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英特爾財報里的隱憂:巨頭在等什么

責任編輯:editor006

2014-10-16 15:12:59

摘自:百度百家

你看,Q3,英特爾移動和通信集團凈營收僅100萬美元,去年同期為3.53億美元;運營虧損為10.53億美元,去年同期運營虧損為8.10億美元。1、它至少說明,英特爾移動業務依托深圳產業鏈的商業模式,還沒有得到真正大規模的出貨驗證,還處于構建過程中。

英特爾Q3財報靚麗,符合我之前的預期。但樂觀里面,也有隱憂,巨頭應該在等待著什么。

你看英特爾股價,在財報發布后,僅有微弱上揚,反映出一絲謹慎。而昨日則有明顯的跌幅。

幾個月前,我曾分析過它的基本面與外部因素,在此不多說。只總結幾句話:巨頭的財報反映出,全球互聯網的熱潮,正從消費一端或者說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端,或曰產業互聯網,開始圍繞基礎設施、B端的應用層做文章。這個也是迎接新一輪商機的基礎工作,它會產生更大的杠桿作用。

我一直強調,PC的形態正在發生變化,隨著可穿戴、物聯網以及包裝多樣的垂直應用市場,比如智能家居、汽車電子、醫療等概念普及,處理器的出貨會大增,只是說,在產品與方案層面,還缺少一種系統整合的能力。

總之,巨頭在全球產業中的整體優勢、市場地位依然不可動搖。它的生態體系里,雖然移動與通信部分發展不利,但是整體抗風險的能力仍十分強大。

但是,也要看到,英特爾的移動與通信業務,無論同比,還是環比,Q3的數據都更加難堪。

你看,Q3,英特爾移動和通信集團凈營收僅100萬美元,去年同期為3.53億美元;運營虧損為10.53億美元,去年同期運營虧損為8.10億美元。

說實話,之前我對英特爾這個部門的數據本來也沒有多高期待。但是100萬美元的凈營收還是讓我有點吃驚。

真的。移動和通信業務這組數據值得玩味的東西太多。我認為存在以下可能:

1、整個Q3,英特爾移動與通信芯片沒有形成真正出貨。

我是說有形的物理形態的處理器產品。之所以還有100萬美元的出貨,我認為,那很可能是針對有限幾家企業的授權費用或其他技術支持費用。但是,授權不等于出貨。英特爾的所謂處理器停留在圖紙、電路圖,或者沒有流片的方案形態。

2、Q3出貨了,但沒賣到錢。

這邏輯不奇怪。有人放話說,Q3,英特爾平板芯片出貨1500萬顆。這個數據有點怪怪的。哪怕每顆只賣1美元,或者就算0.5美元吧,那也是750萬至1500萬美元收入。100萬凈營收與1500萬顆芯片,這組數據充滿矛盾。

倒過來計算,就算平板芯片出貨等于英特爾移動與通訊集團營收全部,用它去除100萬美元凈營收,那可是一顆芯片只有0.06美元的價格。這個同樣不可能。

最大的可能是,2014年,英特爾不指望賺到錢,許多顆芯片索性就是讓已獲得授權方免費一樣交由終端廠家試用,借機培育市場。

但有點不解的是,除山寨群外,英特爾還個宏碁等臺企合作,如果都試用,它們這些有品牌影響力的,恐怕也很謹慎,畢竟產品體驗要影響品牌形象,謹慎為上的。這更能說明,宏碁它們的平板出貨并不多。

3、英特爾巨虧,說明投入大,比如可能受開發成本、運營成本、補貼、收購影響多。這些原因肯定站得住。

但是,如果只停留在這個層面,英特爾財報解讀的價值也就了了。但在我看來,其實它還反映更多。

1、它至少說明,英特爾移動業務依托深圳產業鏈的商業模式,還沒有得到真正大規模的出貨驗證,還處于構建過程中。

不要老宣揚1500萬顆,這個數據有點矛盾、意義也不大。

最關鍵的是,這是否是消費者的主動選擇,他們的體驗更為重要。

在我看來,英特爾沒有不要糾結于2014年到底能不能完成4000萬的出貨,這真不是關鍵處,如果刻意去沖數字,甚至湊數字,尤其是在Q4,以便硬挺著完成指標,那會有害于未來。

2、單純依靠深圳的產業鏈力量,是很難有真正的出路的。

這不完全怪深圳那邊的資源。這個跟英特爾自身商業模式有關。

到了這種狀態,我必須說幾乎之前沒有說破的話:英特爾雖然已授權本地有限幾家企業用它方案,類似交鑰匙的模式,但是,幾家企業技術實力有限,加上英特爾高度管控,它們基本沒有多少參與定義產品的能力與機會。過去它們是ARM陣營,雖然市場無序,但技術方面、備料選擇方面,生產制造方面,可選空間很大(當然主要是成本驅動),上市周期更快(質量粗糙)。

這種局面,表面看,對于英特爾十分有利,比如它提供備料選擇,管控技術與生產制造,但是,合作方參與有限,它們也無法對英特爾的創新有太多根本的幫助。這是一種不平衡的合作模式。如果英特爾繼續堅持而不做調整,既不會真正提升它們的技術實力,也不會有多少真正的創新回流,從而導致巨頭研發成本更高。

我這不是否認深圳產業鏈的創新。而是說,雙方因為各自有自己獨立的考量,合作上不徹底,尤其是知識產權層面。這種局面下,授權仍只是一種單向的模式,雙方都很尷尬。

3、從上述原因出發,再去體會英特爾為何迫切牽手瑞芯微、紫光,就有些豁然開朗。

拋開不明的產業政治原因,相比深圳另外幾家拿到授權的企業,瑞芯微、紫光旗下的資源,在研發實力、現有模塊以及商業化方面,要明顯出色。多年來,它們與下游的出貨合作得到過大規模驗證。

它們有與英特爾合作的技術與經驗的條件,英特爾確實也需要它們參與產品的定義。巨頭對于消費類市場的產品定義與滲透,依然存在很多不足。雙方之間的合作,會緩解英特爾的壓力。

當然,合作的背后,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中國市場因素。巨頭是不可能放棄,它是焦點。

總結起來,如果將英特爾財報與長短期的市場變化結合分析,它還能反映更多。比如前幾天,美國一家半導體企業老板對行業的悲觀評價,導致整個半導體板塊股價大跌,雖然我覺得這個有點夸張,但是至少說明,身在其中的人,也缺少真正的信心。

但是,整個行業還是在成長中。你能看到,前幾天,三星宣布,將巨資在韓國本土建立更大規模、工藝更先進的半導體工廠。英特爾在以色列也有更高的規劃。而臺積電在制程被動一代后,也在急速布局,試圖在下一代上翻身。

至于中國大陸半導體業,則是通過明確而強烈的國家意志,傳遞著產業的信心,它主要呈現為產業鏈構建、資金支持、核心環節整合、全球市場并購、投融資、孵化器等。中國這一波熱潮,將有望持續多年。在一個制造業持續的結構調整與升級,終端市場活躍的中國,這一信號其實帶有更多杠桿效應,其實它就是伴隨著國家,想激活制造業乃至整個實體經濟,絕不是為了芯片而芯片。

而且,與半導體產業融合領域的領域越來越多。你看,本土幾家平板顯示企業,都將自己的名字改成“半導體顯示技術”了。

這就說明,全球區域市場的半導體產業競爭,不是和緩了,而是更加加劇。只是,它更多以融合、整合、產業合作的形式表現出來,體現了更多競合的特征。英特爾、高通與中國大陸企業的合作,無論用意多深,也是都產業面上最基本的動作,符合市場規律,只是說,由于外部環境變化劇烈,這些舉動來得比過往感覺快了一些而已。

單純分析財報只是一個死循環。跳出數據看整個環境,才能真正體會到產業的脈搏,它不是冰涼的,依然充滿溫度。然后,你再回到英特爾財報,再感受一下近期英特爾高管在香港的言論,就能理解,Q3的數據里,其實有這家巨頭的耐心、毅力在,它依然在等待市場機會,尤其是4G與物聯網。在我看來,如果巨頭移動與通信業務,連市場轉換的關鍵期的虧損都無法承受,那它之后的苦日子不要太多。

因此,若為英特爾鼓與呼,我倒是不希望它接下來刻意沖刺那個4000萬平板處理器出貨,畢竟,生態布局的好處,遠遠大過一兩季甚至一兩年的具體出貨。

鏈接已復制,快去分享吧

企業網版權所有?2010-2025 京ICP備09108050號-6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阳县| 中江县| 宁武县| 诸城市| 民县| 甘肃省| 西安市| 大理市| 太仓市| 新竹市| 珠海市| 汾西县| 绵竹市| 吉林省| 黑水县| 上虞市| 佛山市| 离岛区| 密山市| 平武县| 扶绥县| 额敏县| 巍山| 罗城| 南阳市| 贵定县| 清流县| 阜宁县| 昌平区| 甘泉县| 鄂州市| 桦南县| 禄丰县| 桑植县| 天祝| 庆安县| 高青县| 英山县| 秭归县| 丹江口市| 呼图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