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間相互挖角是常有之事,為了防止人才流失,公司們真是放出過不少大招。
谷歌的做法一貫土豪,按照幾年前的行情,只要Facebook或者Twitter來挖,它們會在24小時之內給員工高于對方15%-20%的薪水和多至50萬美金的期權留人。2010年,谷歌花了350萬美金挽留一位工程師。還沒等大家消化這個數字,第二年它又分別花了價值5千萬和一億美金的股權來留兩位重要的產品高管。其中被Twitter看上的廣告副總裁尼爾?莫漢(Neal Mohan)獲得價值一億美金的股票,被限制在3-4年后才能兌現。
Twitter硬是沒把莫漢挖動。
四年多以后,就在6月上旬,美國科技網站re/code爆出莫漢已經與網絡云存儲平臺Dropbox談妥,即將跳槽的猛料。就在大家感嘆一億美金也沒多好使的時候,最新消息又說莫漢最終決定留在谷歌了——谷歌開出的新offer未知。
用砸錢這招的也不一定非得是土豪。2012年,在破產后進行重組的柯達公司為了挽留核心員工,向大約300名管理人員和其他員工支付1350萬美金的資金,說服他們在重組過程中留在公司。柯達稱,這些員工的知識和技能對于幫助公司脫離破產保護非常重要,如果他們離職,公司將很難再找到替代人選。
砸錢這一招并不是每個公司都學得來的。2012年,為了防止其他公司搶走人才,蘋果推出了“藍天”計劃,允許一部分員工花費兩周時間研究自己感興趣的項目。這項計劃與谷歌的“20%計劃”十分相似。谷歌的這個計劃也是讓工程師每周可以花費一天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其它項目,而這些項目可能最終成為谷歌的產品或解決方案。
在中國,也有企業采用讓人下巴久久合不上的挖人招式。根據科技網站TechWeb報道,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5月1日表示:“對于偷偷摸摸挖人的行為我們是非常痛恨的”。并透露“去年曾經有一家國內知名家電企業的領導,帶來一個班子來珠海駐扎挖我們的人。知道這件事后,格力電器派人去將對方打了一頓。”看來想要挖格力的人,還得做好被打的準備。
去年臺灣地區的科技企業相繼推出不少留才奇招,一直嚷著人不夠用的富士康,不僅早就推出了“英雄好漢計劃”,凡部門主管或自薦者,都可以報名角逐35萬張限制員工權利新股。還針對很多臺灣人“無殼”的痛處,計劃推出“工者有其屋”配套方案,將征得的土地建好后,45%提供給內部員工,且員工認購價格設定在每坪不到15萬新臺幣(當地新屋市價為40萬新臺幣)。
互聯網公司對人才的競爭日趨白熱化,為了反挖角提高薪酬和股權激勵也成了多數互聯網公司的選擇。2011年,阿里巴巴針對內部員工推出30億的“iHome”置業貸款計劃,并投入5億元成立教育基金,解決員工子女的學前和小學教育問題,同時,阿里還給基層員工發放超過4000萬元的一次性物價和子女教育補貼。
總之一句話,都是別人的老板在放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