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魯賓
BI中文站 3月28日報道
Business Insider日前發表文章,詳細介紹了Android如何從一家瀕臨倒閉的創業公司,發展成為統治全球移動計算設備的平臺。
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2004年,安迪·魯賓(Andy Rubin)給好友史蒂夫·佩爾曼(Steve Perlman)打了一個緊急電話。魯賓的創業公司Android遇到了麻煩,他解釋說。魯賓并不想再次開口要錢,但是形勢危急。
旨在為手機開發移動軟件的Android公司現金告急,其他投資者沒有注資。佩爾曼同意盡快提供一些資金。“或許越快越好。”魯賓緊張地說。魯賓已經錯過了給Android寫字間交房租的時間,房東威脅要把他趕走。
谷歌Android大樓
佩爾曼先到銀行取了1萬美元,10張100美元的鈔票,然后交給魯賓。第二天,他又提供了一筆數目不詳的資金,成為Android的種子輪融資。“我這樣做是因為我相信這個東西,我想要幫助安迪。”佩爾曼對Business Insider說。
有了現金,魯賓又帶領Android重回正軌。隨后他獲得了更多資金,把團隊搬到了位于加州帕洛奧托的一個更大的寫字間,這里可是美國西海岸的科技中心。
如今,Android支持著全球85%的智能手機,而iPhone只占比11%。它還在向手表、汽車和電視領域進軍,不難想象,未來Android將進入一切設備,從微波爐到恒溫器,再到牙刷。
在奪取智能手機市場85%份額的過程中,魯賓需要擊敗兩家在他們時代最具價值、最能盈利的科技公司:微軟和蘋果。他還要與移動運營商競爭,要說服手機生產商接受自己的理念。
魯賓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他得到了很多投資者的幫助,包括佩爾曼,也包括來自谷歌的大力支持。
Business Insider根據對多位早期知情人士的采訪,整理出了Android崛起之路。
不切實際的理念
在安迪·魯賓29年的硅谷生涯中,他一直是著名的技術天才、商業精英和活躍領袖。但從根本上講,魯賓是一位喜歡創造新事物的企業家,無論是編寫代碼還是開發機器人。
他在Building 44大樓內盡情展示自己的工程才能,這是Android在谷歌園區內的辦公大樓。在這里,魯賓利用業余時間開發了一個巨大的機器臂,每次發送信息就可以給他制作咖啡。這臺機器位于大樓二樓,一位前谷歌員工說它足以舉起一輛汽車。
魯賓的另外一個項目就是在谷歌園區的草坪上遙控一架巨大的直升機。“這是一架價值5000美元的巨大直升機,他想要駕駛它垂直起飛和降落,”前谷歌移動產品管理團隊的負責人薩米特·阿加瓦爾(Sumit Agarwal)說,“直升機沒有爆炸,但是在Building 44大樓前的草坪上解體了。”
魯賓在谷歌開發機器人之前,他首先要證明自己的瘋狂理念能夠執行得下去。他最瘋狂的理念之一產生于二十一世紀之初,給手機開發一款操作系統。
2000年代初,運營商控制著一切,從手機的營銷方式到推廣成本,他們想要維持現狀,不希望任何公司,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損害自己的利益。Android早期員工稱,正因如此,當時候科技行業大多數人認為魯賓的想法不切實際。
運營商體系是封閉和封鎖的,而Android是開源的。“開源”一詞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拿走Android原始代碼,免費應用到自己的設備上。任何人都可以基于這個代碼進行開發和修改。
魯賓最初想為照相機設計Android,但是無法引起投資者的興趣。所以他與此前設計過WebTV界面的克里斯·懷特(Chris White)、前T-Mobile營銷高管尼克·西爾斯(Nick Sears)結成團隊。魯賓解釋了他為手機創建開源操作系統的理念。瑞奇·米爾納(Rich Miner)于2004年2月加入這個團隊,成為另外一位Android聯合創始人,現在米爾納在谷歌風投負責東海岸投資。
據消息人士透露,Android團隊向風投資本家介紹自己的理念時,他們最初的商業計劃是免費向手機生產商發放軟件。運營商會從生產商訂購搭載Android開源軟件的手機,然后根據他們自己的想法對手機進行品牌命名或修改。接下來,Android向運營商出售基于這款軟件的“增值服務”。
這是一個旨在吸引運營商的商業計劃。但問題在于,任何移動產品的成功都非常困難,因為運營商不愿放棄他們對整個行業的控制。例如,魯賓開發的第一款手機T-Mobile Sidekick,只能在得到T-Mobile的同意,并且據此命名后才成為現實。很多T-Mobile Sidekick手機用戶根本不知道魯賓的Danger公司為何物,他們只知道自己只能從T-Mobile買到這款手機。對于任何想要購買這款手機的消費者來說,這是一款T-Mobile的產品,而不是Danger的產品。
當然,魯賓的計劃允許運營商公開做廣告宣傳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但也要求他們與Android分享在移動市場的話語權。他們不會輕易同意這樣的觀點。這種難以滲透的環境會令任何CEO生氣,但魯賓不會。
關于魯賓對運營商刁難的反應,一位消息人士說:“即便情況非常糟糕,你也絕對不能放棄,這是打造這樣產品的人們必須具備的工作基礎。”
大多數人認為,魯賓想要嘗試簡直是瘋了。佩爾曼與魯賓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在蘋果公司共事的時候就已經相識,他記得2003年魯賓曾與Whole Foods一位風投資本家會面,并問他對這個開源項目有何看法。
“他說,‘史蒂夫,加油吧。’他必須售出至少100萬部這種產品,才能打破格局,”佩爾曼回憶說,“他就像是要把整片海洋都煮沸。”
2014年,分析師預計全球Android手機出貨量超過了10億部。
理念背后的巨人
安迪·魯賓
魯賓畢業于紐約的尤蒂卡學院。創辦Android之前,他已經在科技行業摸爬滾打多年,最早在Carl Zeiss Microscopy工作,1986年至1987年間在這家公司擔任開發工程師。
據《紐約時報》報道,離職之后魯賓前往瑞士,在一家機器工公司工作。1989年在開曼群島度假時,魯賓遇到了一位名叫比爾·卡斯維爾(Bill Caswell)的蘋果工程師。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魯賓并不認識卡斯維爾,但幫了他一個忙:卡斯維爾與女朋友吵架后被趕出了自己的沙灘別墅,然后魯賓幫他找了一個住處。
正是通過卡斯維爾的引薦,魯賓得到了在蘋果工作的機會,并于1989年到1992年在蘋果擔任軟件工程師。在蘋果工作期間,魯賓對機器人的熱愛依舊非常明顯,他甚至得到了一個昵稱:Android(意即“機器人”)。
但魯賓也是一個喜歡惡作劇的人。他在開發蘋果內部的電話系統時,曾經使來電聽起來就像時任CEO約翰·斯庫利(John Sculley)給員工打電話授予特殊股票期權一樣,他還因此遇到了麻煩。
魯賓和佩爾曼后來離開蘋果,加入了一家名為General Magic的公司,這是一家上世紀90年代初從蘋果分拆出來的公司,它曾經開發出一臺手持的個人計算機,這被看作是現代智能手機的前身。現在,佩爾曼擔任Artemis Networks公司首席執行官,這家公司致力于提供傳統運營商網絡的替代解決方案。
1995年至1997年間,魯賓一直在General Magic公司工作。然后他離開公司,加入了佩爾曼創辦的WebTV,這家公司后來被微軟收購,并成為MSN TV。佩爾曼也隨之加入微軟。1999年,魯賓離開微軟,創辦了自己的公司Danger,正是這家創業公司發明了T-Mobile Sidekick手機。
魯賓當時候并沒有認識到,實際上這是他的第一個大突破,并最終導致他的第二個創業公司被谷歌看中并收入麾下。
谷歌拋出橄欖枝
盡管很多人認為魯賓的想法過于瘋狂,但他還是找到了一位早期的支持者:拉里·佩奇(Larry Page)。
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
佩奇是谷歌聯合創始人,他發現魯賓的Android項目時,還擔任著谷歌產品負責人。他要求谷歌一位高管與魯賓聯系,這可能是魯賓一生中接到的最重要的電話。
谷歌對魯賓說,他們聽說了Android,并想要提供“幫助”。此前佩奇曾在斯坦福大學的一個小組會議上見過魯賓。
2005年1月的第一周,魯賓和西爾斯開車來到谷歌山景城總部與佩奇坐談。參加坐談的還有谷歌另外一位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以及谷歌風投顧問、谷歌最早的10名員工之一喬治·哈里克(Georges Harik)。
谷歌聯合創始人布林
佩奇穿著很隨意,T恤配牛仔褲。布林連鞋都沒有穿,手腕上還戴著一塊迪士尼塑料表。他坐在兩個糖罐旁邊,不時往嘴里放滿滿一把糖果。
佩奇開門見山,先是贊揚了魯賓此前的工作。他說T-Mobile Sidekick是他見過的最好的手機之一。布林則開了幾個玩笑,然后與魯賓就Sidekick背后的技術細節進行了非常深入的交流。
這次會見并不完全是贊揚魯賓,布林還要考驗他。他一直強調如果怎么樣,會讓Sidekick更好,通過這種方式向魯賓施壓,并問他為何選擇這樣的方式來開發手機。
這不是一段充滿侵略性的對話,而是一次旨在解決問題的協作交流。
魯賓和西爾斯離開會談現場之后,這一點已經非常明確:谷歌對Android感興趣。但原因不清楚。谷歌是他們的朋友,還是敵人?你是否正在開發自己的移動軟件,然后從競爭對手取經學習?
T-Mobile Sidekick手機
45天之后,當谷歌再次給魯賓打電話要求第二次會面時,佩奇的意圖變得很明顯。這一次,Android四位聯合創始人全部到齊,他們還給谷歌展示了一款軟件原型。
哈里克直奔主題:谷歌想要收購Android。
四位創始人陷入了分歧。Android急需資金,因此魯賓、Android另外一位聯合創始人克里斯·懷特,以及西爾斯都同意收購,但是第四位創始人瑞奇·米爾納,現在任職于谷歌風投,希望公司保持自己的小規模。
最終,Android接受了谷歌的收購提議,據悉交易價格為5000萬美元。2005年7月11日,也就是1月份雙方在谷歌會晤約六個月后,Android團隊搬進了谷歌。
新模式出現
Android總部叫作Building 44大樓,整個團隊于2006年4月從Building 41大樓搬到這里,這與谷歌其他部門不太一樣。一個《《太空堡壘卡拉狄加》》(Battlestar Galactica)是的賽昂人把守著大樓的入口,小發明、小設備和機器人到處都是。
“Android有點抗拒成為大谷歌的一部分,”一位早期員工說,“它寧愿保持孤立。”
為了提高代碼質量,谷歌通常會在代碼編入產品前對每一行代碼進行審查。但是Android反對這種做法。直到一兩年后,谷歌才得以審查Android的代碼。
另外一位前谷歌員工說,早期Android就像是谷歌內部的“一個小島”,以自己的文化、在自己的秘密小組里運行。“當時我還沒有意識到,他實際上是在谷歌內部運營一家創業公司,”一位曾與魯賓共事的人說,“這就是他的做法。”
當時候,Android團隊的移動戰略與其他谷歌員工截然不同。2005年到2006年期間,如果有人向其他谷歌員工解釋Android背后的理念,得到的回應很可能是:“祝你好運吧。”
在Android之前,谷歌的移動戰略專注于將自己的應用安裝到其他手機上,例如諾基亞和黑莓手機。而根據Android的理念,谷歌不僅要向其他平臺安裝應用,還要打造自己的系統,推廣自己的服務。
“如果說過去是舊模式,”一位消息人士說,“那我們就是新模式。”
但是要想推廣Android,谷歌這支團隊需要開發出運行這款軟件的手機。然后他們要找到一家愿意銷售這款手機的運營商。
“開發手機是一件事,”曾與魯賓共事的消息人士說,“蘋果就是這樣做的。我們完全可以開發手機,但我們還需要建造基礎架構,建立聯盟和伙伴關系。”也就是說,與芯片生產商、智能手機生產商、移動運營商結盟。所有一切都是為了一款當時候極具破壞力的手機。
“他(指魯賓)非常嫻熟地在OEM廠商間游走,你經常找不到他,”消息人士說,“工程師通常很難坐到會議室里與CEO們討價還價,但是他可以。”
谷歌和Android團隊打造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手機G1,他們要向潛在的合作伙伴展示Android可以做什么,然后說服他們在自己的手機里使用這款軟件。
第一款Android手機G1
2007年,沒有一家運營商愿意與谷歌合作推出第一款Android手機。Verizon拒絕,Sprint不感興趣,AT&T沒有直接回復。甚至最終同意銷售G1的T-Mobile,一開始也是拒絕的態度。“在Android歷史上,這是一段艱難的時期。”消息人士說。
運營商想要通過手機出售內容,并保留所有的利潤,所以他們不愿與任何公司合作。他們實際上是手機生產商與消費者之間的隔離,根本不愿妥協。
Android團隊知道,T-Mobile是當時候他們最好的選擇。消息人士說,在與T-Mobile努力談判了六個月后,這家運營商又回到了原點,稱自己不愿與谷歌合作。魯賓是谷歌僅有的幾個知道T-Mobile交易受阻的人之一。
“他非常失望,但安迪不是那種把失望掛在臉上的人,”消息人士說,“我們仍有很多人不知道情況。當然,他也不喜歡這樣,知道這是我們最好的前景,我們在這方面也花了很多時間。”
但是T-Mobile最終同意了這筆交易,消息人士說這主要是因為Android聯合創始人尼克·西爾斯此前曾擔任在這家運營商擔任營銷高管,他成功說服時任CEO羅伯特·道森(Robert Dodson)接受這筆交易。
游戲變革者出現
谷歌最終克服了最大的障礙之一,找到了一家愿意銷售其首款Android手機的運營商。但就在谷歌為G1做最后準備的時候,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蘋果推出了智能手機。
喬布斯展示首款iPhone
“在去開會的路上,魯賓被喬布斯發布的新手機震驚了,他甚至要求司機停車,不愿再觀看手機發布會的網絡直播。”弗雷德·沃格斯泰坦(Fred Vogelstein)在自己的書作《纏斗:蘋果谷歌如何展開戰爭并啟動革命》(Dogfight: How Apple And Google Went To War And Started A Revolution)里寫道。
“我的天,”魯賓對車里的同事說,“我覺得我們不能推出這款手機了。”
魯賓和他的團隊修改了最初的計劃,最終推出了一款與最初版本區別極大的手機。最初版本的G1沒有觸摸屏,而是滑出鍵盤,并被看作對黑莓愛好者更具吸引力。蘋果是第一家全面押寶觸摸屏的公司,并認為這才是未來人們與計算機互動的主要方式。
“這是一個游戲變革者,”一位消息人士在解釋蘋果新手機在谷歌內部引起的反應時說,“這使得我們重新設計,重新評估:我們真的要推出這款沒有觸摸屏的產品嗎?我們不得不回到起點,重新決策。”
另外一位前谷歌員工則對此有不同描述。曾經負責谷歌產品管理的薩米特·阿加瓦爾說,早在iPhone面世之前,這家公司就在研發針對觸摸屏設備的縮放功能等。
“所有人都把這看作是一個劃時代的時刻。”阿加瓦爾說,“我覺得蘋果帶來的更直接影響是,我們看到了人們使用全觸屏設備的意愿。所有人都知道,這才是未來所在。我覺得,蘋果使得Android更快地轉向這個方向。”
征討iPhone
盡管Android團隊不得不走一次回頭路,但iPhone以一種意料之外的方式助推了Android的成功。最開始AT&T獲得了iPhone在美國的獨家銷售權,這款手機發布后引起的轟動已經足以令全世界相信,這必將是一次大事件。
一位前谷歌Android團隊成員說,到2009年iPhone的巨大成功已經令Verizon如坐針氈,這家運營商找不到一款可以與iPhone相匹敵的智能手機。在這種情況下,iPhone迫使手機生產商和運營商開始關注Android。
運營商把iPhone看作他們商業模式的最大威脅。有了iPhone,擁有客戶關系的變成了蘋果,而不是它的運營商AT&T。同時,很多用戶都從其他運營商轉投到AT&T,只為了購買和持有iPhone手機。
所以,iPhone面世之后,Android與運營商簽署合作協議就變得容易多了。
與iPhone相比,Android對于運營商來說吸引力更大。魯賓和他的團隊將它打造成一個開發者的平臺,而不是直接面向消費者,這使得運營商和手機生產商感覺更加放心。
“當時候的戰略就是反攻,”曾在谷歌Android部門工作的一位員工說,“Android給運營商帶來了另外一種應對iPhone的方式,我們要做的就是擬定運營商樂于見到、并有助于他們征討iPhone的條款。”
運營商可以對手機進行修改,添加自己的品牌,這使得他們對產品有了部分控制權。
第一個大勝仗
盡管如今的黑莓已經跌入智能手機市場的谷底,但在2000年代之初,它可是市場統治者。2007年iPhone面世后也不斷增強實力,當時候Android還籍籍無名。
Verizon看到了威脅,但沒有找到答案。但是,摩托羅拉找到了。
摩托羅拉開發出了一款基于Android操作系統的手機,并依據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命名為Droid。它并不像iPhone那么圓滑,看起來有些臃腫,鍵盤可以滑出。但在2009年推出之時,這可是市場上最出色的非iPhone手機。
Motorola Droid手機
Verizon花了一億美元來推廣摩托羅拉Droid手機。雖然它在銷量上不及iPhone,但是已經足以吸引全世界關注Android。最終,魯賓開發的平臺進入了主流,并開始擠壓iPhone。
“我仍然記得最初幾天的銷售數據大幅攀升,人們盯著圖表,忘情地歡呼和慶祝。”前谷歌員工、2007年至2010年負責Android產品營銷的喬納森·馬圖斯(Jonathan Matus)向Business Insider介紹說。
魯賓的魔力
是什么使得Android成為當今世界不可阻擋的潮流,這個問題或許沒有確切的答案。這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是魯賓知道如何打動2000年代初的運營商。他深知運營商不愿放棄自己的權力,所以魯賓及整個谷歌Android團隊展開了游說,告訴運營商這款軟件不會要求他們放棄權力。與此同時,運營商也不會孤軍作戰,例如第一款Droid就是摩托羅拉、谷歌和Verizon合作的成果。在最終的產品上,這一點表現得更加明顯。
“開源非常重要,因為這使得運營商和生產商相信,谷歌不會對Android平臺擁有絕對權力。”一位消息人士說。
隨后,魯賓在Android的發展方面失去了話語權,谷歌高管桑達爾·皮采(Sundar Pichai)接管了Android、Chrome和谷歌的大多數重要產品業務。近兩年來,皮采一直負責Android業務,魯賓也在2013年3月離開了Android部門,投身于他最初的愛好:機器人。他負責谷歌的機器人部門,直到2014年離開這家公司,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創業孵化公司。魯賓在商務社交網站LinkedIn上的資料顯示,這家創業孵化公司名為Playground.global。
從內心來講,魯賓是一位企業家,他深諳如何創建公司,能夠預料到發展過程中的一切障礙。Android就是最強有力的證明。正是魯賓使得谷歌和整個移動行業深信,他能夠用Android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這就是安迪·魯賓的魔力,”一位曾與魯賓共事的消息人士說,“他招募人才時,所有人都愿意為之奉獻。他仍然心存夢想,并能非常聰明地集合眾人之力。他不僅有能力吸引人才,還能讓人們堅定地跟著他的道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