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惠普公司宣布:將現有公司拆分成“惠普企業”和“惠普公司”兩家獨立的公司,前者將專注于企業技術基礎架構業務、軟件業務和服務業務,后者將主營PC和打愈業務,同時保留“HP”LOGO。新公司將公開上市,預計交易在2015年10月之前完成。這家具有75年歷史的IT巨頭完成了一次重大的變革,而本次的拆分是迫于競爭“斷臂求生”,還是戰略轉型做出的明智之選
轉型明智之選
作為科技公司第一陣營的惠普,此次進行拆分,業內對此褒貶不一,評論各異。到底惠普為何作此舉動,是迫于競爭“斷臂求生”,放棄產業鏈的協同優勢,還是戰略轉型做出的明智之選?筆者認為,惠普的此次拆分并非歡天喜地的戰略決策,恐怕對自身來講,更多的是戰略環境下的無奈之舉,更是戰略轉型的明智之眩
首先從行業環境來看,惠普的主營業務PC、打印及企業服務等業務在全球呈現以下特點:第一,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很多行業不斷被細分化、精細化,惠普所處的電子信息產業也不例外,各個產業鏈條、產業環節不斷涌現出更多的細分公司,正所謂“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幾十年前靠完整產業鏈打天下的優勢已不再,倒因為鏈條過長越來越出現“尾大不掉”的局面。
第二,各產業發展周期不一。PC業務由于移動設備、平板電腦的出現,不斷受到擠壓,PC業務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市場也漸趨飽和,整體處于成熟末期,已開始進入衰退期。打印業務作為PC緊密關聯的業務也受到影響,同時產業鏈細分出現的一系列更專業、更高效的外包服務也極大地影響了PC和打印業務的關聯優勢。不過,隨著技術的推進,3D打印技術的出現使得打印業務在一段時間內還將處于成熟發展期。軟件和企業級服務目前仍處于高速發展期,是很多科技類企業的戰略核心業務,產業發展周期的差異使得一家企業難以高效地統籌所有產業環節。
第三,在當前的行業環境下,很多早期靠產業鏈條發展并占據領先優勢的電子信息類、科技類企業都開始進行拆分。IBM早在2005年就將PC業務剝離,上半年又將相對低端且市場不斷萎縮的X86服務器業務剝離;電子商務巨頭eBay近日宣布,計劃將PayPal支付業務剝離出去;EMCCorp也在積極探索多種戰略選擇,其中就包括將其子公司、虛擬化軟件制造商VMware進行整體出售、部分出售或者剝離;根據10月10日的最新消息,殺毒軟件商賽門鐵克也將拆分為兩家獨立上市公司,分別專注于安全業務和信息管理業務,分拆將于2015年底完成。
從內部環境來看,惠普此時的拆分也具有相當的必然性,一是PC業務整體日暮,惠普自2012年被聯想超越,降為PC全球第二大供應商之后,市場不斷萎縮,核心競爭優勢不再,企業級服務是唯一能與IBM等IT巨頭抗衡的業務。從產業選擇的角度看,聚焦優勢資源,讓資本、技術和勞動力各歸各位到更適合自己的地方是明智之眩同時,移動互聯技術正以摧枯拉朽的力量改變著一切,很多傳統產業尚在危險之中,更何況引領潮流的科技企業,一些站在前端的企業早已涉足云服務、大數據等業務,惠普在這方面已經落后,此時通過拆分進行戰略重點轉移或
許為時未晚;二是從企業組織的靈活度來看,企業越來越大,組織機構也越來越臃腫,決策效率低下,競爭力下降,體態龐大的惠普近幾年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一定程度上通過拆分釋放企業價值、增加組織靈活度也是必然。
拆分符合戰略本質
惠普此次拆分是一次重大的戰略舉措。戰略的本質就是選擇、定位和布局,三者缺一不可,又相輔相成,一步錯,滿盤輸。
惠普的拆分之選符合了戰略三步:
第一,在戰略選擇中的產業選擇上是可行的,隨著信息技術的推進和發展,個人業務和企業級服務在IT公司內部運營的差別越來越大,個人服務更加追求個性化、便捷化、娛樂化等,企業級服務更加追求專業化、精細化,在企業文化、用人、架構、操作手法上的差別已日益明顯,將兩者同時協調很難。
同時,伴隨著現代化信息服務形式和技術的沖擊,以及互聯網的分工制造,應該將有限資源聚焦細分市懲優勢業務,進行深耕細作。1999年惠普將測試測量業務進行分拆便說明了這一點,也成就了該領域的巨頭。
第二,在戰略定位上也將更加明晰,此次拆分向投資人和資本市場釋放了明確的信號,惠普究竟是一家消費屬性更強的PC企業,還是企業級屬性更強的、面向企業的公司,這有利于未來進一步的資本運作。
第三,在戰略布局中的時間布局上,在2011年提出PC分拆意向時,如能做出準確的戰略研判和清晰的時間序列,或許惠普近日在企業級服務上做出更大的業績也未可知,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各自自主靈活的運營或許將止縱普自2011年以來連續三年的營收下滑。
針對惠普此次的拆分很多人持質疑甚至否定態度。一些觀點擔心惠普此舉會失去規模優勢,筆者認為,對很多企業來說規模確實重要,但規模未必一定能產生優勢,不同行業、不同環境差別甚大。對科技企業來說,技術創新是根本和生產力,這也正是惠普幾十年來的傳統優勢,但在創新速度就是制勝關鍵的今天,大而全的規模一定程度上反而會成為企業的拖累。比如,產品涉及軟件系統、PC、服務器等的微軟就是攤子鋪得太大,回報卻很少;早年因掌握整條手機生產鏈條在智能手機領域一家獨大的三星,近年也被僅專注設計和銷售的蘋果超越。
另外一些觀點認為,惠普的拆分會喪失各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損失或將達到10億美元。其實對任何企業來說,均以利潤為生存之根本,利潤的產生來自價值的創造和成本的減少,當企業內部管理成本高于交易成本時,便不存在所謂的協同效應,即便因拆分喪失10億美元的經營協同效應價值,同時付出超過10億美元的管理成本,便不劃算了。
拆分只是第一步
拆分是惠普發力戰略舉措的第一步,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追求企業更好地發展。縱觀惠普當前的現狀和競爭態勢,PC全球市場日益萎縮,且2%-3%的超低毛利率難以對未來發展起到助力作用,打愈業務雖不是核心業務,卻是重要的現金流來源,利潤率達到20%以上,可以為未來發力3D打印技術或其他出路提供重要的資金來源。
企業級IT服務未來有利可圖并具備增長潛力,但目前利潤率較低,且連年下滑,相比IBM等企業整體實力較弱,未來通過持續投入進行技術創新、提高附加值能力,或通過并購等資本運作手段獲得某領域的優質資源,是惠普在該市場崛起的核心路徑。
但拆分舉動對惠普的現金流進一步分源,現金規模縮小,通過靈活的運營開拓現金流也是惠普未來的挑戰之一。未來之路,需要惠普在戰略選擇上做出更明智的決策,除了產業選擇,商業模式選擇和價值鏈選擇還決定著惠普的未來方向。總之,此次的拆分或許成就不了惠普短時間發展壯大,超越對手,再次續寫輝煌,但這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