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整個夏天,歐洲上演了一場主題為保護互聯網隱私的“好戲”。
今年5月,歐洲最高院宣布,人們有權將自己認為不必為他人所知的個人信息,從互聯網查詢結果中刪除。也就是說,歐洲各國確認了互聯網個人信息“遺忘權”的合法性。此后至今,網絡搜索引擎旗艦企業谷歌,收到了大約10萬歐洲網民的申請,要求將超過30萬條與他們個人信息有關的網絡鏈接,徹底從搜索結果中屏蔽掉。
可以預測,加州很多網民很快也將行動起來。因為加州政府通過的“刪除鍵”法案,將在2015年1月正式生效。該法案重點針對的是18歲以下青少年的互聯網隱私權。
互聯網信息“遺忘權”一經由歐洲最高院提出,著實讓谷歌有點“手忙腳亂”。據統計,谷歌收到的“屏蔽”申請占到了歐洲網民對互聯網引擎企業提出申請總量的53%。截至目前,谷歌還沒有公布具體的應對方案,但公司宣稱,要以最負責任的態度,竭力處理好歐洲網民的相關申請。
盡管說,“遺忘權”在很多方面還可以推敲,但確實,申請從搜索結果中屏蔽個人相關信息,具有相當的合理性。就拿那些張貼在互聯網上,對某些人的報復性色情照片來說,受害者完全有理由讓谷歌利用技術手段,將其與個人姓名搜索結果屏蔽。
根據谷歌的聲明,公司將認真對待網民的要求,酌情屏蔽。“根據時效性、相關性和合法性,基于一事一議的原則,將相關網頁屏蔽在搜索結果的范圍之外。”事實上,面對花樣繁多的屏蔽申請,谷歌高管們此時此刻如坐針氈。據稱,目前在大量的申請者中,還有很多是新聞記者。因為換掉了以前的工作,這些記者們希望谷歌的搜索結果中,將他們在之前媒體發表作品的網絡鏈接屏蔽掉。此外,還有一些申請者要求谷歌屏蔽掉在各種網站上對自己同名人的報道。
在一些業界人士看來,市場的監管者們正在讓谷歌和其他互聯網搜索引擎公司,做一些與它們創立初衷背道而馳的事。他們認為,搜索引擎的社會責任就是要讓公眾可在線獲取海量信息,讓搜索引擎來“剔除”一些不合適的搜索結果,是一項違反了“搜索直覺”的決定。
相反,歐洲一些網絡監管機構對谷歌目前的“表現”,依舊不是非常滿意。由于谷歌每次屏蔽其搜索結果中的一個網絡鏈接時,都會通知相關網站,這使得一些“屏蔽事件”又成為了新聞爆料,而再次在網上“發酵”,致使此前的申請者不得不再次提出更多的屏蔽申請。而谷歌對“屏蔽通知”必要性的解釋是,免于公司涉嫌侵權糾紛。
其實,目前只有不到5%的歐洲網民使用谷歌搜索引擎,申請屏蔽的網絡鏈接,依然可以被其他地方的網民瀏覽。不管怎樣,谷歌今年的“歐洲夏季行”,再次將互聯網“無邊界”的論述和信息隱私的討論引向輿論的中心,很多其他國家的網絡監管機構,正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