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出幾個從未被他人提出,并備受爭議的觀點:
1、O2O的成功在于移動場景和效率;
2、強社交關系不利于O2O和電商;
3、超級平臺與超級入口是一對反義詞;
最近,社區O2O創業公司叮咚小區資金鏈斷裂的新聞無疑給O2O市場潑了一盆冷水。我環顧整個產業,發現幾乎沒有什么像樣的O2O產品,似乎都進入了發展的誤區。而由社交拓展O2O的模式或許從出發點上就已經錯了。
有人說,微信就希望從社交切入O2O和電商,所以這個思路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騰訊是我非常崇敬的一家公司,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O2O這條路都是摸石頭過河,所以有觀點和看法我還是要表達一下。
微信哪些產品做成功了?為何成功?
微信目前成功的產品包括朋友圈、游戲、滴滴打車以及連接一些智能設備。朋友圈,具有非常強的粘性,因為都是相互認識的好友之間分享文章、生活、見聞,所以互動效果很好,這也是微信強大社交屬性的良好體現。
第二個是游戲,騰訊2014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移動游戲的收入已經高達30億元,這個數據也充分證明了游戲依靠手機QQ、微信的社交關系和巨大流量,能夠獲得非常好的產出,這一點類似于PC端的QQ,同樣也是強社交關系優勢帶來的結果。
第三個是滴滴打車,騰訊投資的這個打車產品,目前已經超過了快的打車發展速度,這是微信唯一一個連接服務獲得成功的產品,主要因為連接服務的效率極高,另外還是社交關系的粘性和用戶量,對于一個新的,偶爾為之的服務,用戶不用單獨注冊帳號。
第四個是客戶服務平臺,這個也是微信非常好的用途,用戶與企業之間的距離被大幅縮短,成為高效的客戶關系管理工具。而這點也同樣是微信社交與通信優勢在發揮作用。
另外,微信拓展的一些智能設備,比如與海爾合作的開啟智能空調,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向,作為一個幾乎普及的應用,可以成為最便捷替代遙控器的一個工具,這也體現了微信用戶量和接口的巨大優勢。
從以上幾個成功案例看,微信能夠做好的東西,都與其本質屬性社交屬性密切關聯,同時開放接口、用戶量也起到重要作用。
微信的連接服務和電商為何做不好?
微信做的不好的產品也很多,包括現在用力推的微信電商、為京東、大眾點評開辟通道從而連接服務,通過京東、大眾點評的反饋看,微信雖然有著非常充沛的流量,但是為電商、服務導流效果并不好。這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
我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場景化不足;第二,效率欠缺。我曾在《人與服務連接的現在與未來》一文中談到一個觀點:未來人不生活在一個個互聯網ID所捆綁的容器中,而是在一個個不斷變幻的移動場景之下。
這個觀點已經得到了佐證,一方面,無處不在的網絡和可連接設備成為構建移動場景的基礎條件;另一方面,人與服務連接的場景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一直在變化的,比如,我今天在青島,明天出差到北京,現在在辦公室里,過一會就到了車上、家里、酒店里,這些不斷變化的場景下都有可連接的平臺。
而微信無法滿足更多的使用場景,比如,我出差在外,用的最多的產品可能是地圖或者搜索,我想要找酒店、餐飲,我必須要先知道自己的位置,然后再找周邊的服務,這樣操作起來效率更高,而在微信上我需要打開僅有的大眾點評去找服務,這顯然效率不足。
而我一直認為,連接服務的時候必須效率為先,而并非社交為先。此前,有外國人發明了一個詞語SOLOMO(社交位置移動),這個詞語很好的定義了O2O的三大基礎條件,但是我們發現只有在某個移動場景下,我們才會想到需要連接服務。同時,社交是最低效率的活動,而享受服務和交易,必須要高效率。
比如,我去一個酒店吃飯,我不需要先與酒店客服進行多少溝通,最好是從更多的用戶評價中做判斷,然后直接消費付款,而溝通意味著低效率。而微信的最大價值在于溝通和強社交關系,反而連接服務和交易卻不需要強社交關系,弱社交關系的交易效率更高。
但是微信并沒有從用戶角度出發去考慮效率的問題,他們只是從商家的角度去考慮,幫助商家留住用戶,就是所謂的企業服務號,而微信的這種考慮顯然也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微信的本質屬性就是社交,所以他希望發揮自己的價值讓企業與用戶之間可以更好的溝通,但是卻很少有用戶愿意與商家進行更多的溝通。
談到這里,可能很多人也能理解為何社區O2O創業項目叮咚小區會資金鏈斷裂,就是因為他們以社交為先導致了用戶使用場景不足加之效率低下,所以幾乎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一個做類似叮咚的社區O2O項目朋友與我溝通說,他用金錢和時間證明了社區O2O先做社交的思路是錯誤的。而先做強社交關系,粘性為先再做O2O服務被很多創業者奉為信條,而我的觀點就是要扭轉這種認知:O2O對移動場景和效率的要求遠超社交關系的粘性,弱社交關系對于O2O更具優勢。
電商為何也很難依靠從微信獲取可觀的流量呢?
我認為電商并不是一種場景化的消費,而是一種有目標的消費。而目前,在電商市場上,阿里巴巴的淘寶和天貓,以及京東商城自身已經有非常強的品牌影響力和用戶量,構建了完善的用戶體驗、購物規則,用戶完全沒有必要在微信中完成購物。另外,研究表明向熟人出售商品的效果很差,熟人之間的交易受到各種情感、交易風險心理的影響,幾乎沒有可能實現大規模和持續性。
有人會問,為何淘寶天貓京東紛紛在廣告聯盟投放廣告獲取流量?其實,廣告聯盟投放的廣告一般都與網頁內容、用戶搜索習慣等相匹配,是一種精準的廣告,比如,你搜索過某個手機,可能百度的廣告就會在頁面展示出一些電商平臺的手機廣告,這對于電商來講是可以獲得精準流量的,也是一種場景化導流,而這一點微信是無法實現的。
綜上所述,連接服務和電商,微信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于移動場景化趨勢不足、強社交下的交易低效率以及電商品牌的集中化、消費心理影響。
微信連接服務最應該做好什么?
除了社交、通信、游戲之外,微信能做好什么?我認為,微信應該充分的挖掘微信自身通信能力、社交能力和用戶量價值。
從現在的APP下載報告看,用戶已經從當初的盲目安裝一些App向著精準安裝進化,也就是說他們會為了自己的某一個需求安裝一個特定的APP,APP已經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某個領域最強者,因此用戶會根據自己的使用場景下載APP,然后在某個場景下開啟使用。
這就意味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上網入口將被徹底碎片化,O2O的入口也會變得非常零碎。
地圖、搜索、社交、打電話、大姨媽、坐車開車、上廁所、吃飯、睡覺等任何不同場景可能都成為一個O2O入口,而在這些入口中都可能有匹配的APP提供服務,因為對于偶爾為之的服務,開啟一個APP的效率是最高的。再加之當前注冊ID的成本非常低,一個手機號加個回執短信就可以,甚至還能捆綁QQ、微博這些公共平臺的社交關系,所以任何一個強社交關系的ID都無法在碎片化的移動場景下壟斷O2O入口。
這就意味著微信必須要開放自己的思維和眼界,而不是希望將自己打造成一個超級平臺,變為超級入口的主要辦法不在于集中,而在于分散,這是當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個逆向思維方式,也是一種商業智慧。
但是微信的社交、通信能力是無人可敵的,完全可以將這種能力釋放給合作伙伴,騰訊似乎也在做類似的工作,比如,投資掛號平臺,微信可以成為病人與醫生之間交流的工具,可以遠程看病,而醫患之間需要復雜的溝通,這是強社交關系的微信所具備的能力。類似這種基于強社交關系的投資和布局,騰訊應該繼續加大。
此外,可以將微信的通信能力、社交能力為其他連接服務應用和平臺提供服務,讓微信分布在更多連接服務類APP的底層,負責企業與用戶進行溝通,并幫助企業管理客戶關系。我想這才是微信連接服務的最大價值和未來。更多的分散式做法還有待微信自己去思考和開發。
我這里只是希望騰訊能夠在思維上首先放棄成為超級平臺的想法,因為只有思維不再被固化和束縛,才可能成為真正的超級入口,無處不在的入口。最后,我也祝愿微信的明天更加輝煌,能夠更好地實現騰訊連接一切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