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中,高念書辭去了中國移動市場經營部總經理的職務,正式加盟亞信集團,并以亞信集團執行副總裁、亞信軟件CEO的身份,全面執掌亞信軟件。
在履新亞信軟件之后,高念書很少公開露面,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途和客戶拜訪中度過。雖然工作節奏很快,但他還是沒有改變以往喝茶的習慣。與茶味相比,高念書可能更加在意那種疾徐有序、張弛有度的內心平和與掌控,而這也正是亞信軟件正在發生的悄然轉變的最佳注釋。
高念書
新時代,新挑戰
業內人士都明白,伴隨中國通信行業蓬勃發展的二十余年,亞信軟件雖然是國內運營商業務運營支撐系統行業的領頭羊,在支撐運營商IT系統領域得到了長足發展與積淀,但它與其所賴以生存的運營商市場一樣,都面臨著互聯網的沖擊和數字化轉型的壓力,亞信的支撐能力正在從話音、短信等傳統業務轉向流量經營、萬物互聯時代的IT支撐,運營商需要亞信更加強大的支撐能力以應對瞬息萬變的、更加智能化的數字時代的挑戰。
數億人都在使用的微信可以幾天更新一個版本,然而運營商上線一個新業務則要等上一個月,就其癥結還在于后臺系統不夠敏捷,比如單個業務開發過程復雜、效率低下;代碼重復率高,部署發布困難;系統缺乏彈性伸縮力,如遇浪涌流量就宕機;缺乏自動化監控手段,故障的排查定位時間過長等等。
作為行業內的資深專家,浙江移動技術部副總經理王曉征也認為,電信運營商的傳統IT模式是:先規劃、再建設、再上線,開發周期長,如同一頭大象,很笨很重,滿足不了業務部門的要求。因此,運營商必須做出變革,向互聯網公司學習,成為一頭狼,又快又兇猛。
如何才能更好地助力運營商完成“狼變”呢?亞信軟件給出的答案是“做大平臺、做深產品、做厚服務”,在繼續提升定制化服務能力的同時,強化產品與平臺能力,實現產品化與定化服務需求之間的平衡。
產品化與定制化的平衡
產品化和定制化注定是兩條迥異的路線。二十多年來,亞信軟件一直在定制化方面深耕細作,為運營商提供無微不至的“保姆式”服務,但在產品化的道路上卻是未能厚積薄發。
在高念書看來,亞信過往的定制化思路在響應速度、成本控制、服務交付和運營創新等方面,已經難以滿足運營商需求,但完全的產品化道路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在定制化服務和產品平臺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讓系統更加快速、業務更敏捷智能,成為一家有產品的軟件服務型公司。”
亞信軟件的產品化變革,早就有跡可循。在去年3月,亞信軟件發布AIF(亞信基礎架構平臺)1.0版本,作為亞信自主研發的企業級分布式云化PaaS平臺,AIF的目的就是幫助運營商、類運營商和行業用戶構建并承載分布式應用體系,構建高性能、高并發、可伸縮的微服務架構。
當時只有5個組件;時隔不到一年,今年2月亞信再發布AIF 2.0版本時,該PaaS平臺旗下已經擁有16個產品組件,并且這些產品已經得到了部分領先運營商的試點與應用,且不同組件產品之間可以各自迭代,快速更新。通過引入AIF,浙江移動將應用擴縮容時間從傳統的2~3天縮短到秒級,在保證系統快速上線的同時,還能保持系統的穩定性和抗壓性。
在產品方面,與AIF2.0版本同期,亞信軟件還發布了包括企業客戶運營產品套件BOB、智能終端應用開發框架IPU、智慧服務與通信平臺、計費產品、智能測試管理平臺等產品。
不過,高念書同時指出,運營商由于其特殊的行業屬性和門檻,其IT系統的定制化特征非常鮮明,標準化產品很難適應市場,基于這樣的客戶訴求,工程和服務還是亞信軟件的核心,每一次的系統升級與迭代都是從客戶的實際需求出發。“亞信軟件不會變成一家標準化的產品公司,而是成為一個有平臺產品的軟件服務公司。亞信軟件所交付的不是開箱即用的產品,而是輔以強大開發平臺的現場支持服務能力。”
新、舊業務模式的平衡
正如前文所言,亞信軟件已經是國內運營商IT支撐領域內最具實力的玩家,只要在既定的軌道內運行,亞信軟件似乎可以高枕無憂。但在今時今日的競爭格局下,高念書卻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在運籌帷幄著亞信軟件布局的同時,他有著更大的理想。
“運營”是高念書的高頻詞。之前,亞信軟件和運營商的合作方式比較單一,是基于交付服務的合同買賣關系,但伴隨著運營商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亞信軟件迎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亞信軟件希望能與運營商成為利益共同體,在探索新興市場與運營業務創新上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共同圍繞著做大增量市場做文章。”
“在個人與家庭市場,語音業務已經出現了瓶頸,ARPU的提升也開始接近邊界,依靠自然增長比較困難,必須要用基于用戶使用場景進行智能化的分析和判斷,把用戶的流量需求挖掘出來,實現可持續運營;在政企市場上,運營商擁有強大的管道、集成和云平臺能力,但在諸如安全、大數據等專業能力方面,以及工藝、流程、品控等行業技術方面,還是需要合作伙伴來提供。”高念書表示。
也正是在這樣的愿景下,亞信積極與運營商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希望在SaaS應用服務、智慧城市、ICT應用與服務、個人與家庭客戶經營、IT能力建設與提升等眾多領域開展深入合作,通過資源和能力互補優勢,共同拓展數字化服務的巨大潛在市場。
“我們以前只賣鋤頭,將來是和運營商一起下地干活。”高念書打了個非常有趣的比喻。在這個過程中,亞信軟件更需要明白自己的長處,找準自己的定位,在借勢運營商實現產業布局新突破的同時,也要幫助運營商收獲更多的業務增長和真金白銀。
長期、短期目標的平衡
變革的方向是明確的,但前行的道路卻是充滿曲折。
亞信軟件面臨的最大挑戰,就如同給行進的汽車更換輪胎。既要穩定駕駛以完成當期的業務指標,又要兼顧中遠期的發展;既要強化定制服務能力,又要增強增厚平臺和產品能力;既要深耕細作運營商市場,又要在運營創新領域實現突破。
這看似矛盾的目標,考驗的正是以高念書為首的亞信軟件管理層的智慧。
“運營支撐系統是智力資本密集型行業,需要典型的高投入,利潤率是比較低的,服務商自身的節流非常重要,但不能因此降低定制化服務能力,更不能損害持續發展的源動力。”高念書給出的藥方是“云化”,通過云化的組織、產品、平臺、交付來實現降本增效。
亞信軟件改變了過去那種以項目為核心的交付方式,把測試、工程等共性能力模塊抽象出來,進行集中化和云化,實現交付能力的共享,通過內部挖潛沉淀的方式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其次,加大項目管控力度,用數字化的方式對大規程項目進行端到端管理,使其更加透明高效。“現場服務的機制和隊伍,是亞信軟件的核心競爭力,我們還將會繼續增強前端服務能力。同時,我們也會通過數字化來增強云端的平臺能力,在成本有效控制的前提下,這兩者要兼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