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長為壟斷型巨頭的那一刻,你就要小心了。
互聯網浪潮中,劃時代產物從誕生到成熟往往可以分為“新技術出現、定義形態的產品誕生、公司百花齊放、巨頭成熟”四個階段。正是這樣一波又一波的潮流迭代,才能不斷推動產品和技術的革新。
不難發現,潮流的迭代,都有個共同特征——某段特定時期,同時存在著舊潮流的壟斷者,以及新潮流的定義者。兩股勢力的斗爭,往往會讓原本平穩發展的行業有突破性進展。直到有一方成為新的巨頭,這場激戰才會告一段落。
如果將這之中淬煉出的巨頭比作“英雄”,那DEC公司(美國數據設備公司),無疑是最具悲劇色彩的那一個。
作為小型計算機鼻祖的DEC,曾經差點把IBM拉下行業巔峰。DEC開創的諸多技術也一直沿用到了今天,比如win7、Intel的安騰處理器、甲骨文的數據庫,其中都有它的身影。
可惜的是,DEC創始人奧爾森那句“一定要在IBM擅長領域里打敗他們”豪言猶在耳畔,這家本可以引領計算機新時代的巨頭公司,卻已消散在了快速更迭的浪潮里。
以小博大顛覆了IBM大型計算機時代,一臺計算機動輒十幾萬美元,只有國家或大企業才用得起。那時候,IBM就一直靠賣機器、軟件和服務獨霸大型計算機的江山。
奧爾森一直很討厭IBM。他覺得,IBM作為巨頭公司,對待自家計算機就像“醫生、護士對待病人一樣”,又排外又保密技術。正因如此,他打算研發一款更小、更方便的計算機,來超越IBM。
于是,DEC做出了小型計算機。這種計算機的體積非常小,也不需要像放在恒溫防塵的機房里。最具有顛覆性意義的,是它能用鍵盤和顯示器“對話”,重新定義了新一代計算機應該具備的操作方式。
大型計算機(靠墻的一排記起)和
DEC的小型計算機(右側黑色架子上)
1965年,DEC公司的小型計算機「PDP-8」誕生,可以放在書桌上,比當時所有同類產品便宜,終于成了真正可以顛覆計算機的明星產品。僅第一年,PDP-8的銷售額就達到3900萬美元,第二年直接推動了DEC上市,奠定公司成為行業“小巨人”的基礎。
PDP-8小型機
不僅如此,PDP-8引來了一大波跟風者。到70年代初,美國已有70家制造、銷售小型計算機的公司。大型計算機的市場也被DEC入侵,許多公司拋棄了IBM,選擇用性價比超高的DEC產品。
彼時IBM正在研發System 360操作系統,但眼看大型計算機市場一點一點被DEC蠶食,IBM慌不擇路地推出小型機Series1。可是,整個小型計算機市場差不多被DEC壟斷了。
IBM和DEC的正面對抗戰拉開了序幕。
一枚洞穿市場的導彈被奪走地盤的IBM自然不善罷甘休,一邊用System 360迭代大型計算機市場,一邊投入大量人員跟進Series1的研發。而DEC公司內部,大家的斗氣也遠沒有結束。
1987年的一天,在簡陋的工作室里,天才工程師貝爾突然一針見血戳中了IBM的巨大隱患:
“IBM為垂直市場提供各種功能單一的計算機,這些計算機底層結構完全不同,用途也只有一個。所以,這些機器無法‘自由交談’,軟件更沒法通用。”
貝爾所言,正是當年各大計算機公司為謀求高利潤的普遍做法。舉個例子,如果航空公司需要一臺用來錄入客戶信息的電腦,電腦就只能用于錄入信息,不能用來控制飛機飛行系統。而且,兩種電腦從芯片到軟件都無法通用。
IBM財力實力兼備,這么干既可以在各個領域形成壟斷,獲得高額利潤,又能申請到大量專利,繼續保持壟斷地位。這是他們賺錢的手段,也是攻破他們防線的好辦法。于是,DEC公司立即制定了一個“VAX戰略”,意圖干掉IBM。
VAX戰略中,最重要是做出通用和兼容的VAX機。當時所有計算機都不具備這樣的功能,而在VAX機上不管是幾萬美元還是幾十萬美元計算機上用的軟件,都可以很好地運行。除此之外,DEC與施樂、英特爾共同推出了局域網,實現VAX機之間文件管理、應用軟件共享、打印機共享,更讓通用功能豐富了一大截。
DEC公司或許根本沒有想過,VAX機成了洞穿計算機市場的一枚導彈。1987年9月,當VAX機上線,秒殺了市面上所有單一功能的計算機。但凡沒跟上DEC腳步的公司,都被瞬間淘汰出局。
DEC開始大肆宣傳VAX機
奧爾森也一改往日沉默低調的姿態,他邀請近50000名參觀者來參觀VAX機的展覽,且在展覽中高調宣布,VAX戰略已經為DEC帶來20億美元的訂單,馬上會生產出10萬臺VAX機鋪向市場。
實際情況大大超乎奧爾森的預料。1987年,DEC的年收入超過了100億美元,員工激增至12萬,一舉成為計算機市場上打破陳規的英雄。與此同時,DEC的計算機遍及學校、工廠和中小型企業,銷量也飚至了世界第一,妥妥成為計算機領域的巨頭公司。
倒在PC大爆炸的半路上成為巨頭的DEC公司,卻以更快的速度倒在了浪潮之中。
在“牛郎星”和第二代蘋果電腦相繼推出后,個人電腦(PC)開始在計算機中嶄露頭角。DEC的工程師也抓到了這一個機會,研制出帶有顯示器、打印機和存儲磁盤的PC。可是,奧爾森還沉浸在VAX機的繁榮之中,根本不相信會有比它更好的產品出現。
老冤家IBM嗅到了這個機會。這回,輪到IBM放出“傷人一千,自損八百”的狠招了:開放x86架構系統的授權。這相當于,IBM自愿公開做電腦的所有基礎技術,且招呼大家來免費使用。
一時間,PC市場成了最熱的紅海,不管原來是軟件還是硬件出身的公司,都生怕和錯過小型機時代那樣,一股腦沖進PC市場,抱住IBM的大腿分上一杯羹。
IBM當時的PC廣告
要知道,Intel、微軟和康柏的崛起,正是此時借了IBM的東風;我們常見的雜牌山寨機、組裝機,也是由那時發展而來。開放生態帶來的,還有整個PC市場的高速發展。隨著PC性能越來越好,通用軟件越來越多,小型計算機就被眾人拋棄了。
把IBM視為對手的DEC,這才意識到PC的重要性。但IBM開放授權制造了數不清的“水軍”,讓DEC根本沒辦法在市場上和他們較量。購買DEC電腦的用戶只是一些購買過小型機的回頭客。花費數10億美元,DEC依舊還是被PC市場排除在外。
DEC開始節節潰敗,從虧損6億美元到欠下28億美元債務,它只用了1年時間。1992年,奧爾森下崗,緊接著,大量制造工廠倒閉,幾萬人規模的裁員……DEC最終走向了不歸路。
最讓人遺憾的,還是那些DEC還沒完全突破就被迫中斷的新技術。如果DEC能在成為巨頭的那一刻,保持制造小型計算機時的謙虛謹慎,或許我們今天看到的互聯網世界,就是另一番開放的競爭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