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Mercurynews報道,在政府要求解鎖去年12月圣伯納迪諾縣恐襲案一位槍手的iPhone上,蘋果與FBI進行了空前的對決,并引起整個美國社會的關注。蘋果發起了堪比標志性產品發布會的公關活動。
一向古板的美國司法部進行了罕見的、尖刻的公開反擊,指控蘋果將營銷置于國家安全之上。權威人士和政客不斷在媒體上發表他們的觀點。本周二蘋果和聯邦政府的沖突將從公開場合轉到Riveside(河畔)聯邦法庭,一位以前籍籍無名的地方法官將對訴訟進行初步審理,從中可以看到最終在美國最高法院審理的所有跡象。
南加州大學法學院的知識產權和科技法律診所代理主任瓦萊麗·巴雷羅(Valerie Barreiro)表示:“這肯定將為以后的裁決定基調,這非常重要而且不會很快解決。”美國地方法官謝麗·皮姆(Sheri Pym)將對此案進行聽證。今年2月她發布了臨時命令,要求蘋果解鎖槍手法魯克的iPhone 5C手機。
該法官將聽取4-5小時的訴訟雙方辯論和證人作證,包括蘋果首席加密專家和FBI探員的證詞。預計她不會在周二做出裁決,她的裁決將是首次判決但不會是最后一次,因為蘋果和政府都可能上訴。法律專家都認為判決并非易事。
前司法部律師、當前專門研究電腦犯罪的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律學教授奧林·科爾(Orin Kerr)表示:“此案很像一次難得出奇的法學院考試,教授讓學生做無解的題目只是想了解他們怎么解題。”蘋果與FBI的沖突并非突然而至。雖然蘋果與司法部的敵對程度有些出人意料,但在加密上硅谷與聯邦執法機構的對立多年來一直如此。
當蘋果等公司加強設備的加密功能,設計操作系統的安全功能如密碼控制,執法機構日益擔心無法獲得破案和追蹤恐怖分子的信息。蘋果警告到,強迫公司設計安全保護的“后門”,將“破壞全球數億人的基本安全和隱私權益”。谷歌、Facebook、亞馬遜、微軟和Twitter等科技公司都支持蘋果。
但蘋果也遭到政府和政客的批評,包括奧巴馬政府和加州參議員戴安娜·范思坦(Dianne Feinstein)等政客,后者承諾立法懲罰拒絕幫助FBI調查的公司。部分法律專家稱,蘋果選擇了錯誤的案件表明隱私立場,也許應了一句律師中流行的格言“bad facts make bad law”(不好的事實造就不好的法律)。
政府的主要觀點之一是,蘋果幫助調查恐襲不是很大的負擔。圣伯納迪諾受害者家人的代理律師在法庭文件中稱:“蘋果通過引用公眾的隱私權來辯護,但這不是此案的關鍵。此案的關鍵是美國對恐怖分子使用的iPhone成功執行搜查令的能力。”
司法部拿出1789年的法律《全令狀法案》獲得法庭要求蘋果解鎖的命令。這并非沒有前例,聯邦檢察官引用了1977年最高法院的一項要求紐約電話公司向FBI提供技術幫助的裁決。但很多法律專家和蘋果都質疑這些法律的適用性。此外,蘋果和法律專家稱,20多年前國會阻止了政府強迫私營行業開發現在蘋果解鎖法魯克iPhone需要的技術。
事實上,很多觀測人士認為應該由國會而不是法庭解決蘋果和FBI的沖突。南加州大學的巴雷羅稱,她不認為蘋果案是法庭解決該問題的合適案例和符合事實的情形。斯坦福互聯網和社會中心隱私主管阿爾伯特·吉大利(Albert Gidari)表示:“國會應該對此立法,我預計很快就會看到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