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企業IT環境被飛速發展的技術弄的有些暈頭轉向,鋪天蓋地的專家觀點熱點評論讓很多人不約而同的把注意力集中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熱點上,而反過來關注企業實實在在的需求,關注怎樣的方案能夠解決具體的問題越來越少。不可否認云計算、大數據確實是當今IT技術所面臨的問題,但這些不是企業應該關注的所有問題。很多企業還沒有真正實現辦公自動化、還沒有完全實現業務流程化的“天然狀態”,也有不少企業已經上線了很多系統雖然看似管理清晰,但是實際上各自為戰缺少互通和承接。
有一種說法認為OA是中國特色管理方法的產物,功能很小很局限,當然還有一種悲觀的說法就是OA將死!到底是生是死這不會以一份報告一篇文章就能宣告定論,從時間線上看從上世紀80年末開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大潮中,OA一直處于發展壯大的過程,從2000年到2008年這段時間被看作OA發展的高峰期,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發展對于辦公自動化的需求越發明顯,而2008年之后到2010年左右隨著全球經濟的調整企業對IT的投入愈發謹慎,OA整個行業也開始進入了成熟期,而從2011年以后的OA市場似乎將要進入了新一輪的洗牌。而從發展歷程來看,OA從以文檔對象管理的初級階段,到信息管理的應用階段,到流程管理的管理階段,到今天數據驅動的新管理模式階段和更加智慧的融合階段來看OA已經不能再簡單的看成是一個孤立的IT工具。
OA僅是試水之舟?協同管理能否找回OA的紅火!
在不止一次的CIO沙龍活動中,我們聽到專家的對于IT的看法,其實IT是一個工具,和鋤頭、剪刀沒有本質差別,需要把工具做的更加好用才是最重要的。企業也意識到IT不像銷售、市場營銷活動那樣直接產生效益,但對IT的認識有是似懂非懂的“懵懂”狀。或者說,沒有上線IT系統前可以說很多企業都沒有一個真正的尺度能夠把脈自己到底要怎樣的系統解決怎樣的問題。如果有人問今天還有這樣IT系統建設等于0的企業嗎?坦誠的說還是有的,而且這些企業很可能成為明天的IT投資大戶。也正因為企業的處于發展階段,所以OA很大程度上成為了這些企業的信息化之路的試水之舟。
經歷了多年的IT經驗積累,更多的公司已經具備很好的IT基礎,至少針對不同的生產、管理需求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信息系統。這樣的企業越來越多,不同的管理體系和不同的要求下形成了若干IT壁壘,而進一步呈現在數據上的孤島和混亂已經不是今天才發現的問題。這些企業更需要讓這些系統協同的起來。
有沒有從財務系統里面審批撥款卻發現之前的流程需要從別的系統中發起?有沒有發生過生產過程結束后產品就在ERP中停滯了?有沒有發現CRM系統中與銷售記錄與其他系統中的記錄數據不一致?看到社交媒體上客戶在吐槽抱怨但找不到相應的負責人不著急嗎?或許是避免被單一軟件供應商所綁架,或許是為了平衡投資很多企業都會采購不同供應商的IT系統,正因如此到底各個管理體系之間越來越復雜的局面怎樣才能協同起來?
翻翻現在流行的各大管理叢書無不強調協同管理,但是真的如何協同起來,越來越追求的精益管理,而對于信息系統,CIO們也有著自己的無奈,很多時候企業的高層對IT的要求是“不求最好,只求擁有。”信息系統目前處在沒有不行、有了也不能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尷尬處境,這又是一個只投入不產出的項目,領導看不到直接收益,掏錢的時候總是不那么爽快。而讓各個系統協作的轉起來看似簡單,卻著實是傷透腦筋的話題。而沒有投入又怎么能優化,怎么提高協作效率?甚至已經有人說出狠話:沒有投入的嘗試就不會呈現直接的價值,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今天的OA已經面臨的挑戰不僅是市場
有些“慘淡”的表象之下蘊藏著玄機是什么?是的,今天的市場已經不再OA供應商之間的競爭。很多非OA領域的服務提供商已經開始分食這塊肥肉,看到在線CRM產品被很多企業作為營銷和業務管理的核心系統、看到很多社交軟件的某些功能可以“入侵”企業管理的工作,也許這些并不能完全取代OA但是可以很低成本的解決很多管理上的問題,用成本化解了若干不適因素。究其原因,一方面這些軟件或服務真的低成本,有的甚至可以0成本;另一方面這些服務或軟件在使用上真的是從用戶體驗出發滿足用戶體驗的快感而后讓企業的使用者產生了很強烈的依賴感而來,而這也證實為什么BYOD能夠如此盛行的原因。
如此這般無論是管理方法還是IT系統都需要協同,但是真正如何去協同又有幾人能夠給出標準答案?協同管理軟件到底該怎么去突破現狀,是不是應該考慮現在的狀況到底是怎樣的?當技術不再是唯一評判標準的時候,協同管理軟件廠商是不是該考慮這些內容呢:
1.認知度問題,狹隘的認知開始阻礙OA整個行業的發展。OA經歷多年的發展有被人看“扁”嫌疑,消費者認知需要引導;
2.用戶需求,功能要求一再深化,客戶需要定制的已經不是流程;
3.技術和標準的兼容性成為客戶的關注的焦點,對于開放的標準和協同管理支撐成為用戶真正的焦點,封閉、孤立的OA系統將會被加速淘汰;
4.成本是用戶核心,打垮項目的并不是技術難題而是投入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