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4年前蘋果公司發布iPhone 5時只是因為更大(bigger)更薄而讓一些果粉臉上掠過一絲失望,那么,一周前iPhone 6的發布則徹底將蘋果產品的愛好者撕裂為兩個陣容:喜歡者愛上了它的“大者更大”(bigger than bigger, iPhone 6的宣傳語),不滿者痛斥之為蘋果的墮落。
蘋果真的開始從頂峰跌落了嗎?毫無疑問,答案是是的,同時和這個高傲的貴族一起墜落的還有它的追隨者——三星。此前,就有人把“bigger than bigger”翻譯成“比更大還要更大”,也有人稱臺灣地區的翻譯更正宗“豈止于大”,不過,有網友指出,可能還有第三者譯法:“比三星那個更大的還要大!”。現在三星最大的手機屏幕是7英寸的三星P1000,雖然沒有iPad那么大,但那在手里當平板用,絕對沒有任何區別。所以,那天蘋果直接追上了三星的大屏幕步伐,把iPad直接改裝成平板電話,看官千萬莫要吃驚,到那時,蘋果和三星的肉搏就真正開始了!
事實上,兩家公司之間的貼身肉搏早就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就達到了巔峰,只不過,兩個巨人一路打來一路下墜:在2013年的智能手機市場上,蘋果的市場份額從18.7%下降至15.3%,三星的市場份額也從20.9%下降至17.9%,而且這一下降趨勢還在持續。
iPhone為什么不敢降價?
在了解蘋果和三星同時墜落的原因之前,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另外一個秘密:iPhone 手機為什么一直死死地硬撐著,從來不敢降價?
早在兩年前,有好事者就發現了這個秘密:
從2008年2季度iPhone手機進入質量穩定時期開始,iPhone(無鎖版16G)在美國的平均售價一直在600美元左右,2012年發布的iPhone 5,以及后來的iPhone 5S包括新發布的iPhone 6,都沒有突破這一價格魔咒?
為什么iPhone手機不敢價格?唯一的一次例外是iPhone 5C(16G版為549美元,比5S低了100美元),它似乎是專門為中國市場而設計,針對的恰恰就是三星中高端產品這樣的競爭對手。事實證明,iPhone手機價格的第一次“俯身下探”并沒有為它贏得市場,將近1000元人民幣價格的差別并沒有將iPhone 5C和iPhone 5S的市場用戶區隔開來,面對大批中國用戶的吐槽,蘋果第一次暴露出了它的弱點:它太在意三星這樣的對手了,這也為后來“bigger than bigger”的iPhone 6作了很好的鋪墊:它早晚都會向三星看齊!
一般來說,一款產品能夠長期盤踞高價市場,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它具有競爭對手難望其項背的“突破性創新”能力,就像2007年第一代iPhone的橫空出世,完全打亂了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對于手機的定位(iPhone 4的鋼化玻璃和超薄設計也堪稱喬布斯時代的驚艷之作);第二種方式就是不停地升級,誘導用戶為高價賣單,直到這種“機械升級”模式無法維持為止。因為不可能每天、每個月或者每年都有革命性的產品產生,因此,第二種“機械升級”方式幾乎成為IT產品的不二法寶,直到這一產品升級到無法升級(也就是用戶最后厭惡升級、根本不買賬)為止。
事實上,從當年的諾基亞、摩托羅拉到今天的微軟和英特爾,都是不得不進入無限的“機械升級”模式,或者壽終正寢,或者萎靡不振。從這一意義上而言,iPhone 6就是蘋果手機的“回光返照版”,盡管媒體報道iPhone 6的預定量如何“史無前例”,但一旦iPhone只能滑入“機械升級”模式,甚至為了籠住客戶而不得不向競爭對手蘋果學習(不再去創造客戶需求),蘋果的增長曲線就到頭了。
蘋果如今只能依賴“機械升級”維持的高價形象,根本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避免庫克一直在小心避免的問題:千萬不能讓蘋果的市值從高峰跌落,這時對于繼承者庫克和他的團隊來說,他們關心的已經不再是去研發那些“搞他媽個震耳欲聾”的創新性產品了。根據瑞銀的研究報告,iPhone系列手機的毛利不會低于售價的50%,而自從第一臺iPhone手機誕生以來,iPhone手機價格幾乎都比其他競爭對手(包括三星)的平均售價要高出400美元左右,這400美元扣除一部分額外的材料費用(如康寧的鋼花玻璃),剩下的幾乎全部就是蘋果公司的超額利潤了!
三星的無奈:在兩個戰場作戰
了解了蘋果手機“高價模式”的秘密,就更加容易理解三星手機的“無奈模式”了。
從2009年三星推出第一款基于Android系統的智能手機以來,上百款智能手機中,三星幾乎覆蓋了從2、300百元到5000多元乃至上萬元人民幣的所有市場空間。
對于三星而言,同時在高端和低端兩個市場作戰,實在是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論所謂的“生態系統”,它無法和蘋果幾十年磨一劍相提并論;論價格優勢,它更無法和眾多中國市場上山寨出身的“價格屠夫”們血刃相見,事實上,三星在2012年大批量地推出一系列低價智能手機,也使它很快登上巔峰位置,就在這一年,三星的市場份額超越了諾基亞,成為了新的“王者”。
但低價模式對于任何對手而言,都是傷人傷己的雙刃劍。2012年由此成為三星的轉折之年,它很快就從市場高峰墜落,并且進入增長乏力的怪圈。有人稱,三星的秘密武器包括了研發、專利、全線產品布局、供應鏈和營銷等五個方面,但實際上并非如此。筆者曾經受邀去三星總部實地探訪,更準確地說,工業設計(包括大屏)、巨額營銷才是三星的兩大制勝法寶。在三星總部,一幕關于三星手機的設計墻令我印象尤其深刻,在上面詳細排列著沒一款三星經典手機設計者的名字。
正是在這兩點上,三星深知,蘋果還不是最可怕的競爭對手,對于三星而言,技術創新能力上的不足,使之和眾多中國廠商注定要發生一場正面遭遇戰。
中國軍團:“價格屠夫”大有可為
毫無疑問,在蘋果、三星墜落的同時,與之對應的正是華為、聯想等眾多山寨“中國軍團”的崛起。
在充當“價格屠夫”這一點上,從微波爐、小冰箱到功能手機,國內廠商都成建立過赫赫戰功。2006年筆者去諾基亞在北京的一家組裝工廠實地參觀時,一位負責人就當面向我抱怨,像諾基亞這樣曾經的手機“貴族”,最后也不得不生產售價只有幾百元的廉價手機,這個行業根本就做不下去了。
事實上,在iPhone手機給予諾基亞和摩托羅拉這些當年的手機貴族最后一擊之前,這些手機巨頭早已因為令人生厭的“機械升級”模式而受到用戶的鄙棄。像摩托羅拉在2002年曾經推出過一款“冰雪”手機V70,長得玲瓏可愛,售價一度高達7000多元,可如果你興沖沖地買了這樣的手機向女朋友獻媚,過不了不久,你就會發現它只是個“銀樣蠟槍頭”的擺設而已,不僅不好用,而且還毛病百出。最后,摩托羅拉也不得不屈尊低就,放下身段做低端手機,最終陷入價格泥潭根本就無法自拔。
論低價優勢,一款低價手機必須至少符合三個條件:首先是低成本制造,包括材料和人工;其次是巨量用戶,才能夠保證你規模化之后的邊際利潤;第三個是靈活應變,這其中包括了山寨速度和草根情懷。如果以這三點而論,蘋果和三星早晚都會敗在中國山寨軍團手中,前提是蘋果的“機械升級”模式難以為繼,三星也越來越深陷價格泥潭,現在來看這兩點,拐點很快就會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