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好像特別喜歡搞“平衡”。在10月初的同一個周,AWS亞馬遜云在拉斯維加斯歡慶云計算讓企業擺脫了傳統IT的束縛、CIO們可以按需自建IT系統,而Gartner則在奧蘭多聚集了全球8500多名CIO、CTO、IT主管們探討是否需要一個真正自由的IT世界。“企業的CIO們其實并不想要一個完全由自己構建的IT世界,他們只是想要那種‘自由’的感覺。” Cumulus Networks聯合創始人兼CEO JR Rivers如是評價道。
Dell與EMC的并購就是發生在IT世界“自我平衡”下的大事件,這個高達670億美金的并購案創造了科技史上最大私有化案例,也是今年北美地區最大的并購案,還是最大的債務類科技并購案。作為一家只有42.5億美元現金流的公司,Dell為此次并購背負了近500億美金債務,可以說是蛇吞牛之舉。惠普CEO Meg Whitman說,戴爾今后每年需要償還的利息就高達25億美金之多。
那么,Dell為什么要花如此巨大的代價并購EMC?其中到底有何深意?新的Dell又將如何找到出路呢?
終極企業級IT:軟件為王、硬件DIY
這個IT世界的“自我平衡”大趨勢是這樣的:以云計算為代表的開源軟件與商用硬件體系和以IOE為代表的傳統專有軟件與硬件之間的戰爭。自從出現了云計算以及類似云計算的互聯網IT后,CIO們和企業IT世界就一直處在這兩種觀點的分裂和斗爭中。
以云計算和互聯網IT為代表的觀點,推崇開源軟件和以x86服務器為核心的IT系統,通過強大的軟件能力調度海量的廉價服務器,造出高可用、高可靠、高效率的規模化IT系統。以IOE為代表的傳統勢力,則相信專有軟件和專有硬件的價值,通過高度集成的一體機式的“盒子”提供給企業,企業要花費高價購買這些“盒子”,但好處在于省時、省心、省力。
如果企業想要云計算和互聯網那種高自由度的IT,那么就要花費大量時間和人力自己動手構建這樣的系統,或稱為DIY式企業級IT。因為基于開源技術的云計算或互聯網IT其實還不成熟或不穩定,需要企業自己有相應的高水平技術人員不停地去維護這樣的系統。有人說,這就是夏利車要開出奔馳的感覺,那“技師”的手藝自然就要高超。
而傳統的“盒子”式企業級IT,IOE等廠商都已經把相應的軟件、硬件和應用進行了打包,平常只需要很少量的維護,還貼心地提供了咨詢顧問不停的解答使用中的問題。最為重要的是一旦這樣的系統出了問題,企業的IT人員就有了十足的理由,“如果IOE們都做不了的事情,還有誰能做?”
但互聯網公司的崛起確實不容小覷,互聯網公司的IT架構和IT管理也隨之風聲水起。而且隨著“互聯網+”的推進,傳統企業也越來越需要上線自己的互聯網應用,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需要類似互聯網公司IT的系統。
因此,對于企業用戶來說,云計算和互聯網IT架構對決傳統企業級IT架構的最終結果,將是一個達到了某種平衡狀態的混合式IT,或大家稱之為混合云的世界。在這個新的世界里,軟件的能力與作用無比強大,可以橫跨云計算和傳統企業IT兩種架構。而對于硬件來說,不論是商用化的x86服務還是專有服務器,都淪為軟件可支配的硬件資源。在這個時候,企業級IT就進入了硬件DIY的時代。
企業級硬件DIY時代的終極平臺
關于Dell-EMC的并購,銀湖投資的管理合伙人Egon Durban一句話道出天機,“戴爾是一家終極平臺公司。”這個終極平臺,就是企業級硬件DIY時代的企業硬件超級平臺。
A16Z是硅谷最頂尖的VC,投資了多家著名的創業公司。在A16Z最近一次關于Dell-EMC并購的訪談中,大數據治理平臺公司Actifio創始人及CEO Ash Ashutosh表示,隨著云計算和互聯網IT對于企業級IT世界的進一步入侵,企業級硬件將進一步商品化,Dell在這個時候并購EMC,將推動Dell成為沃爾瑪式的企業硬件超級平臺。
沒錯,成為沃爾瑪式和沃爾瑪規模的企業硬件超級平臺,這就是Dell的終極目標。在這個超級平臺上,企業CIO們能夠一站式采購到任何想要購買的企業級硬件產品,這就是企業級硬件DIY時代。而并購EMC是Dell向這個目標邁進的一大步,也是這次并購能夠得到投資人支持的重要原因。
所有的商業邏輯其實歸根結底都非常簡單,只有簡單的商業邏輯才能真正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且只有簡單的商業邏輯才能得到眾人的認同和跟隨。Dell要成為新時代的企業級硬件之王,這個邏輯與30年前Dell要成為消費級硬件的PC之王如出一轍,可以說是一脈相承、有始有終。
Dell歸根到底是一家硬件公司,這是Dell的DNA。這家總部位于美國德克薩斯州Austin的公司,可以說繼承了德克薩斯州淳樸的民風和對工匠精神的執著追求。打開任何一臺Dell硬件設備,都可以看到里面精良而細致的工藝,每一根走線、每一個焊接點、每一塊金屬的擺放,都堪稱工業藝術。不論PC、服務器,還是網絡交換機,Dell的硬件工藝都嘆為觀止。
相對而言,Dell一直想進入的企業級軟件卻沒什么起色。Dell的軟件業務一直處于從屬于硬件的地位,即便后來收購了畢馬威中國的咨詢業務,Dell也仍以硬件銷售為主體業務。在某種程度上說,這確實表現出了不同業務和不同文化之間的排斥性。明白這個邏輯,自然也就能明了VMWare的命運:作為獨立的軟件公司存在,而不是并入Dell。
建立世界一流的企業級銷售能力
當然,Dell并購EMC還有另一層深意,這就是EMC強大的企業級銷售能力。在A16Z的訪談中,JR Rivers談到他曾是思科統一計算系統(UCS)的系統架構VP。那個時候思科剛開始做UCS,第一個就找到了EMC合作,期望EMC幫助銷售UCS。原因很簡單,“因為思科的銷售做不到”。
全球一共只有幾家IT公司建立了強大的企業級銷售能力,EMC就是其中的一家。成立于1979年的EMC,是一家信息存儲及管理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供應商,1989年開始進入企業數據儲存市場,在全球超過50個國家有100個以上的分公司及經銷伙伴,擁有全球最大且專業的儲存銷售與服務團隊。與Dell半路轉向企業級市場不同,EMC從一開始就是一家企業級IT系統供應商,在這個領域已經耕耘了近40年之久。
EMC有非常強大的企業級銷售能力,這將幫助Dell進一步拓展企業級市場,與現有的Dell企業級銷售能力形成互補。實際上,半道轉向企業級市場的Dell在最近幾年才建立了自己的企業級銷售渠道。2007年,Dell成立了企業級渠道銷售部門,與原來的直銷業務部門并行,開始探索通過行業渠道銷售企業硬件。2014年初,戴爾把企業級渠道事業部與直銷業務部門合并,試圖進一步強化企業級硬件與PC直銷業務的協同。
然而,直到2014年底,Dell 60%以上的營收仍然來自于PC業務,服務和企業解決方案業務只占總營收的30%多。雖然Dell強調服務和企業解決方案業務的利潤貢獻率超過了50%,但依然沒有改變PC業務占據大頭的局面。2014年,筆者曾參加了Dell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企業級解決方案展會,驚訝的發現幾個諾大的演講分會場幾乎空無一人,只有Dell的演講者和臺下不到十幾個觀眾,估計也是Dell員工在捧場。
擴展企業級業務的銷售能力,對Dell來說是生與死的抉擇,恐怕也是Dell此次孤注一擲、以小博大吞下EMC的迫切原因。
Oracle公司創始人Larry Ellison最近就Dell-EMC并購評價說,這個舉動“棒極了!”“如果不是怕給公司員工、管理層和市場造成錯誤的印象,我其實一直想收購EMC。”Larry說他不得不集中精力于公司的云戰略上。
IBM CEO Ginni Rometty就此并購評價說,“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戰略選擇”。她說,IBM正在全力跳出Dell和EMC所在的業務領域。IBM目前只有10%的硬件業務,顯然IBM正在走向一個不同的未來。
不論企業選擇了哪個方向,到最后其實還是要看執行能力。正如Google不是第一個發明了搜索,Facebook也不是第一個發明了社交網絡,但強大的執行能力是所有成功公司的根本原因。從這點上來說,作為一個還在管理公司業務的硅谷創始人來說,現年50歲的Michael Dell還有足夠的時間再創造一段新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