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異,估計是對當今信息社會發展最貼切的形容詞。以云計算為代表的信息科技也再一次印證了科技改變社會的信條。從市場層面看,云計算為業界帶來了新的機會,一時間無數的曾經默默無聞的中小型云計算公司噴涌而出,帶著互聯網的基因開始嶄露頭角,如Salesforce便是此類新互聯網傳奇的書寫者;而曾經的互聯網巨頭如Google、亞馬遜等,更是繼續締造著自己的互聯網帝國;軟硬件服務提供商從微軟、VMware、紅帽到IBM、思科、惠普,依靠云計算實現著新一輪的利潤增長。
但云計算為業界帶來的不僅僅限于新機遇,更是改變!云計算靈活的調配改變了IT運營的方式,云計算的按需付費改變了傳統企業“做生意”的模式,云計算低成本、高效能的優勢改變了社會商業運作的方向。在這一次新IT革命中,作為云計算的擁護者與踐行者,服務提供商不一定是最矚目的那一類,但它們一定走在云計算的最前沿,見證著云計算對產業的改變,同時也深受云計算的影響,改變著自身。
螺絲釘與螺絲帽的經濟學
既然云計算改變了傳統IT運營的單一模式,將傳統IT架構帶入到私有云、混合云、公有云的新世界中去,并擁有諸多好處,那么是不是企業應迅速遷移到云架構之上,開始新的IT運營?事實上卻并非如此。今年風險投資機構North Bridge關于云計算發展的調查顯示,企業在向云遷移的過程中,安全、供應商鎖定等問題仍阻撓著企業云遷移的步伐。
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之所以在目前較為凸顯,主要是因為云計算初期技術不成熟,以及企業對新技術的適應仍需一段時間等所致,而隨著云計算的逐漸發展,盡管安全問題將一直存在但影響力會逐漸降低。但另一方面,服務鎖定問題卻有別于安全,而與服務提供商有關。目前越來越多的云計算供應商打造著自己的云計算解決方案,這就猶如一個個獨立的螺絲釘,當企業采用服務后還得需要與對應的螺絲帽相匹配,由此產生了服務鎖定問題,成為企業云發展過程中不得不重視的潛在威脅。
經濟學告訴人們,只有標準化的產品才能適應大規模生產,從而形成商業效應,對于云計算而言,同樣如此。在紅帽CEO Jim Whitehurst一年一度訪華媒體見面會上,Jim Whitehurst便表達了對云計算的新思考,“在云計算時代,只有實現了標準化、商業化和模塊化時,才能真正發揮云計算所帶來的力量”。
這對于服務提供商而言,便需要提供標準的、模塊化的解決方案,打造出標準的螺絲釘配件,減輕企業的疑慮,從而讓更多的企業遷移到云架構之上,形成更大規模的云計算產業,從而真正發揮云計算的商業價值。
開源成就云計算
那么如何避免用戶鎖定問題?如何實現標準化?開源目前看來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Jim Whitehurst表示,對存儲、計算、網絡等環節都推行標準化,這將使得研發人員無需擔心底層技術問題,而只需要專注業務開發。所以近年OpenStack、Eucalyptus、CloudStack等年輕項目紛紛登臺亮相,其中OpenStack更是聲名大噪。OpenStack作為一項開源項目,最初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Rackspace合作研發,然后逐漸發展,擁有IBM、紅帽、SUSE、惠普、at&t、思科、VMware、戴爾等強勁后援,甚至連一向對開源不感冒的微軟也加入其中,同時,近期華為也宣布加入OpenStack基金會。
開源除了能避免用戶鎖定,在紅帽亞太區云計算產品經理Glenn West看來,開源也有利于廠商發展。因為在廣闊的公有云市場,專有軟件高昂的成本難以維持用戶發展,開源自然成了廠商選擇的路線,一時間各大軟硬件廠商紛紛投身Openstack項目中。IDC中國企業級系統研究部高級分析師彭振飛也表示,事實上軟硬件廠商之所以站在市場的同一邊,均是有自己的既定利益在其中。
盡管OpenStack在短短兩年間風頭力壓其他開源項目,但在技術完整度以及商業化進程方面,OpenStack仍面臨著不小的難題。
彭振飛表示:“現在雖然Rackspace已經在自己的公有云生產系統中使用OpenStack存儲模塊近一年半了,但是作為更加重要的計算模塊部分,Rackspace仍然選擇該服務處于BETA狀態。盡快使計算模塊進入生產環境,會讓Openstack技術的追隨者更加有信心地在以后的多種云計算項目中使用Openstack解決方案,從而加快其商業化。”
與此同時,在OpenStack的中國商業化之路上,也可以發現越來越多人士關注,并進行測試床的建設,“但在中國,除了教育機構、電信行業等少數行業外,仍缺失實際的應用案例。”彭振飛說道,“OpenStack在中國的商業化路還很漫長,但這主要并非由于技術本身而是其處在初級階段所致。”
在另一方面,開源作為一種發展模式,眾多廠商均想通過開源的方式迅速進入市場,但Glenn West認為,對于開源技術、開源社區而言,持續性才是關鍵。“對于OpenStack,當一項新技術、新產品開發出來時,后續怎么去維護,怎么在保持新技術不斷研發的同時保證與原有技術的兼容性、可靠性,怎么樣提供商業化服務并展示社區、技術的健康走向,這都是企業所真正看重的。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其不可能在沒有廠商的保障下去自行研究開源技術,其需要一定的商業保障。”Glenn West向記者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許多歌星唱出一首廣泛流傳的成名曲后,因缺乏后期作品便消失在大家視野之內,而廠商并不想這樣。“這便是紅帽的優勢——對開源技術和社區的了解、運維,以及的長期支持與投入,這從Linux產品便可以看出。”
云路線遷移圖
的確,作為一個憑借Linux操作系統被業界熟知的廠商,紅帽在開源領域的積淀有獨到的優勢,同時目前在公有云服務領域,大多數的底層架構均建立在Linux操作系統之上,而且業界也不斷呈現出其他操作系統朝Linux系統遷移的趨勢,“紅帽從一開始便站在云計算的前沿上”,Glenn West表示。但從一個操作系統服務提供商到云計算服務提供商,紅帽的云計算進階之路并非一蹴而就。
虛擬化是云計算發展的必經之路,最初紅帽選擇的是基于Xen的虛擬化技術,但當時Xen的控制權牢牢掌握在思杰手中,隨著KVM的出現,紅帽的虛擬化產品出現拐點。同時,在彭振飛看來,KVM在開源云計算中,正在快速建立良好的生態系統。目前在KVM領域,BMC、Eucalyptus、HP、IBM、Intel、紅帽和SUSE宣布聯合組建開放虛擬化聯盟,已進一步拓展KVM的生態環境。
云計算需要全新的管理平臺,來解決虛擬資源和物理資源的管理問題。彭振飛表示:“隨著廠商將注意力從hypervisor本身移植到虛擬化管理,虛擬化管理已成為一個大有作為之領域,各廠商均在跑馬圈地。”在2009年,紅帽發布了企業虛擬化服務器版解決方案(RHEV),內置KVM虛擬化的RHEV由兩部分組件組成:一是基于KVM的hypervisor本身;一是RHEV服務器管理平臺,這是一個虛擬化管理系統,能夠為管理員提供對運行在RHEV hypervisor或已包含KVM的紅帽企業Linux服務器上的虛擬機的控制,并且管理主機本身。
隨即,紅帽陸續推出開源PaaS平臺OpenShift,它支持用于Java、Python、PHP和Ruby的更多的開發框架,為開發者和ISV提供了一個開源的云開發平臺;并在今年正式推出了用于創建和管理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的私有云和混合云的產品集——CloudForms,以解決虛擬服務器泛濫造成的費用和復雜性、遵從性噩夢和安全問題。
作為OpenStack的第二大技術、代碼貢獻者,紅帽已推出了企業級OpenStack軟件預覽版,并據Glenn West透露,在新一版OpenStack產品推出后,紅帽將確定企業級OpenStack軟件正式版的確切推出時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它一些軟件廠商也紛紛推出了基于OpenStack的云計算解決方案。
做IT界的“經濟適用男”
“無論是公有云還是私有云,紅帽都可以支持,并且紅帽將定位在開放混合云。”Glenn West表示。對于企業而言,考慮到安全問題,其不可能將全部業務應用轉移到公有云上,同時,一些峰值波動較大的業務也不適合運行在私有云環境中。企業如何平滑連接公有云和私有云也就成了業界研究的重點。
在Jim Whitehurst看來,混合云解決方案的一個理念便是可以防止廠商鎖定,以一次開發實現隨處部署。“在云計算時代,用戶有權利自由選擇服務!”
目前在市場上,除了紅帽外,微軟也在提供混合云服務,談及這位競爭對手,雖然Glenn West未正面給出評價,但他認為目前在云計算市場上,眾多互聯網公司是云計算發展的主力軍,而其基礎架構大多采用Linux系統,這對于紅帽而言,便是擁有龐大的基礎,而Windows平臺的市場普及率還在下降。
然而對于此,彭振飛認為還存在疑問,“雖然Linux系統市場占有率在不停擴展,但其中有多少能分給商業化Linux還不確定”。同時從開源角度看,盡管開源擁有低成本等優勢,但一旦涉及到產品定制化,這要求企業具有一定的IT技能,“這對于互聯網公司并不構成問題,但對于其他企業,實際上還需要權衡這一部分成本。”
但無論如何,云計算以及以開源為方向的發展,的確為行業帶了不小的變化。例如超級計算能力曾經需要核電的支持,到現在僅憑信用卡便能通過亞馬遜等平臺進行消費,這不僅是技術的變化,更滲透入商業、社會、生活各個層面。正如Glenn West所說,“將昂貴、專有的產品轉為商業化的產品,是紅帽一直的發展方向,并且未來仍將沿該方向發展。”在記者看來,這不僅是紅帽的“經濟適用型”哲學,對于社會,云計算帶來的改變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