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轉型移動端的戰役中扭轉不利局面,英特爾過去幾年以投資及合作模式在中國深圳構建起了自己的營地,希望借中國市場的創新活力和低成本、高效率的制造模式推動自身轉型。而為輔助其戰略規劃,子公司英特爾投資在其中發揮著不小的作用,近兩年在中國市場的生態布局上表現積極。
日前在英特爾投資全球峰會上,英特爾投資宣布了10家新投資項目,總額達2200萬美元,從事智能全景攝像機制造的中國企業完美幻境也在其列。而在此前的9月中旬,該公司剛集中宣布了納恩博、藍岸通訊等8家在華投資的中國創新技術企業,涉及物聯網、智能硬件、機器人、云服務等多個領域,總金額6700萬美元。
即將在明年1月接替蘇愛文出任英特爾投資總裁的畢聞德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是該公司在華投資最密集的一年,新投項目13個,涉及金額1.68億美元。“從2013年至今,中國技術生態系統的發展速度只有美國硅谷可以媲美,”他同時表態稱,中國對英特爾投資至關重要,公司明年將繼續在中國市場保持活躍。
如何理解英特爾多點投資背后的生態意圖?面對同樣覬覦物聯網生態投資的本土風投機構,外來者英特爾又以何資本博得創業公司的青睞?
今年在華投資將超過三成
1998年,英特爾投資正式進入中國,彼時中國市場尚未出現風投的概念。而在華發展的十幾年間,英特爾投資的投資策略發生過幾次轉變,蘇愛文將其大致歸為三個發展階段:上世紀90年代末期,英特爾投資專注于軟件和PC,彼時這些產品在中國剛剛投入使用。而在過去15年間,包括英特爾投資在內的企業,不斷尋求投資機會,將已在硅谷獲得成功的商業模式復制到中國,并推向IPO。而最近3年的轉型期間,更多產品和模式變革迅速,創業公司致力于為滿足中國市場的口味進行創新探索。
英特爾投資也感應到了這種變化。該公司正逐步增加美國本土以外的投資比例,根據其提供的數據,非北美國家和地區的投資比例由1998年的5%上升至2014年的46%,其中中國是重中之重,在46%中劃得15%。而2015年,如果按英特爾預期的全球投資總額同比增長39%至5億美元投資總額計算,中國區的投資比例將上升至32%。
今年下半年,該公司在中國活動密集。9月17日,英特爾投資宣布在華投資8家創業公司,金額總計6700萬美元,名單中包括生產平衡車的納恩博、企業級云服務提供商海云捷迅、智能機器人系統方案提供商祈飛科技等。
此外,還在多地舉辦了以創客為主題的會議,如扶持大學生創業者的中美青年創客大賽,傳遞出親近初創企業的信號。不過據記者觀察,目前英特爾在華投資清單中的企業,多為已形成了較成熟產品和供應鏈的B端企業。對此英特爾投資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張寧宇表示,英特爾投資在C端企業及早期創業公司方面也有動作,只是出于公司策略考慮有選擇性地對外公布,未來會有更多消息。
目前英特爾投資針對中國市場設立了4只基金,分別是8000萬元的“英特爾投資——中國天使基金”、1億美元的“英特爾投資——中國智能設備創新基金”、5億美元的“英特爾投資——中國技術基金II”、以及2億美元的“中國技術基金”。這些資本被英特爾投資重點投放到智能設備、機器人、物聯網、車聯網、云服務大數據及數據分析等領域,正契合其母公司英特爾積極布局物聯網和云計算的整體戰略。
而在不同的項目背后,英特爾投資也有不同的投資意圖。該公司主要有四種投資類型:生態系統投資,獲投企業的產品采用英特爾技術,可拉動市場對英特爾產品的需求;市場開發投資,專注于可在新興市場推動技術應用的企業;彌合技術鴻溝投資,面向推廣基于英特爾平臺技術或幫助英特爾推廣產品的企業;尖端技術投資,面向新興技術領域,雖然與英特爾當前業務關系不大,但未來3至5年將發揮價值。
與一般的風投機構不同,作為企業內部投資機構,英特爾投資一直強調其追求以投資支持英特爾戰略發展,及獲取財務收益雙層目標。該公司從未對外披露過業績,根據其提供數據稱,目前其已為母公司英特爾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現金收益。
豐厚的利潤背后,是英特爾投資對風險的管控意識。過去十年,蘇愛文領導下英特爾投資表現出精明、穩健的投資手法。“我們既尋求項目與英特爾業務上的關聯性,也希望持續獲得與股東承擔的風險相匹配的回報。”他表示,英特爾投資一直對風險進行嚴格控制,因為過去幾十年間,他親眼見證過很多企業內部風投在運營3~5年后被董事會關停,因為其收益難以填滿財務損失,由此引來了爭議。
如何吸引企業?英特爾投資的“隱形金礦”
對企業來說,理想的投資人具備三點主要價值:其一,在企業缺乏資本時雪中送炭的。其二,具備辨別企業的價值能力。畢竟在科技領域,相對于懂商業的人、懂技術的投資人實則鳳毛麟角。其三,能夠以引路人和敲門磚的角色,幫助企業清除前進路上的障礙。
單從投資金額上看,英特爾資本或許不總是最慷慨的投資人,但最終的offer仍令創業公司難以抗拒。原因很簡單,作為芯片制造商,英特爾處于技術行業金字塔的頂端,在產業上下游延伸出了龐大的合作伙伴網絡,而這是一座隱形的金礦。因為技術產業具有高門檻和寡頭壟斷的特性,初創企業往往難以獲得主流商圈的認可,更不用說訂單。牽手與英特爾有親緣關系的英特爾投資,就像是獲得了豪華宴會的入場券。
泰凌微電子是9月份英特爾投資集中宣布的8家被投企業之一,制造用于物聯網連接技術的芯片。這家2010年成立的企業,目前在市場上的主要競爭對手是Marvell(馬威爾)、TI(德州儀器)這類國際芯片巨頭。該公司CEO盛文軍告訴記者,英特爾進入前公司曾收到很多投資意向,由于英特爾投資給出的價格與另一家差距較大,團隊內部也經歷了討論,而最終考慮到英特爾的影響力,決定讓其獨家進入。
隨后一個半月的變化超出了盛文軍的預期,阿里巴巴、京東、小米相繼約談泰凌微電子,此外還有來自全球市場的橄欖枝——Google和蘋果。“拿下任意一家的訂單,都足以支撐我們上市。”此前他曾與一家大客戶進行了一年半的洽談,一直無法推進合作,“他們說你的產品很好,你就是太小了,我對你不放心”。
在盛文軍看來這層變化背后的邏輯很明顯,“我們是個芯片公司,英特爾是全球最大最成功的芯片公司,這其實是一個很強的背書,說明對我們技術認可。合作伙伴會意識到,你的技術是有保障的。”
而對于一些面向B端銷售的技術型企業來說,盡管產品占據優勢,低調和行業的專深性仍會增加嶄露頭角的難度。9月份獲投蘇州諾菲納米,專攻觸控導電薄膜納米材料,創始人姜鍇對記者表示,在中國的投資環境下,高科技材料企業找錢并不容易。“你講一個材料公司,投資人最后聽半天,聽的挺熱鬧的,但還是聽不懂,他只能看(經營)數字的價值。”
英特爾投資母公司的技術背景,或許能把這些創業公司從眾多沙礫中撈出來。不過像做芯片一樣,英特爾在投項目上的風格也以技術導向和謹慎見常。張寧宇表示,英特爾投資看上的項目都是具備全球性技術實力的公司。
記者了解到,英特爾投資在華項目清單上,包括諾菲納米在內的多家企業此前都已經和英特爾開展了業務合作,對于如今的獲投,那也可以看作一個測試。而只有英特爾內部技術部門點頭,投資部門才會開始談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市場,百度和小米等本土巨頭也在利用入口、渠道和規模效應進行生態投資布局,正面交鋒難以避免。“相對于中國的競爭對手,我們的投資策略更聚焦于技術的可能性而不是客戶關系。” 畢聞德強調。他同時表示,“無論對英特爾還是英特爾投資,中國都是重要的市場。過去一年我們在移動技術上進行了重要投資,未來將繼續推進,而我相信我們強大的合作伙伴關系也將為在華布局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