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消息 據福布斯網站報道,政府稅務局和大企業之間的稅收游戲從茍合互利轉向針鋒相對。這之中最明顯的例子無疑是八月份歐盟對蘋果開出的天價罰單。在發現蘋果公司在愛爾蘭所享有的145億美元稅收優惠后,歐盟責令蘋果回繳所欠稅款。
判決一出,四方嘩然。蘋果和愛爾蘭均呼吁歐盟改變決議。而后者的拒不松口讓其中角力更引人猜想。這場判決最大的問題不在于蘋果是否會贏得更多或失去其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或最終愛爾蘭能否追回稅款,而是——這場政府稅務和跨國大企業之間的稅務之戰究竟會走向何方?
日益增長的稅務訴訟和政府調查讓世界各地的公司稅專業人士應接不暇。這其中包括像歐盟罰蘋果這樣來自政府方面的直接裁決,也有來自各種經合組織眾嚷聲稀的全球經濟改革倡議。
幾乎所有政府的稅收制度里都可以看到專門的條款來對治某些千方百計在納稅上耍心眼的大企業。比如美國有反倒置稅規則(U.S. Anti-Tax Inversion Rules),英國有常設機構規定(UK Permanent Establishment rules)。此外還有“亞馬遜稅”(Amazon Tax)和外國賬戶稅務合規法案(FATCA)。
雖然以上這些舉措旨在減少逃稅避稅行為,然而最終結果卻并不總符合預期。反而時常引起公眾反對。
作為例證,不妨來看看美國財政部在歐盟處罰蘋果事發后所發布的白皮書。文中對歐盟行為多有不滿:
“歐盟委員會的做法讓一些以前未曾被預料的理論浮現出來,即為何其成員國普遍適用的稅收法則竟造成不可接受的稅務優惠……委員會的做法有違背轉讓定價標準的國際共識,是對成員國履行其雙邊稅務協定能力的質疑。同時也有違OECD/G20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行動計劃。”
美國財政部是這份白皮書的發布方,雖然同時他們也有自己的反倒置稅法案,在這里其主要擔心歐盟處理相同問題的手段不符合美國和歐洲一致致力打造的多邊合作標準。
說明白點,美國人認為歐盟在使詐。
此份白皮書的意義被不同人以不同方式解讀。在各地財政當局通過經合組織的BEPS項目努力進行全球企業稅務改革的時候,美國財政部在白皮書中對歐盟太過積極和極端的做法表示不滿。
現在,故事的主角不再是某一個公司或哪些公司,而是全球經濟的問題。因為如果歐盟委員會通過其反壟斷機制開始執行稅法,越來越多的“蘋果罰單”被開出,美國政府稅收將損失慘重。
如果要蘋果在愛爾蘭多繳稅130億歐元,意味著蘋果在另外地方就得少繳稅。這其中的數學套路相當復雜,淺顯來說,讀者可以將蘋果的全球收入看成一份披薩。
當公司繳納企業稅時,它得向美國國稅局報告整個“披薩餅”的規格和切分詳細。如果其中有兩塊屬于歐洲,那么蘋果就會為此申請外國稅收抵免,以免被雙重征稅。而如今歐盟方面突然說他們應得三塊披薩才對,而不是兩個。多余的披薩餅不會憑空而來,歐盟想多要,美國就有少得的危險。
美國財政部自然對此心知肚明。各跨國企業在面對此中復雜也是應對不及,常常有意無意地踩了“雷區”。
現在,來自公共關系和法律上的爭端使得跨國企業在稅收問題上更加費神。稅收沖突所造成的財政影響也變得愈加驚人。
BEPS是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在2013年圣彼得堡峰會委托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啟動實施的國際稅收改革項目,旨在修改國際稅收規則、遏制跨國企業規避全球納稅義務、侵蝕各國稅基的行為。有些公司表示由于BEPS的決議,他們得花費比以往多一倍多時間來處理這些問題。這顯然對全球經濟增長弊大于利。
在未來面臨蘋果此番遭遇的大公司還有許多,比如麥當勞、宜家和谷歌等。這三家在之前就已經受到歐盟的稅務調查。
全球稅制改革不完善也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這些問題:在壟斷的游戲中,嚴格的稅收條款只間歇性地在某個地區或針對某家公司實施,整體的問題遠不見解決。不幸撞槍口的公司一時元氣大傷,但只要全球稅務未統一,他們就總能見縫插針地找到新方法來為股東優化利潤,復此以往。
所有這些都表明了企業在試圖玩弄稅收時所需要面對的挑戰與困擾。問題是,所有近些年進行的稅收改革建議都只是徒引爭議和增加行政負擔,并未能從根本上讓公司在不偷稅漏稅的情況下還能保持盈利和競爭力。
全球各地稅務部門想要公司一邊保持業務增長一邊又不偷稅漏稅,與其促使公司改變公司結構以優化稅收之類,不如花心思給企業提供真正公平的競爭環境來的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