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什么事兒不和“互聯網+”掛上邊,已不再是時不時髦和Out不Out的問題,而是切切實實地就會遇到難以回避的挑戰。政府倡導實施“互聯網+”,就是要借助互聯網企業的先進思維、技術和經驗來加速傳統行業轉型,提升中國企業的國內外競爭力。在所有人都開始在此基礎上探索未來發展道路之際,誰落后一步,就可能被時代所拋棄。
互聯網+“造”得正火 小型機卻Out了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最簡單的思考辦法就是吸收互聯網企業的經驗,其中和技術相關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采用x86,特別是英特爾架構(IA)來構建應用系統。實際上,即使沒有互聯網企業龍頭示范作用,很多的傳統企業也開始采用x86系統構建各種私有云應用。
在廣州,廣州市設計院信息中心就是采用了這個辦法。
廣州設計院是國內具有甲級勘察設計資質的綜合體設計院,廣州著名的電視塔“小蠻腰”、廣州圖書館都出自該院之手。IT系統建設方面,廣州設計院以往采用高檔工作站畫圖和設計,但管理效率但不高,且數據難于共享和保護,智能手機等移動辦公,對于三維設計軟件來說近乎奢望。
通過引入以英特爾架構服務器為基石的桌面云解決方案,廣州設計院將三維設計這樣的耗費大量計算資源的任務交由服務器承擔,終端只用來顯示和接入。如此一來,就節省了大量高配置工作站的購買費用,使用普通PC終端足以勝任。與此同時,由于虛擬桌面云支持手機、iPad等客戶移動終端,雖然這些設備不能用于三維設計,但可以支持看圖使用,為工地勘察、調研過程中的信息分享帶來了便利。此外,桌面云中央管理軟件還可以整合企業組織架構,分享不同類型的正版軟件,極大提升了廣州設計院的管理水平。與此同時,困擾廣州設計院的設計圖紙保密和數據保護難題,也可以透過集中的管理和保護迎刃而解。
在山東,類似的故事也發生在山東省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該中心不僅要對省內淮河流域、海河流域、精河流域和半島流域四個流域區的107個水質監控站提供實時監測和信息發布,同時也要針對全省2000家重點污染源企業,為所屬17個市、121個縣的監控中心提供24小時全天候自動監控支持,控制90%以上的污染源。為了方便執法,他們不僅需要構建全程移動執法系統,要求現場能夠實時采集、讀取被監察對象的相關數據,第一時間糾正違法行為并進行處罰;他們還要針對核輻射源、醫療類放射物構建核輻射應急平臺……全部的業務平臺全部構建在英特爾架構的虛擬化云計算平臺之上,這不僅實現了計算資源池化、自由調度和資源效率最大化,同時云計算系統的敏捷交付能力,也為業務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支撐。
在杭州,浙報集團經過接近3年的測試與驗證,也在英特爾架構平臺上完成了私有云的部署工作,其所屬38家傳統媒體、200多個客戶端、APP、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采編、廣告等業務應用,全部實現云化,從而能夠契合平臺及業務對靈活、便捷、訪問量變化大的要求,為6.4億網絡注冊用戶、4000萬活躍用戶、2000萬移動終端用戶提供服務平臺,能夠隨時應對突發訪問流量,實現了數字化、移動化的全媒體訪問服務平臺。
身處航空運輸業的廈門航空也同樣基于英特爾架構,構建了虛擬化業務開發平臺,虛擬機數量超過600臺,共有6大IT系統實現統一調度的資源池,實現了對生產、研發、測試一站式支持。廈門航空未來構想是實現集一體機、閃存卡和InfiniBand于一身的云計算平臺,讓IT架構不斷地升級、改造,實現業務的突破和創新。
可以說,在互聯網+時代正在進行類似嘗試和探索的企業數不勝數。而且和傳統IT系統選型和部署不同,他們從一開始就沒再考慮小型機架構。分析原因,很多企業表示:不是小型機方案不好,而是英特爾x86架構更好。如今業務要實現創新性發展,需要的是更靈活,更易擴展;需要的是快速部署與交付。而這與x86,與英特爾架構的特性相符合,惟有x86云計算平臺才能滿足這樣的需求。還有用戶指出,就連IBM自己的SoftLayer云服務都堅持選用x86平臺,用戶還有什么理由繼續選用小型機呢?
關鍵業務也全面接管?用戶很放心
在數年前,很多客戶在從小型機到x86的遷移過程中,選擇先把部分業務,尤其是外圍業務部署在x86平臺上先做些嘗試是常見的做法,而今天,越來越多的用戶似乎都在一開始,就把他們與互聯網+密切相關的云計算和大數據核心應用或關鍵業務部署在x86平臺上。對此,難道用戶真地感覺放心嗎?x86平臺真的可以勝任嗎?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事實勝于雄辯–縱觀過去10年歷史,小型機/主機的市場表現可以用節節下挫來形容。IDC數據顯示:2014年小型機/主機市場份額不到6%,x86高達94%。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小型機技術更新緩慢,且成本長期居高不下,技術人員也日漸匱乏,與x86形成鮮明對照;另一方面,x86技術進步明顯,其性能和可靠性已經接近/超過了小型機。更重要的是,在x86平臺上原生成長起來的開源生態系統,為用戶業務創新提供了近乎無窮無盡且經濟實惠的選擇。
在開源社區,最終用戶不再僅僅是技術的被動接受者,本身也是技術創新的發起者和貢獻者,用戶可以在開源社區實現良性的互動,有全球的智力資源來提供支持??v使最終用戶技術實力有限,仍然有開源軟件的商業化版本的開發者或定制服務商,可以為用戶提供專業化的服務。與傳統不同的是,這些定制化技術和服務所取得的進展和經驗,也會回饋到開源社區,并不會出現被廠商和技術綁死的問題,實現了用戶應用和開源社區的同步成長。
而且英特爾,也通過多樣化的產品技術,為這些開源技術,及其承載的應用負載提供了更多優化空間。它現在既有至強E7處理器來實現的縱向擴充(Scale Up)架構,也有基于至強E5的橫向擴展(Scale Out)平臺來供用戶選用。其中,基于至強E7的8路服務器可以提供最高達12TB的內存容量,更有基于NAND閃存、以及未來會采用3D XPoint技術的固態盤,甚至是基于DIMM的全新高帶寬,低延遲存儲產品供用戶選擇,這就為SAP HANA等原本依賴內存的數據庫和數據分析應用,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支撐。
有鑒于x86平臺上這種完善的硬件和軟件技術布局,業界普遍認為所謂U2L或者RISC to IA,其實并不完全是“棱鏡門事件”的繼續發酵,更是經過實際比較之后,用戶所最終做出的選擇。放棄了小型機,直奔x86,無論從自主可控能力,還是生態環境支持,用戶都擁有更大的自由度。
事實上,從Linux、Hadoop、Openstack到Docker、Spark,環境生態前所未有的活躍。而從參與規模、代碼貢獻到創新能力,x86環境生態相當成熟,日臻完美。這些任何其他生態難以追趕和模仿的,因為用戶不可能放著成熟生態不用,等待著其他架構來構建起他們的生態,互聯網+時不我待,任何延遲或等待都可能意味著落后。
可以說,互聯網+時代,不僅是一個業務創新和創意層出不窮的時代,也是一個技術空前活躍、爆發的時代。技術更新迭代之迅速,這在此前主機、小型機一統天下的時代是難以想像的。正因如此,RISC to IA或者是“去IOE”的產業話題和行動才會出現,互聯網企業的成功經驗已經驗證了x86就是這個時代最適合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