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中興較早進入印度市場,10多年前就已取得了較大的營收。但是,印度是一個特殊的市場,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不太講規則,說翻臉就翻臉。一旦中國企業在印度發展壯大,當地政府又開始擔心。
事實上,這些年來,印度就對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多次阻擾。盡管,印度的電信運營商站在華為、中興的一邊。多年前,印度某電信運營商曾認為,中國電信設備商有技術,質優價廉,服務響應快,選擇歐美電信設備企業,會大大增加印度運營商的負擔,將壓力推給消費者。但是,當地運營商的意見,并未改變當地政府的態度。
印度欲效仿美國和澳洲?
隨著華為等中國企業逐漸壯大起來,其在個別市場,遭到了非理性對待。美國就經常以安全為由,對中國企業施壓,尤其對中國高科技企業華為,戴著有色眼鏡,以莫須有的“安全”為借口,將華為的電信設備堵在美國的大門之外。并且,在美國政府的施壓下,美國的主流電信運營商以及美國最大的零售商,將華為手機也排除在外。
除了美國,澳大利亞最近也步其后塵,拒絕中國電信設備商參與澳大利亞的5G建設。澳大利亞保持與美國同步,借口同樣是“安全”。事實上,華為已經為澳大利亞提供了長達15年的無線技術,是澳大利亞主要的4G網絡供應商,從來沒有發生過安全問題。
中國企業在海外擴張,實力得到了證明,但依然存在變數。據媒體報道,印度也打算將中國的電信設備商拒之門外。9月14日,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印度電信部門已將華為、中興堵在5G試驗伙伴名單之外,意味著兩家中國企業無法參與印度的5G建設。文章稱,印度可能步美國和澳大利亞之后,成為第三個限制中國設備商參與5G布網的國家。印度電信部門的官員透露,印度已邀請愛立信、諾基亞、思科、三星等企業。文章認為,此舉或將令華為在印度受挫,營業額將從2017年的12億美元,降到7億至8億美元。
不過,華為、中興目前并未接到這樣的通知。華為印度分公司負責人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回應,印度運營商與華為的5G測試,目前正在正常進行中。對于印媒的報道,該人士說,“華為積極響應印度政府5G網絡建設需求……印度政府對華為持歡迎和開放的態度,并給予了支持。”
事實上,在今年2月,印度最大運營商Bharti Airtel對外透露,其已與華為成功進行了印度首個5G網絡試驗,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并且,有消息稱,印度其他運營商也在與華為談判,推動5G技術聯合創新。印度希望在5G上,做到與全球同步。
在印度磕磕絆絆
華為早在1999年,就進入了印度市場,憑借優質的產品與服務,在當地贏得了客戶的認同,并早已走出了價格戰誤區。1999年,華為就在印度的班加羅爾成立研發中心,3年后在印度展開銷售,做了大量的本地化工作。
數據顯示,早在2008年時,華為在印合同總額已超20億美元,銷售收入達13億美元。而中興2008年時在印度的合同銷售額,就超過了10億美元。10年過去了,華為、中興在印度并未取得增長。
這些年,華為、中興在印度一直磕磕絆絆。2006年11月,當時,印度最大的電信運營商BSNL公布了一份價值48億美元的GSM移動網絡擴容合同(當時世界上最大的GSM訂單),招標結果出爐,諾基亞、愛立信勝出,中興慘遭淘汰。BSNL給出的理由是,中興的技術不達標。但外界認為,這不過是印度以技術為借口罷了。招標剛開始,當地報道就報道“中興出局”,中興成了陪襯人。
相比中興,華為更冤。最早想與BSNL談合作的其實是華為,但卻早早出局,原因是BSNL設置了苛刻條件——中標者必須有1/3的設備在印度生產。這一條,將當時的華為排除在外。而在2005年8月,印度還拒絕了華為的一項的投資計劃。
筆者了解到,從2003年開始,中國電信設備企業在印度就遭遇各種不公,區別對待,印度給出的理由,往往是保護國家安全,中國的電信產品在出售給印度運營商之前,必須接受印度政府的嚴格測試,將中國設備企業“過濾”。
2009年底,印度主管部門多次拒絕中國的電信設備,理由是會使印度存在安全隱患,印度多次申請采購被拒,然而歐美設備商卻暢通無阻。而據印度媒體報道,在2010年上半年,印度電信部拒絕了11份采購中國電信設備的申請。
由此可見,雖然中國加大了對印度的投資,在當地建廠,進行本地化運作,但印度對中國企業忽冷忽熱,戒備心并未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