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統一通信/協作企業動態 → 正文

Twitter:一個巨頭的沉淪

責任編輯:editor04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5-11-05 22:30:36 本文摘自:創見網

Twitter 也允許每個普通人就任何事物大發評論,邊緣人群也能在這里找到歸屬,像婦女或者有色人種這樣的弱勢群體可以在這里說現實生活中不敢說的話,現實生活中解決無門的不...

Twitter Twitter代理 Twitter代理服務器 Twitter怎么注冊

周二,Twitter 公司發布了新一季度的財務報表,虧損一億三千萬美元,再一次予以投資者重擊。而最糟糕還在后面——本年 Twitter 公司的同名產品沒有增加任何有影響力的用戶。

Twitter 的股票在這個消息公布后怒跌 10 個百分點。

兩年前 Twitter 上市后它的投資者就很少考慮它的前景了。Twitter 用戶似乎也習慣了它的樣子,有 3 億用戶每天會對其他人 140 字的文字更新感興趣,其實挺好了。

目前有兩個實體稱為 Twitter,一個是位于舊金山的公司,另一個就是社交網絡產品,他們并不是完全分離的。且無論 Twitter 公司有什么新創新、新舉動,仿佛都離不開 Twitter 的影子。當一個網絡產品成為公司正在成長時的最大障礙,會怎么樣呢?

談 Twitter 是件蠻有難度的事,之前我試圖和我的同事 Adrienne LaFrance 描述 2014 年 4 月版的英文 Twitter 和再之前的有什么不同,但好像講不太清楚。不過我覺得我們意識到了社交網絡已經步入尷尬的中年,Instagram 大概是唯一一個人們還沒玩膩的社交網絡產品。

不過我還是決定充滿偏見地就這個 3 億人腦海里的疑惑談談感受。我很喜歡加拿大學者 Bonnie Stewart 提出的關于 Twitter 之變的觀點,我覺得他的觀點很好地解釋了 Twitter 這么難吸引新用戶,尤其是在美國。同時,我也覺得這能幫助我們理解 Instagram(以及 Vine,Pinterest 等)比 Twitter 好玩多了的原因。

為了能好好談 Stewart 的觀點,我們首先得了解傳播學媒介環境學派的教授 Walter J. Ong 在 20 世紀發表的理論。

一提起 Walter J. Ong,大家總是會先想到那一大串職稱。Ong 是美國圣路易斯大學的教授,也是一位宗教歷史學家。他擔任過一年現代語言協會的主席,曾是 Marshall McLuhan 的學生。從 23 起直到 91 歲(2003 年)逝世,他都一直在做或者準備做一位牧師。

Ong 把學術重點聚焦在人類社會從口頭到書面的轉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分享從面對面開口說話講故事轉變為寫信、發信息、瀏覽印刷品。他的作品將這兩種文化之間的不同進行了歸類:口語僅僅將詞匯視為聲音與動作,注重記憶,與人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而在書面文化中,詞匯是可視的,因此語言可以變得更加抽象,從記憶中解放出來的修飾語也可以變得更富有條理(我把大師的著作概括成這個樣子似乎有點對不住他)。

Ong 同時也把那個理論用到了當代,他把利用諸如收音機和電視這樣無需文字的新科技的溝通方式稱為“二度口語”,他認為“二度口語”是 20 世紀最偉大的傳媒現象。

當互聯網上位后,二度口語的風頭聽起來沒以前那么盛了。我們通常不會用網絡語音交流,而是打字發信息。口語交流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即時性:對話之間沒有時間停頓。而如今在線聊天也常常帶有即時性。Ong 在他晚年的一次采訪中談到:“將口語文本化用以交流和用口語交流一樣已經載入史冊了。”總而言之,我們在網絡上用文字交流(不管是 Twitter 還是 Slack)就像我們正在面對面交流一樣。

你會如何描述這種新奇的結合體,擁有和口語一樣短暫的即時性的文字文化?Onge 提出了一個“二度文本”概念。Twitter 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盡管有人說 Twitter 模仿了人類面對面交流的模式,但實際上 Twitter 讓用戶能夠在不同的時間看到相同的文字,這正是文字的不朽性質。盡管每條推文看起來很隨意,就像口頭聊天一樣輕松,但它仍然帶有文字的清晰性、條理性以及永久性等特質。

現在我們來談談 Bonnie Stewart,盡管她專門研究 Twitter,但我覺得她的研究成果并不僅僅局限在 Twitter 上,而有著更深遠的意義。我第一次讀到她的文章是在 2014 年 9 月,而在今年 4 月,她把那篇文章擴充了,分析得更加透徹。

接下來我摘錄一些內容并附上注釋。以前,Twitter 依賴用戶的參與,這種模式需要用戶同時進行產出與消費,也就是說,用戶既要自己發東西,也要看別人發的東西,“觀眾和產出者的角色是相互轉換的”。但隨著使用 Twitter 的人越來越多,這種模式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這種很大程度需要用戶參與的媒介總是讓人有些憂慮。隨著越來越多的亞文化被塞到 Twitter 這樣置身于光天化日下的主流平臺上,它也就逐漸開始衰落了。每個人手中都擎著他人的頭,一切都越來越沉重,達摩克利斯之劍正等待那個即將遭遇重擊的誘餌。

口語習慣和書面習慣之間的平衡得到了強調。她寫道:“Twitter 的衰敗和這些用戶參與式的媒介的衰敗一樣,這已經成為充滿競爭的一個領域。這些口頭化的文字似乎快要和傳統紙媒一樣有分量了。”

換句話說,在 Twitter 上人們討論一些不長久的話題。他們的言論會被局外人看作是明確的政治立場聲明。因為政治話題總是很有嘩眾取寵的效果,所以人們站隊站得樂此不疲。

研究數字空間的人類學家說當下在線溝通的主要問題是“語境崩塌”。當你與人面對面交流時,你可以通過對方的反應來感知自己說的東西是否得當。但當你用寫(包括制作視頻和一些推送)的方式時,你制造的信息可以流向地球上的任意角落,被每個人閱讀,一瞬間你就有了許多原本你一輩子也不會打交道的讀者。

這其實并不是語境崩塌。崩塌的不是那些聽眾和期待,而是對基于口語和印刷媒體的期待。這是繁榮發展的互聯網所帶來的口頭化文字的結果,是一種交融。

我喜歡 Stewart 的研究成果不止是因為她指出了這個機制,還因為她指出這種交融是塑造今天互聯網的一股力量,而非簡單的指責。正如她寫的:

不管 Twitter 是不是要完,它都是目前發表尖銳事物最好的平臺(Facebook 那些算法過濾器讓它在這個領域非常失敗),比如 #Ferguson protests to media visibility 標簽下的那些內容,Twitter 是個很好的發聲渠道。

Twitter 也允許每個普通人就任何事物大發評論,邊緣人群也能在這里找到歸屬,像婦女或者有色人種這樣的弱勢群體可以在這里說現實生活中不敢說的話,現實生活中解決無門的不公平事件如果能在 Twitter 上激起波瀾,結果就會有所不同。

Stewart 把邊緣群體利用 Twitter 發聲這種現象稱為“戰術推”。戰術推幫助了民權運動和新法西斯那幫人,而其他媒體上并沒有這么明顯得現象。

還有其他東西在 Twitter 上融合嗎?當然有。公開和私人的界限變得模糊,專業和業余也不再那么有區分度,我甚至覺得主觀性和客觀性也被混在一起了。但 Twitter 畢竟只是個在線空間,很長時間以來都在探索口頭語言和書面文字之間的張力與可能性。

這種張力也解釋了那些更視覺化的媒介為什么比文本媒介更生動有趣。Vine、Pinterest、Instagram 不依賴文字,也就沒有文字層面那些復雜的東西。圖像本身就已經夠直接夠形象了,很難再做什么融合,也就比較純粹。

當我給 Stewart 發郵件談了這些觀點后,她表示她也不能確定。

“我覺得對平臺的文化基準還有很多要做的工作,尤其是用途與監管。”她說道:“我不確定 Twitter 的不穩定性和它與書面文字的緊密程度有多少關系。”

她繼續道:

我覺得需要加強可視化。Twitter 的標簽讓大家能聚在一起討論感興趣的話題,但這些話題始終很有限很分散,沒能好好串起來。這個空間里的語境是分崩離析的,所有的思想似乎都可以放大以一篇 Buzzfeed 的文章替代。在 Twitter 上我時常很謹慎,因為我覺得世界好像并不需要我對我并不是很了解的東西插話。Twitter 的承載力讓它有很大的影響力,在這個空間里能做很多事,很有挑戰性。

在這篇文章的最后我來插播幾段數據:去年,群眾對 Twitter 的吐槽“我不想知道別人午飯都吃了什么”開始慢慢轉變為“我不想讓每個人都看見我說了什么”,群眾意識到這點了,這其實也正是 Twitter 的問題所在。像 Moments 這樣的新功能(把文字、圖片、和視頻 tweets 做成合集)并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說實話,我也不確定該怎么做才能解決這個問題。但我想知道 Twitter 有沒有打算減少一點大雜燴的感覺。比如說可以把推文權限劃為公開和朋友可見兩種,把推文內容分為“口語化”和“書面化”兩種。Twitter 雖說可以鎖賬號,但頁面依然是公開的。推文可以設置瀏覽權限的功能想必能滿足許多用戶的需求,新用戶或許也能因此減少對發推暴露在公眾下的恐懼。

也可能做什么都沒有用,畢竟沒有什么事物能保證永遠繁榮成長,所有的公司和社群最后都躲不開分崩離析的命運。有些企業在危機之上如履薄冰掙扎多年,最后筋疲力竭,傷痕累累,只剩下個別部分因慣性而幸存,而非生機。
 

關鍵字:Twitter區分度巨頭

本文摘自:創見網

x Twitter:一個巨頭的沉淪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統一通信/協作企業動態 → 正文

Twitter:一個巨頭的沉淪

責任編輯:editor04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5-11-05 22:30:36 本文摘自:創見網

Twitter 也允許每個普通人就任何事物大發評論,邊緣人群也能在這里找到歸屬,像婦女或者有色人種這樣的弱勢群體可以在這里說現實生活中不敢說的話,現實生活中解決無門的不...

Twitter Twitter代理 Twitter代理服務器 Twitter怎么注冊

周二,Twitter 公司發布了新一季度的財務報表,虧損一億三千萬美元,再一次予以投資者重擊。而最糟糕還在后面——本年 Twitter 公司的同名產品沒有增加任何有影響力的用戶。

Twitter 的股票在這個消息公布后怒跌 10 個百分點。

兩年前 Twitter 上市后它的投資者就很少考慮它的前景了。Twitter 用戶似乎也習慣了它的樣子,有 3 億用戶每天會對其他人 140 字的文字更新感興趣,其實挺好了。

目前有兩個實體稱為 Twitter,一個是位于舊金山的公司,另一個就是社交網絡產品,他們并不是完全分離的。且無論 Twitter 公司有什么新創新、新舉動,仿佛都離不開 Twitter 的影子。當一個網絡產品成為公司正在成長時的最大障礙,會怎么樣呢?

談 Twitter 是件蠻有難度的事,之前我試圖和我的同事 Adrienne LaFrance 描述 2014 年 4 月版的英文 Twitter 和再之前的有什么不同,但好像講不太清楚。不過我覺得我們意識到了社交網絡已經步入尷尬的中年,Instagram 大概是唯一一個人們還沒玩膩的社交網絡產品。

不過我還是決定充滿偏見地就這個 3 億人腦海里的疑惑談談感受。我很喜歡加拿大學者 Bonnie Stewart 提出的關于 Twitter 之變的觀點,我覺得他的觀點很好地解釋了 Twitter 這么難吸引新用戶,尤其是在美國。同時,我也覺得這能幫助我們理解 Instagram(以及 Vine,Pinterest 等)比 Twitter 好玩多了的原因。

為了能好好談 Stewart 的觀點,我們首先得了解傳播學媒介環境學派的教授 Walter J. Ong 在 20 世紀發表的理論。

一提起 Walter J. Ong,大家總是會先想到那一大串職稱。Ong 是美國圣路易斯大學的教授,也是一位宗教歷史學家。他擔任過一年現代語言協會的主席,曾是 Marshall McLuhan 的學生。從 23 起直到 91 歲(2003 年)逝世,他都一直在做或者準備做一位牧師。

Ong 把學術重點聚焦在人類社會從口頭到書面的轉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分享從面對面開口說話講故事轉變為寫信、發信息、瀏覽印刷品。他的作品將這兩種文化之間的不同進行了歸類:口語僅僅將詞匯視為聲音與動作,注重記憶,與人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而在書面文化中,詞匯是可視的,因此語言可以變得更加抽象,從記憶中解放出來的修飾語也可以變得更富有條理(我把大師的著作概括成這個樣子似乎有點對不住他)。

Ong 同時也把那個理論用到了當代,他把利用諸如收音機和電視這樣無需文字的新科技的溝通方式稱為“二度口語”,他認為“二度口語”是 20 世紀最偉大的傳媒現象。

當互聯網上位后,二度口語的風頭聽起來沒以前那么盛了。我們通常不會用網絡語音交流,而是打字發信息。口語交流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即時性:對話之間沒有時間停頓。而如今在線聊天也常常帶有即時性。Ong 在他晚年的一次采訪中談到:“將口語文本化用以交流和用口語交流一樣已經載入史冊了。”總而言之,我們在網絡上用文字交流(不管是 Twitter 還是 Slack)就像我們正在面對面交流一樣。

你會如何描述這種新奇的結合體,擁有和口語一樣短暫的即時性的文字文化?Onge 提出了一個“二度文本”概念。Twitter 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盡管有人說 Twitter 模仿了人類面對面交流的模式,但實際上 Twitter 讓用戶能夠在不同的時間看到相同的文字,這正是文字的不朽性質。盡管每條推文看起來很隨意,就像口頭聊天一樣輕松,但它仍然帶有文字的清晰性、條理性以及永久性等特質。

現在我們來談談 Bonnie Stewart,盡管她專門研究 Twitter,但我覺得她的研究成果并不僅僅局限在 Twitter 上,而有著更深遠的意義。我第一次讀到她的文章是在 2014 年 9 月,而在今年 4 月,她把那篇文章擴充了,分析得更加透徹。

接下來我摘錄一些內容并附上注釋。以前,Twitter 依賴用戶的參與,這種模式需要用戶同時進行產出與消費,也就是說,用戶既要自己發東西,也要看別人發的東西,“觀眾和產出者的角色是相互轉換的”。但隨著使用 Twitter 的人越來越多,這種模式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這種很大程度需要用戶參與的媒介總是讓人有些憂慮。隨著越來越多的亞文化被塞到 Twitter 這樣置身于光天化日下的主流平臺上,它也就逐漸開始衰落了。每個人手中都擎著他人的頭,一切都越來越沉重,達摩克利斯之劍正等待那個即將遭遇重擊的誘餌。

口語習慣和書面習慣之間的平衡得到了強調。她寫道:“Twitter 的衰敗和這些用戶參與式的媒介的衰敗一樣,這已經成為充滿競爭的一個領域。這些口頭化的文字似乎快要和傳統紙媒一樣有分量了。”

換句話說,在 Twitter 上人們討論一些不長久的話題。他們的言論會被局外人看作是明確的政治立場聲明。因為政治話題總是很有嘩眾取寵的效果,所以人們站隊站得樂此不疲。

研究數字空間的人類學家說當下在線溝通的主要問題是“語境崩塌”。當你與人面對面交流時,你可以通過對方的反應來感知自己說的東西是否得當。但當你用寫(包括制作視頻和一些推送)的方式時,你制造的信息可以流向地球上的任意角落,被每個人閱讀,一瞬間你就有了許多原本你一輩子也不會打交道的讀者。

這其實并不是語境崩塌。崩塌的不是那些聽眾和期待,而是對基于口語和印刷媒體的期待。這是繁榮發展的互聯網所帶來的口頭化文字的結果,是一種交融。

我喜歡 Stewart 的研究成果不止是因為她指出了這個機制,還因為她指出這種交融是塑造今天互聯網的一股力量,而非簡單的指責。正如她寫的:

不管 Twitter 是不是要完,它都是目前發表尖銳事物最好的平臺(Facebook 那些算法過濾器讓它在這個領域非常失敗),比如 #Ferguson protests to media visibility 標簽下的那些內容,Twitter 是個很好的發聲渠道。

Twitter 也允許每個普通人就任何事物大發評論,邊緣人群也能在這里找到歸屬,像婦女或者有色人種這樣的弱勢群體可以在這里說現實生活中不敢說的話,現實生活中解決無門的不公平事件如果能在 Twitter 上激起波瀾,結果就會有所不同。

Stewart 把邊緣群體利用 Twitter 發聲這種現象稱為“戰術推”。戰術推幫助了民權運動和新法西斯那幫人,而其他媒體上并沒有這么明顯得現象。

還有其他東西在 Twitter 上融合嗎?當然有。公開和私人的界限變得模糊,專業和業余也不再那么有區分度,我甚至覺得主觀性和客觀性也被混在一起了。但 Twitter 畢竟只是個在線空間,很長時間以來都在探索口頭語言和書面文字之間的張力與可能性。

這種張力也解釋了那些更視覺化的媒介為什么比文本媒介更生動有趣。Vine、Pinterest、Instagram 不依賴文字,也就沒有文字層面那些復雜的東西。圖像本身就已經夠直接夠形象了,很難再做什么融合,也就比較純粹。

當我給 Stewart 發郵件談了這些觀點后,她表示她也不能確定。

“我覺得對平臺的文化基準還有很多要做的工作,尤其是用途與監管。”她說道:“我不確定 Twitter 的不穩定性和它與書面文字的緊密程度有多少關系。”

她繼續道:

我覺得需要加強可視化。Twitter 的標簽讓大家能聚在一起討論感興趣的話題,但這些話題始終很有限很分散,沒能好好串起來。這個空間里的語境是分崩離析的,所有的思想似乎都可以放大以一篇 Buzzfeed 的文章替代。在 Twitter 上我時常很謹慎,因為我覺得世界好像并不需要我對我并不是很了解的東西插話。Twitter 的承載力讓它有很大的影響力,在這個空間里能做很多事,很有挑戰性。

在這篇文章的最后我來插播幾段數據:去年,群眾對 Twitter 的吐槽“我不想知道別人午飯都吃了什么”開始慢慢轉變為“我不想讓每個人都看見我說了什么”,群眾意識到這點了,這其實也正是 Twitter 的問題所在。像 Moments 這樣的新功能(把文字、圖片、和視頻 tweets 做成合集)并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說實話,我也不確定該怎么做才能解決這個問題。但我想知道 Twitter 有沒有打算減少一點大雜燴的感覺。比如說可以把推文權限劃為公開和朋友可見兩種,把推文內容分為“口語化”和“書面化”兩種。Twitter 雖說可以鎖賬號,但頁面依然是公開的。推文可以設置瀏覽權限的功能想必能滿足許多用戶的需求,新用戶或許也能因此減少對發推暴露在公眾下的恐懼。

也可能做什么都沒有用,畢竟沒有什么事物能保證永遠繁榮成長,所有的公司和社群最后都躲不開分崩離析的命運。有些企業在危機之上如履薄冰掙扎多年,最后筋疲力竭,傷痕累累,只剩下個別部分因慣性而幸存,而非生機。
 

關鍵字:Twitter區分度巨頭

本文摘自:創見網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阳县| 怀安县| 长顺县| 贵州省| 临高县| 镇宁| 苏尼特右旗| 咸阳市| 连平县| 浠水县| 清河县| 临夏市| 五寨县| 孟津县| 和田县| 西丰县| 砀山县| 澄迈县| 绿春县| 台安县| 高陵县| 三亚市| 名山县| 叙永县| 南郑县| 南江县| 枞阳县| 长阳| 宣恩县| 武邑县| 德江县| 无为县| 南丹县| 内丘县| 扶沟县| 开平市| 洪湖市| 枣庄市| 浦城县| 蚌埠市| 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