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支持遍布在140多個國家的15萬名員工的日常業務、每年9億多封郵件、上千萬個線上會議這是華為IT部門當前所面臨的挑戰。
作為一個高科技企業,幾乎華為的每一個員工都是IT系統的使用者。可以說,華為首先是一個大的IT企業級用戶,然后才是一個大的IT企業。華為這個企業級用戶的核心競爭力是創新性的產品協同開發與跨區域銷售聯動。這其中,IT是整個企業正常運作的神經元。
“我們把年營業額的1%用在IT建設上。IT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華為企業業務品牌部部長傅軍這樣說。
100毫秒延遲圈
“以前,我們希望華為是一個國際化企業。今天,華為要做成一個全球化企業。”傅軍認為,全球化意味著沒有國家或區域的概念。而支撐這一概念落地的關鍵是真正沒有延遲的協作研發、跨國銷售、即時通信等。
據悉,華為的內部網絡系統覆蓋全球140多個國家,連通687個辦公場所。目前,華為在深圳設有數據中心,并在南京設有運營備份數據中心。同時,華為在歐洲、亞洲、美洲共設有8個分中心,下面又有35個VPN網關。華為所有的辦公室都已接入這些網關。
這樣的扁平化設置,保證了每5、6個網關在一個100毫秒延遲圈內。也就是說,雖然位于不同國家的員工在互相溝通時有時間延遲,但是這種延遲僅有0.1秒,很難被感覺到。
15萬人的桌面云
傅軍認為:“華為自身就是一個云的實踐者。”
傅軍的這句話并不夸張。在條件成熟的地方,華為基本上實現了桌面云的覆蓋。簡而言之,員工桌面上有一個小的機箱和顯示器,員工與工作相關的文檔都放在后臺的云服務器上。IT人員如果需要部署新的應用,或者進行遠程配置,在后臺就可以全部完成。
同時,華為擁有自己的內部即時通信系統,功能類似于MSN或QQ。員工可以按照部門、工作內容查找相關的人員。
記者有幸以匿名的方式和即時通信系統上的一名華為員工進行了交流。
“你好,我想做個測試。”記者這樣寫。
“你好,我也是測試人員。”對方的回答很幽默。
“你覺得桌面好用嗎,有什么建議嗎?”記者問。
“很好用。我的疑問是,為什么給我配置的是筆記本電腦,不給我換成桌面云?”這位員工回答說。
這種測試僅是一個插曲,但是由此也可見桌面云在華為內部的受歡迎程度。
在云的基礎上,華為研發了很多適合自己企業的應用系統,包括研發系統、辦公系統、物流系統等。目前,華為內部有2000多名IT管理人員,他們管理和運營著覆蓋15萬名員工的所有IT系統,其效率之高恐怕讓很多IT企業欽佩不已。
移動的數據中心
華為的數據中心里用的哪家廠商提供的服務器,又是哪家廠商提供的網絡產品?毫無疑問,是華為自己的產品,只要看看華為的機房就是知道了。華為在三年前就開始進行虛擬化工作。根據統計,虛擬化后,華為服務器的利用率提高了75%。
對華為來說,這還遠遠不夠。這從華為正在建設移動云數據中心(Cloud Data Center)就能看出來。在華為辦公區的一個廣場上,擺放著6個集裝箱大小的箱體,是華為準備馬上在內部應用的集裝箱云數據中心。兩邊的兩個箱體是柴油發電機。如遇突然斷電的情況,這些發電機5分鐘后就能啟動發電。往里的兩個箱體是UPS。最中間兩個箱體是數據中心。箱體中間是個過道,過道上有控制面板和顯示器,過道兩邊是網絡設備、服務器設備等。
在華為的計劃中,未來它們要將部分數據和業務跑在這樣的機箱中。這些機箱常年放在室外,既要接受不同天氣的挑戰,還要應對煙塵等對設備不利的環境所帶來的挑戰站。
華為在總部擁有龐大的機房、完善的網絡設備和服務,為什么還要這么做呢?
原來,華為之所以在廣場上搭建這樣一個數據中心,并作為內部的云數據中心,就是希望通過“練兵”來檢驗這種移動的云數據中心的效果,以便將來為其他用戶提供類似的服務。
“華為的IT建設也經歷了從無序到有序,從合理規劃到適度超前的過程。今天,華為成功的信息化建設讓我們有了將成功經驗推廣出去的底氣。”華為企業業務BG 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部總裁張順茂這樣說。最近,華為正在舉辦一系列的“CIO走進華為”活動,正是以華為自身作為樣板,與其他用戶分享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