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沈長富說,為防止學生沉溺網游,影響休息學習,建議網絡游戲分時段開放。沈長富還建議屏蔽網絡不良用語,如“3Q”(ThankYou)、bt (變態),還有“囧”、“槑(音梅)”等生造字,青少年長期接觸這些網絡語言,會產生不好影響。
網絡既虛幻又真實,像個充滿神秘新奇的未知世界,如果借用狄更斯在《雙城記》開頭的語言邏輯,來形容網絡之于現代人的影響,那么它是最好的平臺,也是最壞的平臺;它是智慧的平臺,也是最愚蠢的平臺;它是真實的平臺,也是懷疑的平臺;它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總而言之一句話,對待網絡,得辨證地看待,說它是好東西,還是個惡棍,不但要客觀理智,還要不失公允。不過,具體到網絡對孩子們的影響,負面的評價總會勢如潮水,幾欲將理性和公允瞬間掩埋。就像人大代表沈長富,一提到學生沉迷網絡就有滿肚子話要說,不但指陳網絡影響孩子學習休息,建議網絡游戲分時段開放,而且還建議屏蔽網絡不良用語,將諸如“3Q”(ThankYou)、bt(變態),“囧”、“槑”等生造字,統統打入冷宮。
實事求是地說,沈代表的擔心確實有著現實的背景。自網絡登錄中國以來,學生沉迷其間不能自拔的事情就不曾斷過。就在最近幾年,網癮導致孩子荒疏學業,甚至鋌而走險誤入歧途的案例也不勝枚舉。只要在百度里搜搜,觸目可見由網癮引發的悲劇,如,“網癮發作喪失人性,高中少女揮刀砍傷母親”、“身陷網癮難以自拔,13歲少年殺4人跳下24樓”、“初三學生迷情網戀離家出走”。因此,代表本著對下一代負責精神,提出譬如“網絡游戲分時段開放”等有建設性的動議,以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就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和積極的回應。
不過,倘若在關注網游之后不再談及“屏蔽網絡不良用語”的內容,那么,沈代表的提議極可能在一定范圍內掀起“拿什么拯救你——網癮孩子”的大討論。遺憾的是,屏蔽如“3Q”(ThankYou)、bt(變態),還有“囧”、“槑”等生造字,便無形中沖淡了建議的主體價值。
事實上,公眾之所以對刪帖屏蔽反應過敏,源于網絡屏蔽肆意強奸民意、蒙蔽視聽的弊端。其所產生的錯覺,只要疑似有害不良的網絡信息,完全可以不經論證,不加識別,就一概先行剿滅再說。比如去年被質疑為全民綠壩的東西,近些天又有所抬頭的刪帖服務等,屏蔽已成無須思索便肆意妄為的網管常態,霸道的很。
凡事都當有度。網絡已經成為學生了解社會的一扇窗口,不要因為幾個蒼蠅蚊子飛進來,就習慣性地想到關閉窗子的方式。殊不知,“囧”、“槑”并非生造字,只是有人不知道它其實就藏在《辭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