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服務器市場,最熱鬧的是浪潮和聯想這兩個歡喜冤家,市場多,動作多。但歸根結底,獲得市場是一個綜合的競爭,包括產品、服務、技術、渠道等等,只有戰略(動動嘴皮)不足以說明問題。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浪潮和聯想掐架,擠掉的并不是對方的份額,倒霉的到底是哪個熊孩子呢?惠普?戴爾?華為?
誰家市場大?
先從數字比較這兩家,所有數據參考Gartner的公開報道,網上均可查到,以下不再說明數據來源。
總體可以判斷,國內X86市場,國外廠商一片哀鴻,除了戴爾繼續堅守之外,惠普和IBM下滑厲害,尤其是IBM的市場。國外廠商已經連續6個季度不敵中國廠商了。
這里有內因也有外因,今年已經說的夠多了,IBM自身營收下滑、出售X86、國內“去IOE”趨勢、安全、開源、融合、跨界、信息化需求等等綜合因素導致。
按照出貨量算,今年Q1浪潮市場份額是19%,同比2013 Q1 6%上升13%;而同期聯想份額是11%,同比不變,不增不減;IBM 為11%,同比18%下滑7%份額。
聯想 IBM市場份額為22,比浪潮的19多3個點。
到了Q3,浪潮市場份額為18.33%,聯想為11.95%,IBM為8.4%;聯想 IBM為20.34%,比浪潮多2個點。
浪潮突飛猛進的原因很多,從今年前三個季度的表現看,市場份額一直穩定在19%左右,聯想也穩定在11%左右,而IBM繼續下滑,這導致兩者之和在下滑。
可以看出來,2013年Q1,聯想 IBM的市場份額為11 18=29%,而浪潮只有6%,比例為29:6,三者占據35%的市場份額;而如今的比例為20:18,占據38%的市場份額;聯想 IBM的市場份額喪失9個點,而浪潮則增加了12個點。
基本可以判斷,IBM喪失的市場份額,被浪潮蠶食的很厲害。同時,浪潮也蠶食了其他廠商的市場份額,究竟是誰的?估計是惠普的。
娛樂一下,出道算術題。假如“讓對方雙倍返還”,那么,是雙倍返還9%的市場份額還是返還12%的市場份額?聯想能不能接住18或者24個點的市場份額?那是搶走浪潮的還是搶走華為、曙光(別再欺負它了,它的市場本來就少)、惠普、戴爾的呢?
誰家在拼命?
按照以上分析,市場不可能再發生巨大變化,除非某一家廠商撂挑子不干,或者是突然發生巨變(裁員、倒閉、虧損、做假賬等等),或者市場環境在巨變等,否則市場格局不會有巨大的變化。因為一個廠商的實力畢竟有限,消化能力也有限,不可能總是無限的增長,也不可能斷崖式下跌。前提是,誰都不要犯錯。
從各自營收角度分析。
浪潮(指浪潮信息)是單獨經營服務器等硬件公司,預計今年銷售額接近60億元人民幣,而聯想的服務器 IBM的服務器則從屬聯想集團,集團年銷售額為2300億人民幣;
按照浪潮服務器的收入估算的話,那么,聯想 IBM服務器頂多66億人民幣(按照20:18計算)。這里沒有算浪潮的營收有其他硬件(存儲等)的營收,也沒有大概估算三家服務器的平均價格。如果這么算,聯想所有服務器占集團總營收的2%。這里只算中國區,不算全球市場。
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浪潮是拼了100%的力氣往前沖,而聯想則是花了2%的力氣做服務器,誰更用心呢?
當然,這種對比也不對,還要從人數、技術實力、規模、投入資金實力等多方面對比。這種對比的意思是,浪潮稍微掉以輕心,銷售額就下滑;而聯想打個盹,在財報上也不會很明顯。
誰家品牌好?
聯想的策略是,原有的Thinkserver系列服務器主攻中小企業,而IBM X服務器則主攻大中型企業和數據中心,并從過去的一二三線城市擴展到四線一下城市;為了安撫IBM服務器,保持原有策略不變,聯想還會維持雙品牌的運作,同時有兩套相對穩定的渠道體系。
浪潮則是按照面向市場劃分,主打互聯網市場和企業市場,畢竟已經占據互聯網40%的份額,與政府、金融、電信運營商等重要行業的關系良好。
一套人馬賣一個品牌下的所有產品,以及兩套人馬賣兩套品牌,誰強誰弱?這個很難說。要說優勢,企業的一個品牌適合內部整合,迅速出擊,集中力量。不利的地方是,一旦戰略失敗,則損失慘重;
而雙品牌的優勢是,能覆蓋不同的客戶群,大小通吃;不利的地方是,難以形成品牌優勢,內部協調困難,各說各話,仍舊是兩個體系,無法做到1 1大于2,甚至是小于2。這牽扯到供應鏈、采購、渠道等種種因素。
誰家渠道棒?
浪潮宣稱,2014年國外品牌 90%的鉆金渠道已與浪潮簽約,渠道數量同比增長223%,TOP100中國方案百強商達到55家,新增簽約合作伙伴達到1500余家,截止目前浪潮合作伙伴規模已經超過5000家。
而聯想在山東濟南召開新聞發布時,宣稱在山東市場有超過3000家合作伙伴,這個數字如果屬實的確令人吃驚,市場容量有這么大嗎,一個區域的合作伙伴就快比浪潮全國的合作伙伴多?
其實,無論浪潮、聯想怎么說,對于渠道而言,代理誰家的產品都一樣,關鍵是增值服務,能否進入廠商的生態圈,能否從用戶角度為自己帶來生意。誰家宣傳簽約了另一家的渠道都不足為奇,能夠真正取代對方的渠道,這才是真實惠。
有時候渠道就是墻頭草,可以同時代理任何一家的產品;所謂渠道為王,在服務器市場仍舊適用。
誰家未來更厲害?
這里并不想從戰略角度分析。
聯想提出由云計算、企業級應用、移動互聯行業應用和IT服務組成的全新商用客戶價值體系,并發布了騰云計劃。通過該計劃,聯想將在中國興建50個云計算中心,建設開放的中國云生態系統。
而浪潮提出云中心、云服務、云安全、云伙伴為四大方向的浪潮集團云海戰略。浪潮正在積極向云計算服務供應商轉型。
這是兩個集團的競爭,也是面向未來的競爭。通過這種簡單的戰略對比,就能看出,無論廠商制定什么樣的策略,出發點是基于自己的資源,努力構建自己的產業鏈和生態圈。未來市場容量如此大,誰家也不能通吃,有交集,有合作,一起賺錢才是最大的贏家。
站在服務器市場看也是如此。中國的市場繁榮、信息化需求強勁、產業互聯網方興未艾、移動互聯引領變革、B2BC不斷在融合,產業之間原有的界限在模糊,相互在融合,在這一場變化中,無論是浪潮、聯想(IBM服務器)還是戴爾、惠普都不可能一家獨大。
在綜合比較技術、產品質量、售后服務、銷售策略、研發實力、品牌認可、策略等之后就會發現,服務器廠商各有所長,不可能“只手遮天”。并且,在這個巨大的市場面前,總是盯著對方很是無聊,眼界能抬高一點嗎?對方的舉動均是站立在對市場的理解以及資源匹配方面,對方的成功不可能復制。倒是對方的失敗可以輕易學會。
未來,最大的可能性是,這兩家都不犯錯,中國服務器市場份額逐步擴大,浪潮和聯想(包括IBM服務器)的差距在5個點左右,此消彼長,共同蠶食犯了錯誤的服務器廠商地盤,比如過去一年表現糟糕的惠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