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消息,蘋果到底達成了多少筆收購交易,這一直是個謎。不過,蘋果為收購交易花出去了多少錢,倒是從該公司公開發布的財務報表中一窺究竟。科技和商業媒體一直都在試圖找出蘋果的收購目標,但是,卻沒有媒體注意到,蘋果在全球范圍進行投資的金額正在快速大幅增長。
蘋果的季度收購投資
蘋果在2014財年第一季度中(2013年10月-12月),收購了三家公司,分別為個人助手軟件開發商Cue、以色列體感技術公司PrimeSense,以及社交媒體數據分析公司Topsy Labs等。據悉,為收購上述三家企業,蘋果共花費了5.95億美元,超出蘋果自己所公布的企業并購相關現金支出近1億美元。另外,同期曝出的另外兩起收購交易,地理信息服務初創公司BroadMap和云端信息整合公司Catch,似乎已在2014財年第一季度開始之前完成。
除了“企業并購相關”現金支出外,2014財年第一季度,蘋果在“不動產、工廠和設備”以及“無形資產”等方面進行了更大筆的投資,金額分別為19.6億美元和5900萬美元。“無形資產”也被稱作是商譽信用,無形資產收購是指,以超出被收購公司凈資產市場價值的價格進行收購。
根據蘋果公布的財務報告,蘋果的收購支出可分解為三個主要方面:目標公司非貶值資產收購支出(比如,目標公司員工和技術的價值);不動產、大樓及設備購買支出(其價值很容易隨著時間貶值);以及商譽支出等(比如,被收購公司客戶及聲譽的無形價值,該部分價值同樣屬于非貶值資產)。
這樣總體算下來,在過去的五個季度中,經由蘋果官方確認的總收購投資金額為111.2億美元,其中不包括10.2億美元“企業收購”現金支出。很明顯,蘋果一直默默地在技術、產能和人才的收購方面進行投資,而且投資金額遠超各科技和企業媒體所知。
蘋果的收購速度與谷歌匹敵
在收購支出方面,谷歌向來毫不吝嗇。在2013全年,谷歌將73.6億美元用于“不動產及設備”購買,14.5億美元用于收購“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相比之下,在2013財年,蘋果有81.7億美元用于“不動產、工廠及設備”購買,4.96億美元用于“業務收購”,9.11億美元用于“無形資產收購”。
如此看來,蘋果年度收購支出與谷歌不相上下。不過,蘋果2013財年是從2012年第四季度開始,而谷歌的數據則是根據2013年公歷年進行計算。因此,在進行季度調整后,2013年公歷年,蘋果“不動產、工廠及設備”收購支出為78.4億美元、“業務收購”支出為7.73億美元,而“無形資產收購”支出為8.32億美元。
如果不按照類別投資會計單位計算,2013年,蘋果總收購支出為94.5億美元,谷歌為88.1億美元。
但是,又有誰知道蘋果去年的收購投資超過了谷歌?正如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上周五對公司股東所說的,公司之所以不公布這些數據是因為,并不是想要在收購支出上與其他公司一決高下。庫克還說道,蘋果沒有要與其他企業比拼業務收購數量誰多誰少。但很明顯的一點是,蘋果并不擔心投資回報率這個問題。
蘋果的收購交易價值超谷歌
現在,來看看通過最近的收購,蘋果能夠獲取什么價值。2012年7月底,蘋果宣布以3.56億美元收購了指紋傳感芯片制造商AuthenTec,iPhone5S搭載的指紋識別功能(Touch ID),就是由該公司所開發。上周五,庫克稱指紋識別功能“受到空前好評”。作為iPhone 5s銷量增加推動力之一,指紋識別功能為蘋果招攬來了大批顧客,iPhone的價格也因此繼續高于平均售價。
借由收購Authen Tec,蘋果率先獨占市場領先技術,iPhone 5s銷售創紀錄,指紋識別功能可以說是功不可沒。而相比之下,由于較高的低端Android手機出貨量,Android設備的平均銷售價格比iPhone低2.5倍。
在蘋果收購AuthenTec之前,谷歌以125億美元價格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這是谷歌最大一筆收購交易。但是,高價買回的摩托羅拉移動并未幫助谷歌建立起自己的硬件業務,也沒有提高谷歌的硬件利潤率等。相反,在被收購之后的7個季度里,摩托羅拉移動共虧損逾23億美元。而現在,谷歌把摩托羅拉扔給了聯想。
對于谷歌收購摩托羅拉,媒體所關注的一直是摩托羅拉所持專利的價值,但事實是,這些專利也沒讓谷歌做成什么。摩托羅拉大部分產品甚至賣不出去,其技術也如同雞肋,并非最先進,在其任何方面也并非市場領先。
現在,在看看廣告業務方面的收購。相較于蘋果的硬件銷售業務核心,廣告是谷歌的主營業務。2010年,蘋果以2.75億美元價格收購了手機廣告公司Quattro Wireless,以集中精力開發自家iAd廣告平臺。同年,為了打進移動廣告市場,谷歌以7.5億美元價格收購了移動廣告網絡AdMob。去年,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數據顯示,2013全年,谷歌AdMob平臺以39.8億美元營收領先美國移動廣告銷售市場,而蘋果iAd平臺營收約為2.58億美元。
過去三年以來,蘋果iAd收購交易一直被科技媒體視為是一次敗筆。不過,iAd雖并非以用戶行為商業化獲取利潤為主,但也不是個砸錢的玩意兒。相反,蘋果利用iAd收購交易實現iTunes Radio商業化,并撼動了谷歌在移動廣告市場近乎通知的地位。
收購vs. DIY(自己動手)
iAd收購案讓蘋果獲得了進入一個全新市場的入口。在谷歌當前的廣告帝國中,很難說明AdMob收購案為其添了多少磚瓦,不過,谷歌也可以像蘋果開發iPad等硬件產品那樣,不收購任何現有企業,自己動手,建立一個移動戰略。
同理,蘋果自己開發了即時通信軟件iMessage和視頻通話軟件FaceTime,而微軟花費85億美元收購Skype,Facebook則斥資190億美元收購了WhatsApp。自己動手開發軟件產品不僅讓蘋果首先提供自己的解決方案,還讓產品實現了高度整合,將所有產品都與同一個賬戶相連接。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微軟和Facebook都面臨著產品整合的問題。
與上述情況相反的是,蘋果為自主研發的地圖應用項目招兵買馬,進行了一系列收購并且仍在繼續。但是,蘋果收購的地圖應用公司規模都相對較小,相比之下,2007年,諾基亞為了加強地圖服務,斥資81億美元收購了美國數字地圖供應商Navteq。
蘋果獨特的收購戰略
總的來說,蘋果所收購企業的規模都相對較小。通常來說,被收購企業與蘋果的關鍵性新應用、產品功能及服務有著直接關系,有益于蘋果核心業務的發展。盡管谷歌大手筆收購了不少企業,但是由于這些收購旨在充實其并不怎么成功的業務,比如Google Wallet、Google Wave、Google TV和Google+等,谷歌的收購是否能達到與蘋果類似的結果,還無法定論。
由于谷歌是收購交易大土豪,因此,在實際業績表現方面,谷歌無法超越蘋果。在過去兩年,谷歌總利潤增長了113億美元,而蘋果則增長255億美元;谷歌運營收入增長23億美元,蘋果則增長了163億美元;谷歌營收增加了214億美元,而蘋果營收則增加630億美元。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部分原因在于,蘋果很少收購大規模企業,而是以具備較高即時銷售或戰略潛力的小型技術企業作為收購目標。根據蘋果的財務報告,其收購投資主要用于企業部分收購,比如一個團隊、一處工廠或者機器等。這樣的選擇性投資讓企業免于收購只會拖累公司運營的不必要人力、基礎設施及業務等。
2013財年,蘋果的總資本支出費用為82億美元,這其中包括產品工具、制造過程設備及其他企業基礎設施項目等。而最近,蘋果在制造能力方面進行的一筆較大資本投資是,與GT先進技術公司(GTAT)簽訂了一份價值5.78億美元的藍寶石訂購訂單。另外,2013財年,蘋果在零售店擴張和強化方面的開支不到5億美元。
顯然,蘋果收購并不是為了增加曝光率。事實上,相較于谷歌高調的收購行為,蘋果的收購活動都是默默型。如果以大規模企業為收購目標,那么蘋果勢必會面臨員工及企業基礎設施過多的問題,因而不得不進行裁員或資產拍賣。相比之下,蘋果以小型企業為收購目標的戰略,則基本讓其躲過了這樣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