度財報發布當日大漲約12%,市值大約為5000億美元,成為市值僅次于蘋果的美國第二大科技巨頭。
在業務層面,根據市場研究公司Net Applications的數據,Google-Global穩居第一、份額超過70%;此前長期占據第二位置的百度,則被Bing和Yahoo-Global超越,跌至第四、份額低于10%。
根據NetMarketShare網站的數據,在智能手機領域,2015年9月,安卓以超過50%的份額領跑全球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同時,根據IDC的預測,2015年Android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將超過80%,預計到2019年時Android在中國仍會保持80%以上的市場份額。
盡管公司業績和市場數據如此靚麗,但是面對重返中國的問題,谷歌恐怕還是無可奈何。
因為就谷歌賴以起家的搜索業務來說,退出中國5年以后,在中國市場上谷歌已變成了可以忽略不計的角色。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2015年第三季度,百度占據中國搜索業務收入的81.1%,而谷歌僅占10.2%;若剔除海外市場收入,這一比例將降至3.92%。退出中國市場之前,谷歌占中國搜索市場收入的35.6%。
前述互聯網分析師認為,除了還會遇到接受搜索審查等本土化困境之外,想要重返中國的谷歌,已輸給其中國競爭對手5年時間,在互聯網行業,這個時間差實在太大了。
對于安卓,據記者了解,谷歌2015年5月就展開與中國手機廠商的談判,開出的條件是,如果中國手機廠商愿意預置Google Play(亦即安卓應用商店),每部手機將獲得補貼1美元。但該提議并未得到積極響應。
前述Android應用開發者認為,谷歌通過Google Play重返中國在技術上沒有問題,但在商業層面存在障礙——在Android應用分發入口的爭奪上,國內已形成百度91、騰訊應用寶、360手機助手、豌豆莢、小米應用商店、華為應用市場等群雄格局的趨勢,谷歌想要重塑利益格局難度很大。
而谷歌的地圖、視頻等主營業務,想在中國發展都將面臨類似困境。
前沿項目或存機遇
按照市值計算,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臉書是美國排名前五的科技公司。從其他巨頭的經驗來看,重返并在中國立足,對于全新的Alphabet來說,無疑深具吸引力。
市場研究公司Newzoo的報告顯示,2014年蘋果從中國賺了270億美元,相當于平均每個中國人為蘋果貢獻人民幣128元的收入。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成為與中國領導人聯系最為緊密的企業家之一。微軟也在通過更接地氣的方式,進一步融入中國。
亞馬遜雖然在中國受到阿里巴巴、京東等本土企業的擠壓,但也正在謀求通過為中國用戶提供“海外購”業務,走上“逆襲之路”。
臉書也在謀求全面進入中國市場,馬克·扎克伯格10月24日在清華大學的演講中甚至預測,46%的中國網民會成為其潛在用戶。
深圳一位創業者認為,中國已經成為物聯網時代最具活力的市場,微軟等巨頭都正在中國建立自己的創新生態圈;鑒于谷歌主營業務在中國已形成充分競爭的市場格局,Alphabet旗下的子公司應該通過收購、投資等方式,像其美國同行一樣,與中國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對接,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生物科技等領域積極布局。
該創業者認為,這一方面與谷歌自身面向未來的技術儲備吻合,另一方面由于這些領域并非BAT等國內巨頭的關注焦點,恰恰成了谷歌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