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號聯合辦公空間 WeWork 今日正式宣布,已完成新一輪 4.3 億美元融資,由聯想控股和弘毅資本領投。本輪融資后 WeWork 估值將達到 160 億美元,而資金將用于擴張亞洲市場。國內的眾創空間學徒們既高興又憂愁,高興的是wework模式得到的資本市場的大力的認可,憂愁的是wework要來中國發展了。對于這樣一只獨角獸發力中國,國內的眾創空間好像除了觀望還是觀望,我眼中的wework是這樣的。
房屋成本
對于任何一家地產商而言,只有合理的控制及壓縮成本才能帶來可觀的收益回報,對于wewor運營模式而言,通過在新建的開發區還有翻新或蕭條的街區開設辦公點無疑降低了房屋成本,因為這些地段以低于市場價10%左右的折扣租用1-2層樓面。而中國傳統的地產模式下“拿地、開發、招租”的資金投入量大,運作周期漫長。相比之下,以WeWork模式為代表的地產運營商通過物業改造升級,可以在數月內完成項目交付,快速回籠資金。
筆者認為在房屋成本上國內眾創空間在本控制就遠遠落后于wework,以北山廣深為例國內的眾創空間大多數都集中在鬧市區或者高端寫字樓,同樣是租下整層樓進行改造,相對于市場上其他的寫字樓價格沒有太明顯的優勢,其次是眾創空間在房屋成本上獲得了一定的優惠但是在物業及能源成本上也是一個不小的支出。
中國高昂的拿地成本及開發成本,一方面導致大部分地區寫字樓租金高居不下。另外一方面國內嚴重的寫字樓空置率。根據某機構統計成都、重慶、無錫、長沙的空置率將至少連續第三年處于30%以上,市場有嚴重供過于求的特征。南京、杭州、寧波、大連將是空置率20%以下的僅有的4個二線市場。
如果中國要發展以wework模式為主的新型地產,筆者覺得首先應該在房屋成本上做研究下功夫。例如可以通過公家民營的方式的運營眾創空間來擴展。
運營成本
得益于共享經濟模式的發展,wework辦公模式在在一定程度上也節約了企業的運營成本。Wework本質營造的是一種開放式的聯合辦公,通過共享打印設備、前臺服務、寬帶、休閑等服務,核心吸引力在于這種環境下,可以把所有辦公成本壓縮,對于小微企業來說,將利用率比較低的會議室、前臺、茶水間等功能進行公共化,使企業運營成本下降。
筆者認為企業在考慮租憑辦公空間的時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是根據企業實際員工人數來確定實際使用面積,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找到相匹配的空間。另外一方面就是辦公運營成本。Wework通過共享的方式極大的提高了企業對辦公場地的靈活性,從而有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但是目前國內的眾創空間現狀是大多數只是把原有的場地劃分是單個辦公室,很多企業還是自主的在購買相應的運營設備,其次是部分眾創空間還收取所謂的會議室租賃費,這樣的運營方式不但沒有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反而增加了企業的運營負擔。
商務中心
提到wework很多想到的就是聯合辦公或者共享經濟,筆者對于wework很多的感受是一個針對于初創公司及自由職業的超級商務中心。為什么要把wework理解成為商務中心,在wework辦公基本上提供了日常商務的硬件設備及物理空間,wework為媒介定期舉辦豐富的商業往來活動,包括合作伙伴、客戶和投資人。根據《福布斯》報道,在wework每月至少有51%的會員和其他會員有一次交易,同時每周將舉辦社交活動,需要企業招募人才及擴展資源。還有就是wework會充當中間人,為會員企業提供醫療、會計、法律等多種企業服務。
創業服務及商業社交成為了wework獨有的一種特色及文化,創業公司有可能在這里遇到自己的投資人、客戶、合作伙伴。而wework也為此提供了相應的配套服務及活動。
反觀國內眾創空間,除了墻上掛的導師照片及所謂的第三方服務,其他基本上都是給創業公司吹吹牛,洗洗腦。沒有從本質上為企業提供相應的資源及服務。
在一些國內聯合辦公里面我們看到的更多是前臺服務人員還是行政化的前臺,運營人員還是那些洗腦式的沙龍活動。對于企業需要的人才招聘、商務合作等服務只能搖搖頭。
結束語:
對于國內版的wework如何發展,筆者認為實用屬性大于面子屬性,服務屬性大于劣質屬性,商務屬性大于活動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