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和谷歌一度的確關系非常好,這兩家公司在氣質上有一些共同之處:反固有的東西。蘋果的理念是“不同凡響”,谷歌的理念則是“不作惡”,多少都有“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的狂傲勁。不過,更重要的是,蘋果和谷歌,在彼時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微軟,或者說,wintel聯盟。
但“一山不容二虎”,移動領域這座山的利益又實在太大,大到贏家可以控制整個產業,輸家就只能沉淪的地步。這兩家無論于公(企業利益)還是于私(私人交情)都曾經水乳相融的公司,最終兵戎相見。這本由商業記者沃格爾斯坦撰寫的《移動風暴》,為我們回顧了兩家公司交惡以及爭斗的過程。
但在開戰之前,這兩家公司的確相當糾結:因為他們各自的董事會成員和外部顧問實在過于盤根錯節。沃格爾斯坦小結道:“比爾坎貝爾是蘋果董事會的長期成員,喬布斯的密友,同時也是施密特、布林和佩奇最信任的一位顧問。前副總統戈爾是谷歌的顧問,也是蘋果的董事會成員。英特爾CEO保羅奧特里尼是谷歌董事會成員,但蘋果是英特爾最新的大客戶。基因泰克公司的亞瑟萊文森是兩家公司董事會成員。”
沃格爾斯坦沒有特別提到施密特,這位谷歌時任CEO,是蘋果董事會成員,因為這件事知道的人實在太多了。至于喬布斯,那更是布林和佩奇的偶像和導師型人物,三人經常一起散步探討問題。以至于喬布斯手下向喬布斯匯報谷歌有制造手機構想時,喬布斯認為這事散個步就可以了結了。
但最終事態的發展,讓喬布斯說出了這樣的話:不作惡?那是一句狗屎(Do not be evil?it’s bullshit)。一直到死,喬布斯都認為安卓偷竊了蘋果iPhone的創意和技術,并聲稱要用所有的儲備現金和谷歌奮戰到底,直至最后一毛錢。蘋果雖然和谷歌沒有產生過直接的訴訟官司,但它打狗就是打主人,先是對HTC,后是對三星,都提出過訴訟。后者更是以10億美元的天價賠償,彰顯了蘋果的戰斗決心。
蘋果的iOS生態與谷歌的Android生態,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邏輯。我曾經打過一個比方,蘋果有點強調政府介入經濟管控的凱恩斯的味道, 而谷歌則偏向于自由資本主義的哈耶克。蘋果主張控制,無論從硬件生產的每一環,還是從軟件(應用)的嚴密審核力度。蘋果從生產個人電腦起,就一直延續著什么都必須在自己控制之下的風格,喬布斯堅信,只有這樣,才能給用戶帶來最完美的體驗。但谷歌的邏輯完全不同,谷歌崇尚開放和競爭,相信從競爭中會產生最好的產品。
前任CEO施密特這樣評價過:蘋果公司始終是封閉系統的卓越創新者……封閉系統的好處就是控制。但谷歌有一個明確信念,認為開放才是更好的做法,因為開放會帶來更多的選擇和競爭,消費者的選擇面也會更廣——他有一句潛臺詞沒有說出來,我個人的看法是,正如中國道教所崇尚的以柔克剛、不爭才是最大的爭一樣,這種“開放”行為,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最大范圍的控制。
這兩個邏輯的競爭,目前來看,似乎谷歌的勝算更大一些。雖然一直有所謂開發者更愿意在iOS上開發的調研結果,但從系統在市場上的份額來看,android的上升非常明顯。
市場表現上看,谷歌的股價總體上一直處于上升的態勢,目前剛剛突破4000億市值大關,但蘋果已經從最高的6235億美元回落到今天的4854億的水平,蘋果有先發優勢,但谷歌追趕的腳步非常快。更何況,在智能電視、智能汽車、智能穿戴設備諸多領域中,谷歌一門心思搞系統,更多的事讓別人來的路徑,擴張速度會遠遠超過一切自己來的蘋果。這場世紀大戰,蘋果所處的境地,其實是很危險的。