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公司
11月19日消息,曾被小米稱為其金融業務布局“重中之重”的征信產品“小米信用評分”于近日悄然上線。本月9日小米金融App已面向所有安卓用戶全網發布,而征信業務的推出或為即將上線小米信貸業務做準備。
據了解,小米信用評分將通過用戶的本人特征(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等)、興趣愛好、消費偏好、小米品牌的忠誠度、公開信息、金融數據等維度做出信用評分。
據小米信用評分風險管理總監陳曦介紹,小米信用評分是對一個人誠信的評估,而不是財富評估。“將來有很多小米信用的vip是根據誠信度得出,而不是財富。你會看到很多屌絲的信用評分可能會比’高帥富’高。”陳曦表示。
當信用額度達到一定程度之后,用戶可以享受利息的折扣,或者享受一定的貸款額度等優惠與服務。但值得注意的是,小米信用評分與信貸額度并不成正比。
“我們將采取機器學習建模的方式建立實時的動態評分系統。該模型包含幾十萬的變量,數據主要來自于小米生態鏈中用戶產生了的行為,后期也會接入公開信息,如法院、銀行、交通等方面的數據。”陳曦表示。
在個人征信領域,騰訊與阿里早已介入,作為后來者的小米有何優勢?
陳曦將小米在個人征信領域的優勢歸結為大數據、技術、產業鏈三個方面。
目前,小米信用評分的數據將主要來自于小米硬件與軟件用戶的各種行為,以及小米商城的電商消費數據。
陳曦認為,智能手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成為手機數據的終端,而小米手機與MIUI的1億用戶,加上小米生態鏈上的多個產品線,為小米征信數據獲取的密度與緯度做出了保障,手機中的位置信息、用戶行為信息、消費信息等行為,對于個人征信可以提供重要依據。
但是,小米軟硬件為征信提供用戶數據的同時,數據樣本精準度與用戶隱私保護或成為“小米信用評分”的挑戰。
陳曦在采訪中提到,小米做個人征信業務的目標是建立與健全的社會誠信體系,目前“小米信用評分”的數據量雖然龐大,但是壞賬與違規人數還不足以以數據的方式來建模。
同時,小米征信體系樣本僅限于小米用戶或存在樣本局限性,小米手機用戶所提供的個人信息的真實性也無法得到保障。
調取用戶信息的同時,也涉及到了用戶隱私保護的敏感地帶,什么數據可以調用,隱私邊界何在成為拷問小米征信的難題。
對此,陳曦回應稱,目前而言,小米征信只做“熟人”的生意,也就是說把目標只限定在小米產品的用戶身上,但下一步將會引入更多公共信息作為征信的參考,擴大征信的目標與范圍,同時小米征信的數據在一年以后將向外界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