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5G網絡架構有什么特點?對承載網有什么影響?

責任編輯:zsheng

2018-08-08 17:07:55

摘自:電子發燒友網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提出了5G網絡的無線接入網(RAN)和核心網的新架構,與LTE網絡有較大的區別,RAN網絡的功能重新劃分及部署方式對承載網絡的架構將產生較大影響,而5G網絡的三大應用場景對網絡性能要求的巨大差異,推動核心網切片及分布式部署,也對承載網的架構和性能有較大影響。

1 引言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提出了5G網絡的無線接入網(RAN)和核心網的新架構,與LTE網絡有較大的區別,RAN網絡的功能重新劃分及部署方式對承載網絡的架構將產生較大影響,而5G網絡的三大應用場景對網絡性能要求的巨大差異,推動核心網切片及分布式部署,也對承載網的架構和性能有較大影響。

本文從承載網絡的視角,對比LTE網絡架構,對5G網絡的架構特點和部署特點進行分析,提出了5G網絡設備、部署方式等存在的不確定性,以及這些不確定性對承載網的影響。

2 5G網絡架構特點

5G網絡架構無論是RAN部分還是核心網部分,都與LTE網絡有較大的區別,以下分別從承載網絡的視角對LTE和5G的網絡架構進行分析比較。

2.1 LTE網絡架構特點

LTE RAN網絡主要由2個網元組成,分別是RRU和BBU,如圖1所示:

5G網絡架構有什么特點?對承載網有什么影響?

圖1 LTE網絡架構示意圖

(1)每個RRU與一個BBU相連,RRU間沒有直接連接;

(2)BBU之間的切換可以利用S1接口經核心網(EPC)實現;也可經BBU間的X2接口實現[4]。在實際LTE網絡中基站間的切換主要通過S1接口,以簡化網絡的部署[3]。

根據CPRI接口規范,RAN部署方式有兩種:1)分布部署方式,BBU和RRU部署在同一站點,前傳屬于站內連接;2)集中部署方式,BBU和RRU部署在不同的站點,前傳屬于站間連接。這兩種方式都有比較廣泛的應用。

LTE核心網主要包括MME和S-GW兩類網元,國內運營商多采用按省集中部署的方式。

2.2 5G網絡架構特點

5G RAN網絡主要由3個網元組成,分別是AAU、DU、CU,如圖2所示:

5G網絡架構有什么特點?對承載網有什么影響?

圖2 5G網絡架構示意圖

(1)DU以星型方式連接多個AAU(也稱為“前傳”),AAU間沒有直接連接需求,AAU和DU之間采用eCPRI接口。

(2)CU以星型方式連接多個DU(也稱為“中傳”),DU間沒有直接連接需求,DU和CU間采用以太網接口。

(3)基站間的切換等功能通過CU間的Xn接口實現[7]。

5G網絡RAN的部署方式主要有三種,如圖3所示:

5G網絡架構有什么特點?對承載網有什么影響?

(1)分布式RAN (2)DU/CU集中RAN (3)DU、CU分別集中RAN

圖3 5G RAN的三種部署方式

(1)分布式部署:AAU、DU和CU部署在相同的站點,前傳和中傳都屬于站內連接。

(2)DU/CU集中部署:AAU與DU/CU部署在不同的站點,DU/CU集中部署在同一站點,前傳屬于站間連接,中傳屬于站內連接。

(3)DU和CU分別集中部署:AAU、DU、CU均在不同的站點,前傳、中傳都屬于站間連接。

5G的核心網主要包括控制面(CP)和用戶面(UP)兩類網元:

(1)控制面(CP)采用云化集中部署,對時延的要求為10 ms[8],流量也不大,國內運營商選擇按省集中部署的方式可能性比較大。

(2)用戶面將采用根據業務特點切片部署的方式[2],根據不同類型的業務的功能、性能等進行網絡切片,并分別進行部署,不同切片部署在網絡的不同層級。

2.3 LTE和5G網絡架構主要差異分析

LTE和5G網絡架構的主要差異如表1所示。相比于LTE網絡,5G網絡部署方式更加多樣化,這種多樣化的部署方式對實際網絡部署,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表1 LTE和5G網絡架構

5G網絡架構有什么特點?對承載網有什么影響?

3 5G網絡架構的不確定性及其對承載網的影響

5G網絡的架構已經明確,典型5G網絡部署的結構示意如圖4所示,但落實到設備和部署策略上還有較多的不確定性。

 

5G網絡架構有什么特點?對承載網有什么影響?

圖4 5G網絡部署結構示意圖

3.1 5G的前傳要求與LTE兼容

國內運營商在LTE階段普遍采用BBU小規模集中部署的方式,這種方式大大降低了網絡部署成本,包括基站機房、電源、傳輸設備等,已經成為國內運營商LTE網絡建設的發展趨勢。在5G階段,運營商將會繼續采用DU集中部署的方式。

CPRI接口規范定義的前傳距離不小于10 km[5]。eCPRI網絡規范[6]沒有明確前傳的目標距離,但定義了前傳的單向傳輸時延應小于100 μs,折算成在光纖上的傳輸距離應小于20 km。這兩者的目標距離比較接近。國內運營商在LTE階段較多地采用BBU小規模集中部署的方式,BBU-RRU間的距離普遍小于10 km。當5G網絡采用圖3所示的方式(2)、(3),進行DU集中部署時,DU集中的站點位置與LTE BBU集中的站點位置相同,現有LTE的前傳光纜網絡可以利用。前傳的距離小于10 km,可以利用比較成熟的10 km標準的25 Gbit/s光接口,網絡成本也比較低。

但工信部確定的5G網絡工作頻率是3.3 GHz—3.6 GHz和4.8 GHz—5.0 GHz頻段[9],遠高于LTE的2.1 GHz/2.6 GHz頻段,因此5G基站的密度預計將是LTE基站的1.5倍左右,運營商在5G部署時期采取何種部署策略(熱點部署、區域性連續覆蓋等),對前傳光纜網絡的影響較大,若采用連續覆蓋部署的方式,運營商需要大量建設基站接入光纜。

3.2 CU/DU分離部署的不確定性

3GPP提出了CU/DU的分離功能架構,運營商也希望CU能夠在更高層面部署(如本地網的匯聚節點,甚至核心節點),簡化基站間協同的組織,提高協同效率,同時實現CU與DU的解耦。

目前設備供應商尚不能提供商用化的CU和DU設備,CU和DU是否能夠實現分離部署、設備的容量和能力均不確定。

CU、DU能否分離部署將影響到在承載網絡上是否存在中傳段,基站間的連接數將會有上百倍的差異,對承載網絡的結構和路由能力有較大的影響。例如:一個典型城市的匯聚節點數量約30個,POP點的數量約300個。若CU部署在匯聚節點,DU到CU的連接是匯聚型連接,CU間的連接是分布式連接,CU間全mesh連接需要的連接數為435個,在本地承載網的核心匯聚層采用IP網絡技術,這種連接是比較容易滿足的。若CU部署在POP點,所有POP點間CU分布式連接的數量將達到4.5萬個;若每個基站都單獨部署CU功能,CU間的連接數量將會更大。這將要求本地承載網的邊緣層也必須采用IP網絡技術,并且要具有很強的路由能力。

因此,從承載網的角度,也支持CU集中部署。根據上述典型城市的網絡結構特點,平均每個匯聚點匯聚的基站數量在100~200個之間,CU可帶的基站數量應在200個左右。

3.3 DU的不確定性

5G網絡標準提出了DU設備池組化的目標,運營商希望采用DU池組化集中部署的方式,將來自多個基站的業務匯聚后統一傳到CU上,可大大提高DU的效率,也有利于基站間協同策略的部署。但DU設備是否能夠池組化還不明確,目前廠商能夠提供的DU設備基本上還是每個基站一個DU,即便DU集中在一起,也是多臺DU設備的堆疊,無法做到基帶資源的共享。DU是否池組化,對中傳的技術方案的選擇將有較大的影響:

(1)池組化DU能夠帶的基站數量:運營商希望一個POP點的DU池能夠將POP點覆蓋的基站全部帶起來,根據3.2節的典型城市POP點分布,平均每個POP點帶的基站數量在10~20個之間(30~60個AAU),因此DU池應能夠帶20個左右的基站,或者可分成多檔(比如5、10、20三檔),根據不同POP點的覆蓋范圍,選擇不同的DU池。但現在只有個別廠商有池組化的DU產品路標,池組化DU的容量目標業界尚未達成共識。

(2)DU中傳接口的速率和數量:若DU能夠池組化,一個帶20個基站的DU池僅需2個25 Gbit/s的中傳接口,將來自多個基站的業務匯聚收斂后統一傳到CU上,每個中傳接口的終期帶寬利用率可達到60%以上。若DU不能池組化,每個DU僅能夠帶幾個AAU(3~6個),每個DU至少需要一個10 Gbit/s中傳接口,終期的帶寬利用率將會在30%左右,該端口無法利用中傳業務統計復用的特點,提高帶寬利用率。DU中傳端口數量將是池組化DU的10倍,中傳的成本將遠高于池組化DU方式。

從承載網的成本考慮,DU池組化對帶寬進行匯聚和收斂是非常有價值的。

3.4 CU的不確定性

CU容量的大小決定了CU的數量和部署的位置,對承載網的性能需求也有較大的差異。3.2節提出每個CU應能夠匯聚200個左右基站的業務,但業界尚未就CU的容量目標達成一致,這也給承載網的技術選擇和方案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

若CU的容量能夠達到200個基站左右,則CU可以部署在典型城市的匯聚節點,并匯聚本匯聚節點下的所有基站的業務,DU到CU的中傳業務屬于典型的點到多點業務模型,可以采用較為簡單的一層或二層網絡技術,不必采用三層網絡技術。若CU的容量較小,在典型城市的匯聚節點,需要部署多臺CU才能匯聚本匯聚節點下的所有基站的業務,DU到CU的中傳業務屬于典型的多點到多點的業務模型,需要中傳網絡支持一定的三層功能,將提高中傳網絡的建設成本。

3.5 UP部署的不確定性

核心網UP根據不同的業務特點切片部署已經比較明確,但各個切片部署的位置尚未確定,在5G初期主要是eMBB和mMTC業務。uRLLC相關標準尚未完成,UP-eRLLC部署策略待研究。

eMBB業務單向時延小于10 ms[10],同時也是5G網絡流量最大的部分,基于時延和流量優化的目的,UP-eMBB會從LTE的省集中方式下沉到各個本地網,隨著CDN網絡的下沉,UP-eMBB甚至會下沉到本地網的匯聚層。目前,國內運營商尚未有UP-eMBB部署在本地網的核心層,依舊采用匯聚層的明確策略。UP-eMBB部署的位置決定UP節點的數量和單個UP網元的容量,同時也影響到5G核心網接入互聯網的位置和方案,對承載網性能指標的要求也有較大差異。

mMTC業務對時延不敏感,因此UP-mMTC將在較高層面集中部署,如省集中或大區部署,需要承載網同時提供本地和骨干的承載能力。

4 5G網絡部署的建議

業界尚未有全功能5G網絡的商用部署案例,5G網絡架構和設備形態、部署方式都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將對5G網絡的部署方案和成本有巨大影響。本文通過對5G網絡部署中一些不確定性問題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議:

(1)基站應采用適度規模集中部署方式,充分利用現有LTE網絡的前傳光纜網絡資源,在5G做連續覆蓋時,新增基站前傳光纜建設應充分利用現有光纜網資源。

(2)DU設備應支持池組化功能,部署在現有POP點,提高基站協同的效率,降低中傳網絡成本,并能夠充分利用現網前傳和回傳光纜網絡資源。建議設備供應商加快開發DU池產品,每個DU池可帶的基站數量應在5~20個左右,可分成多檔,比如5、10、20等多檔,滿足不同類型POP點的需要。

(3)CU與DU分離部署是5G網絡架構的亮點,將CU部署在匯聚節點,可簡化中傳技術方案,降低網絡成本,并能夠大量減少基站間Xn接口的連接數量,降低對回傳網絡的性能要求。根據對典型城市的站點布局的分析,建議每個CU應能夠匯聚200個左右個基站的業務。

(4)核心網用戶面可采用切片部署的方式,UP-eMBB在業務質量可保證的情況下,盡量部署在城域核心,設備集中也有利于提高資源效率,減少對本地網數據中心機房數量的要求,同時也減少回傳網絡對骨干承載網的需求。

5G網絡架構的變化,對本地承載網的邊緣層(POP點到匯聚點間的網絡層級)影響最大,按照上述網絡部署架構的建議,僅需要在本地網的核心匯聚層采用三層承載技術,邊緣層可以采用一層或二層傳輸設備(如PeOTN等)組織,降低網絡的建設成本和維護成本。

在目前5G技術還存在如此多的不確定性情況下,在2020年進行全國性規模部署還存在以下風險:

(1)5G網絡和設備的一些新技術、新功能難以在網絡中實現;

(2)未來網絡升級采用這些新技術、支持這些新功能的成本比較高,環境代價比較大。

中國幾個運營商在3G和LTE階段都是在其他運營商幾年后部署,設備的成熟度和穩定性都比較高,不確定性小,建設成本低,因此運營商能夠在2~3年基本建成一張全國連續覆蓋的網絡。因此,中國運營商若想在5G網絡部署領先世界,必須考慮上述不確定性的風險因素,建議適度把握5G部署節奏,降低上述風險的負面影響。

5 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LTE和5G網絡架構的對比,分析了5G網絡架構的特點,對目前5G網絡架構、部署方式、設備形態存在的不確定性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這些不確定性對承載網的影響,提出對這些不確定性因素的發展建議及相應的承載技術方案。

鏈接已復制,快去分享吧

企業網版權所有?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仓市| 丹东市| 庄浪县| 龙江县| 科尔| 洪洞县| 满洲里市| 高青县| 融水| 于田县| 崇义县| 武定县| 九龙县| 东台市| 乐山市| 南开区| 临颍县| 石阡县| 化德县| 松江区| 县级市| 江达县| 府谷县| 阿坝县| 长沙县| 金溪县| 桦川县| 探索| 正宁县| 高州市| 乌拉特中旗| 全南县| 龙江县| 昌江| 丹阳市| 济南市| 利辛县| 松潘县| 澄江县| 望谟县| 揭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