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中國移動總裁李躍認為,5G是專門為萬物互聯、高速率網絡組建的一套新的體系,它創造了各行各業信息化融合的機會。在前不久結束的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經模擬測試,5G網絡速率超過10Gbps,是4G網絡的100倍;中國移動展區的峰值速率下載、5G視頻回傳及點播業務、沉浸式自行車對抗賽、遠程駕駛等5G業務演示,更是成為對5G技術最直觀的注解,也預示著一場技術變革的到來。
“如今正是5G技術實現大規模推廣前夕,搶占5G標準的話語權,是我國通信信息產業向高端邁進的一次機遇。更多專利成為標準必要專利不但可以幫助企業進一步開展專利布局、取得技術制高點,同時,也有利于在產業發展中掌握更多主動權,減少在知識產權層面受到的束縛。”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曹新明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去年,美國高通公司已經公布了其5G收費標準。使用高通的核心專利,并且只支持5G的手機,將會收取2.275%的專利費用;使用高通核心專利加非核心專利,并且支持3G/4G/5G的手機,將會收取5%的專利費用。對此,曹新明認為,這只是全球企業在5G領域通過知識產權開展競爭的冰山一角,我國相關企業應積極研發,在5G核心技術領域盡快掌握自主知識產權,不在關鍵技術上受制于人。
“5G將對未來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顯示,2030年,在直接貢獻方面,5G將帶動的總產出、經濟增加值、就業機會分別為6.3萬億元、2.9萬億元和800萬個。基于此,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5G產業布局。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積極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5G)和超寬帶關鍵技術研究,啟動5G商用;《“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5G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取得突破性進展并啟動商用的發展目標,并將開展5G研發試驗和商用,主導形成5G全球統一標準列為重大任務。
而我國企業也在5G領域開展了大量研發工作,華為在今年年初宣布,2018年將投入50億元用于5G研發,2019年將推出5G麒麟芯片和智能手機。在泛5G研發及相關領域持續投入,在無線、有線、物聯網、終端等泛5G領域實現技術、商用和規模效益領先,并已經在去年12月推出了基于服務化架構的5G核心產品。中興通訊、大唐電信、酷派等中國企業同樣紛紛布局5G領域。
“目前,我國提交5G國際標準文稿占全球32%,牽頭標準化項目占比達40%,無論是推進速度還是質量在全球范圍內均屬較高。”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國最早啟動了5G技術試驗,現在懷柔外場試驗已經是全球最大的5G外場試驗。為了推動5G應用,IMT-2020(5G)推進組成立C-V2X工作組和5G應用工作組,2018年1月啟動“5G應用征集大賽”,向全社會征集5G特色創新應用。
實際上,在5G標準的制定中,我國已經掌握了一定話語權。在目前已經確定的5G非獨立組網標準方面,獲得多家美國運營商及企業支持的LDPC成為數據信道編碼,中國通信企業力推的Polar成為控制信道編碼。這是中國在信道編碼領域實現首次突破。
“未來5G產業的發展與標準制定息息相關,盡管存在其他因素,但技術的適用性、便利性依舊是全球相關企業選擇的重要因素。”曹新明表示,5G標準制定中的標準必要專利競爭不單是一次博弈,也是對各方技術的一次檢驗,這或將對全球企業進一步深入研發、優化技術形成激勵。我國企業已經在5G技術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技術突破,開展了一系列專利布局,十分值得肯定,未來還需繼續潛心研發,爭取在標準制定中取得先機,為消費者帶來更多便利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